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关于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学教育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4-07-12 18:00

随着社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加,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部分中职学校出现了重专业技能、轻文化教育的现象。语文课不被重视,学生普遍厌学,中职语文变成了“鸡肋”学科。笔者认为,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不能忽视语文的基础性作用和人文教育作用。为此,笔者在学校开展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了中国文学教育,试图引导学生爱上语文、爱上文学,培养学生主动汲取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兴趣和习惯,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最终目标。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学教育既是改变中职学校语文教育现状的需要,也是完成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需要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进校门,就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有好的发展,完全将语文课等文化基础课放在无关痛痒的位置,不少中职生对古典诗词、历史名著毫无兴趣,他们普遍迷恋“超女”、“超男”,笔耕文化推荐期刊,表现出畸形的审美价值取向,美丑不分,真假莫辨。而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人的爱好、兴趣、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如果不在高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起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不让他们大量接触、感受文学艺术,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也许他们一辈子只会徘徊在“低层次需要”之中,一旦踏入社会遇到种种不良的东西,就有可能经不住诱惑。
  因此,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完全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更加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而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中国文学教育中优秀的文化作品引入中职语文课堂,让学生大量接触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完成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需要。
  二、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学教育的几点探索
  1.必须注重语文教师个人的文学修养,本文由收集整理起到表率和引领的作用。
  中职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自身的文化积淀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语文教学和文学教育,一个富有文化品味的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知名语文教育专家王泽钊凭借多年的努力,成为许多学生崇拜的语文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语文教师形象”。只有让语文教师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语文教师形象”,才能在课堂中发挥文学的审美功能,激发学生兴趣,真正使学生从被动学语文变为主动学习,使封闭的小课堂变为开放的大课堂,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如果语文教师自己没一点文学素养,就触摸不到语文的真正内涵。
  2.采取“读”、“赏”、“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性教育,提高学生文学修养。
  首先,注重学生的“读”。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读不光有助于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而且还是一条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的重要途径。读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读出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叙事叙情最好的还是‘美’读。”通过“美读”,学生可感知语言之神妙,把握语言之理趣。我们教师要善于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入语文的审美世界,对学生来说,多多诵读这类作品,可以调整其情绪、陶冶其情操,为形成完美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语言文字的“赏”。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会读、会说、会写、会交际,具有文学欣赏能力。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做到“情动于中而言于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许多精彩纷呈的好片断,往往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引起学生的共鸣。
  第三,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悟”。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情感,需要教师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悟。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的境界之中,深入地感受和领悟,才能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文学的熏陶,去感受、去体验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使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感受文化的魅力。
  3.采用多渠道引发中职生对文学的兴趣,营造校园文学氛围。
  我们通过开设选修课、创建文学社团、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形成了浓厚

本文编号:3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0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