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07 01:33
  人在哪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心就在哪里。如今,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我国是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仅关系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总体安全,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是,在网络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能够维持其统治地位不动摇。在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社会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在网络空间具有话语权,大多数网民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网民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秩序,民族精神在网络社会厚植与人心。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一招,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基础。目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是,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主阵地,我国的实力在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存在差距,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特性相较于传统意识形态的传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网络信息的政治色彩也更加浓厚。面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和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特性的改变,使我国网络意...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评析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成果及评析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1.研究重难点
        2.研究创新点
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和理论
    (一)意识形态安全的涵义
        1.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
        2.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
    (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涵义
        1.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
        2.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3.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特点
    (三)意识形态安全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
    (四)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必要性
        1.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一招
        2.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
        3.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障
三、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和挑战分析
    (一)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
        1.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渗透主阵地
        2.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实力有差距
        3.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特性巨变
        4.网络信息政治色彩浓厚
    (二)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1.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增加了认同难度
        2.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增加了引领难度
        3.网络舆论的平民化增加了控制难度
        4.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增加了导向难度
四、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阵地建设提升网络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1.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
        3.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现实空间和网络意识形态辩证统一
    (二)推进多元治理紧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1.提升政府部门的网络管控能力
        2.发挥主流媒体的网络导向作用
        3.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引领作用
        4.落实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
        5.提升网民的内在素养
    (三)建立长效机制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权
        1.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监管机制
        2.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
        3.建立网络信息疏滤机制
        4.建立内容创新机制
    (四)增强技术防御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
        1.加快网络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2.充分开发利用大数据技术
        3.加快网络人才队伍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本文编号:3966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966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