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5 19:17
  本文以汉语中的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形式、语义、语用多角度验证的方法,对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组配情况、制约二者组配的因素、二者之间的语义关系、结构的语用价值、语体特征、对举形式以及历史发展情况和词汇化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分析。 文章共分为八章,现将各章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第二章对现代汉语中单音方位词和单音动词偏正性组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写。考察发现,单音方位词和单音动词的组配能力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很多看似难以接受的组配实例在特定的语境中都可以成立。同时,单音方位词和单音动词内部的不同成员之间在构成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的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就单音方位词而言,“内、外”与单音动词的组配能力最强,“里”最弱;就单音动词而言,位移动词与单音方位词的组配能力总体上要强于非位移动词。 第三章首先对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了分析。考察发现,单音方位词不仅可以表示方向或处所,其与单音动词之间还可以是多种复杂的语义关系。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对象
    1.2 前人相关研究述评
        1.2.1 方位词的名实之辩
        1.2.2 方位词的词性归属
        1.2.3 方位词的语法功能
        1.2.4 前人对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动词”结构的研究
        1.2.5 前人对动词方向性问题的讨论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组配情况概览
    2.1 搭配理论与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
    2.2 位移动词与非位移动词
    2.3 位移动词的次类及其与单音方位词的组配
        2.3.1 定向位移动词与非定向位移动词
        2.3.2 定向位移动词与单音方位词的组配情况考察
        2.3.3 非定向位移动词与单音方位词的组配情况考察
        2.3.4 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组配情况统计
    2.4 非位移动词与单音方位词的组配
    2.5 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组配能力的不平衡性
        2.5.1 单音动词受单音方位词修饰能力的不平衡性
        2.5.2 单音方位词修饰单音动词能力的不平衡性
第三章 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语义关系及语义要素对组配情况的制约
    3.1 单音方位词的空间义及其与单音动词的语义关系
        3.1.1 单音方位词的具体空间义及其与单音动词的语义关系
        3.1.2 单音方位词的抽象空间义及其与单音动词的语义关系
    3.2 单音方位词的时间义及其与单音动词的组配
        3.2.1 单音方位词的表时间用法及其隐喻机制
        3.2.2 表时间的单音方位词组成的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
    3.3 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语义的模糊性
    3.4 语义要素对单音方位词和单音动词组配情况的制约
        3.4.1 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语义关系影响二者的组配
        3.4.2 单音动词的语义特征影响其与单音方位词的组配
        3.4.3 语义和谐——制约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组配的核心原则
第四章 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的语体特征及其对组配情况的制约
    4.1 语法研究的"语体"观及本文的语体分类
        4.1.1 语法研究中的语体意识
        4.1.2 本文的语体分类及分语体语料选取
    4.2 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的书面语体倾向
        4.2.1 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的语体分布
        4.2.2 个案分析:武术操作说明语体中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的使用情况
    4.3 语体特征对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组配情况的制约
        4.3.1 书面语动词比口语动词更易与单音方位词组配
        4.3.2 语体因素的制约作用具有相对性
第五章 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的语用价值及相关比较
    5.1 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的指称化
        5.1.1 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指称化的语义和句法表现
        5.1.2 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指称化的条件
    5.2 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的属性化
    5.3 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的经济性
第六章 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对举形式的特点及运用
    6.1 对举项的组合特征及结构关系
        6.1.1 双项对举与多项对举
        6.1.2 单层对举与多层对举
        6.1.3 组合式对举与粘合式对举
        6.1.4 对举项之间的结构关系
    6.2 双项粘合式对举结构的构造特征与语法语义功能
        6.2.1 双项粘合式对举结构的基本格式与类型
        6.2.2 双项粘合式对举结构中V1、V2的语义特征及相互关系
        6.2.3 双项粘合式对举结构的句法功能
        6.2.4 双项粘合式对举结构表义的组合性与互文性
        6.2.5 双项粘合式对举结构的优选性与临时组配性
    6.3 双项粘合式对举结构的历时概貌与构式化
        6.3.1 双项粘合式对举结构历时发展概貌
        6.3.2 双项粘合式对举结构的构式化
        6.3.3 辞书对双项粘合式对举结构词条的处理及存在的问题
    6.4 偏正性“单方+单动”对举结构的功能增殖及其认知阐释
第七章 偏正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的历时演变与词汇化
    7.1 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在各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概览
        7.1.1 先秦时期的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
        7.1.2 两汉时期的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
        7.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
        7.1.4 隋唐五代时期的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
        7.1.5 宋元时期的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
        7.1.6 明清时期的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
        7.1.7 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的演变规律
    7.2 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的词汇化
        7.2.1 汉语中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的复合词
        7.2.2 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词汇化的条件
        7.2.3 偏正性“单方+单动”结构词汇化的个案考察——以“前进”为例
第八章 结语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2 本文的创新之处
    8.3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设想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读博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后记



本文编号:3831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831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d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