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非范畴化理论视角下的“副词+名词”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8 18:34
  副词修饰名词的用法由来已久,而且前修时贤已经做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描写和解释等研究方法,以非范畴化的理论视角来研究“副词+名词”结构。 非范畴化理论是范畴化理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一些“非常规”的语言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运用非范畴化的理论分别从名词和副词两个角度对“副词+名词”结构进行分析论述。名词的非范畴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名词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这些名词在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这些名词失去了一些名词范畴的典型特征,同时获得了新范畴的某些特征。我们发现名词向动词和形容词非范畴化倾向,是“副词+名词”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副词大都由实词虚化而来,那么副词语义中的动词义、形容词义和名词义促成了此结构的形成,这一定程度上也是语言“返祖”的现象。本文通过统计限定的副词,主要运用北大语料库进行了检索统计。统计结果说明了“副词+名词”结构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且具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我们试图从共时、历时的角度分析了“副词+名词”结构形成的原因。 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引言部分对文章的研究对象、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依据和价...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0.引言
    0.1 研究对象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对"副词+名词"结构持否定态度的观点
        0.2.2 对"副词+名词"结构的解释
        0.2.3 对"副词+名词"结构持肯定态度的观点
        0.2.4 国外有关非范畴化理论的研究现状
    0.3 选题依据
    0.4 创新之处
    0.5 选题的价值
    0.6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非范畴化理论
    1.1 非范畴化理论及其来源
    1.2 语言非范畴化的特征
    1.3 非范畴化理论的工作机制
    1.4 非范畴化理论的功能
第二章 "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非范畴化
    2.1 名词的非范畴化
        2.1.1 名词的动词化用法
        2.1.2 古代汉语中名词作动词的用法
        2.1.3 名词的形容词化用法
        2.1.4 古代汉语中名词作形容词的用法
    2.2 名词非范畴化的制约因素
    2.3 从名词非范畴化的角度解释"副词+名词"结构
        2.3.1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现象
        2.3.2 现代汉语的名词作定语现象
第三章 进入"副词+名词"结构的名词种类
    3.1 光杆名词
    3.2 部分带后缀的名词
    3.3 部分"数量词十名词"
    3.4 部分以名词为中心的固定结构
    3.5 "NP(名词/名词词组)+了"结构
第四章 进入"副词+名词"结构的副词种类
    4.1 关于"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的界定
    4.2 进入"副词+名词"结构的副词种类
    4.3 "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的定量分析
        4.3.1 本文限定考察总的副词列表
        4.3.2 "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小类的统计
第五章 "副词+名词"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合理性
    5.1 语法化和非范畴化的关系
    5.2 从历时的角度分析"副词+名词"结构的成因
    5.3 各地方言中的"副词+名词"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本文限定考察总的副词列表
    附录2 "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小类的统计结果
    附录3 "副词+名词"结构中能与名词搭配的副词统计表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Abstract



本文编号:3840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840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0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