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西方文学“杀子”母题面面观

发布时间:2023-06-28 00:32
  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领域,主题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母亲杀子”是多个不同国别、民族文学中共有的母题。自古以来,母亲都被视为“爱的化身”,母子亲情一直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歌咏称颂的对象,但是“母亲杀子”的极端现象却使母亲呈现出另一种反常面孔。本文选择外国文学史上三个著名文本——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德斯的《美狄亚》、美国现代剧作家奥尼尔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和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共有的“母杀子”母题进行研究,力图从比较研究的视野揭示其文学形态、心理机制、社会文化成因、伦理悖逆和审美功能。 本文由“引言”、“正文”三章及“结语”组成。 引言简论社会历史中杀子现象的普遍性和现实性,文学作为现实的反映也随处可见母亲杀子的痕迹或母题,从而提出论文的研究意义,评介国内外关于“母亲杀子现象”的研究现状;明确本文比较研究的主题学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杀子”母题的文化原型与文学类型研究。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切入点,对“母亲杀子现象”进行文化原型探究,结合文学作品对西方文学中“母亲杀子母题”的三类杀子模式进行概括,即“复仇式”、“同情式”、“救赎式”。在此基础上...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的现状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杀子”母题的文化原型与文学类型
    (一) “杀子”母题的文化原型探究
    (二) 西方“母杀子”母题的文学类型
二、“杀子”母题的社会性别蕴含与女性心理特质
    (一) “杀子”母题与性别话语
    (二) 纠结的女性心理特质
三、“母杀子”悲剧的伦理批评与美学意蕴
    (一) 母亲形象的伦理反思
    (二) “母杀子”悲剧的审美意蕴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835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835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4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