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女书文创设计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4-18 19:22
  湖南江永县及道县等地的女书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遗产,是世界现存唯一的女性性别文字,由文字所承载的具有符号性的风俗传播,构成了江永地区独特的女书文化。女书文化由其珍稀而蕴含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历程,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文化学者关注并加以研究。由于女书具有小众特点的文化本质属性和“传女不传男”的特质,使得许多优秀的女书作品已经失传,而女书文化中所蕴含的女书精神也亟待保护性挖掘。本论文研究的目标在于将女书文字所表达的符号化精神结合现代视觉设计语言予以再创作,以文创产品形式加以呈现,以期传播女书文化、弘扬女书精神。论文用符号学理论来指导女书文创品牌设计,对女书文化含义进行深刻解读,探索传统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现代设计形式,在保存了女书字符书写可识别性的同时,给予它当代的美感,彰显女书精神的独特个性。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确定符号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性,指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总结研究成果,明确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女书文化的优秀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可借鉴的经验;第三部分,运用实地调研法对湖南江永女书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从自...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符号学理论的研究概况
        1.2.2 关于女书文化的研究
        1.2.3 综合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及案例分析
    2.1 符号学相关理论
        2.1.1 符号及符号学
        2.1.2 符号学起源及发展
    2.2 女书文化相关起源
        2.2.1 女书起源
        2.2.2 女书载体与内容
        2.2.3 女书文化符号特征分析
    2.3 女书文创的再创目标设计
        2.3.1 文创产品设计现状与问题
        2.3.2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女书文创的再创目标设计
    2.4 女书文化相关案例分析
        2.4.1 “实字”女书数字媒体设计
        2.4.2 “禾稻体”餐厅UI设计
        2.4.3 “三朝秀”文创品牌
        2.4.4 案例分析总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女书传承与保护调查分析
    3.1 基本概况
    3.2 女书文化产生的环境
        3.2.1 地域文化对女书产生的影响
        3.2.2 稻作文化对女书产生的影响
        3.2.3 瑶族文化对女书产生的影响
    3.3 女书文化产生原因分析
        3.3.1 传统女红风俗
        3.3.2 当地社交风俗
        3.3.3 女性婚嫁风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符号学理论女书文创设计策略与方法
    4.1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女书文创设计策略
        4.1.1 尊重形态的再造设计
        4.1.2 链接现代形式梳理文字结构
        4.1.3 融入历史与文化的符号化提炼
    4.2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女书文创设计方法
        4.2.1 女书字体特征的提炼设计
        4.2.2 民族化色彩的提取与应用
        4.2.3 女红刺绣元素的提取与应用
        4.2.4 文创载体样式的选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符号学理论女书文创设计实践
    5.1 项目概述与设计定位
        5.1.1 项目概述
        5.1.2 设计定位
    5.2 女书文创设计原则
    5.3 女书文创设计理念
    5.4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女书文创品牌设计
        5.4.1 “私罐”品牌标志设计
        5.4.2 “私罐”品牌字体与图形设计
        5.4.3 “私罐”品牌海报设计
    5.5 基于符号学理论女书文创品牌设计应用
        5.5.1 “私罐”品牌产品设计
        5.5.2 “私罐”品牌海报应用展示
        5.5.3 “私罐”品牌产品包装设计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92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792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4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