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壮族歌圩的仪式传播现代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4 19:23
  受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中简称“非遗”)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逐渐形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名片效应。广西壮族歌圩作为国家级“非遗”,既是壮族的群体性活动,也是一种具有仪式意义的展演行为,主要以山歌符号传播维系壮族民众的族群记忆。壮族歌圩仪式传播观是指一项以歌交流的社群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壮族社会的维系,强调的是壮族民众对歌圩文化的仪式共享行为。从时间上看,壮族歌圩从传统到现代的仪式传播变迁主要表现在媒介传播方式的变化,即歌圩仪式的媒介化传播。由家庭-族群-社群的口头传播转向媒介多元化传播:一方面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家传方式消亡,以仪式为中心的族群传承方式的瓦解,另一方面是由人与人口耳相传转向以舞台、媒介组织传播,呈现出网络传播的新态势。从空间上看,由壮族歌圩演变而来的“壮族三月三”歌节,呈现从乡村向城镇中心偏移的特点,主要以社区和市场为传播场域。依托节庆形态,代表国家在场的政府部门整合媒介资源宣传造势,将壮族歌圩符号打造成广西歌节文化品牌,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呈现歌圩仪式媒介化、符号化、商业化等特点。经过政府民间挖掘、官方文化打造而成的“壮族三月三”歌节,...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壮族歌圩学术研究相关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图

图1.1壮族歌圩学术研究相关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图

源分布除了《中国民族》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其他基本上集中于广西本土学术刊(详见图1.3);研究年份上自2007年后呈现波动式增长趋势(详见图1.1),与壮族歌圩2006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的研究关注度及发展步调相一致。


图1.2壮族歌圩学术研究机构分布图

图1.2壮族歌圩学术研究机构分布图

分布除了《中国民族》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其他基本上集中于广西本土学术(详见图1.3);研究年份上自2007年后呈现波动式增长趋势(详见图1.1)壮族歌圩2006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的研究关注度及发展步调相一致图1.1壮族歌圩学术研究相关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图


图1.3壮族歌圩学术研究期刊来源分布图

图1.3壮族歌圩学术研究期刊来源分布图

图1.1壮族歌圩学术研究相关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图图1.2壮族歌圩学术研究机构分布图


图2.1民众参与的山歌活动类型

图2.1民众参与的山歌活动类型

加山歌活动的效应,塑造歌王形象传播。这一类山歌群主要以歌王名字命名,多以传承山歌文化为口号,但无法真正地实现网络歌圩仪式的传承与传播。一方面是网络歌圩的参与主体大多不能实现统一在场,若有歌手在某个时段发送一段语音或文字山歌,其他歌手无法即时在线回应,就难以形成即时对歌互动状态;另....



本文编号:3937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937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0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