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31 03:26
  随着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推进,人类社会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场所也逐渐向网络空间转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有着丰富的理论依据。在网络时代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巩固党执政地位和凝聚民心、把握舆论导向和实现舆论调控、建设网络平台和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国际影响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技术的进步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带来新的机遇,无论对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空间上还是渠道上都创造出新的条件。但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国外,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网络意识形态渗透,在国内,我国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创新不足,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网络拟态环境使信息传播失真,网络宣传方式创新力不足等,都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认同度、影响力和吸引力减弱。面对上述挑战,我们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在主流媒体上及时传达党的声音,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上处于主动地位。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内涵,调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使话语体系真实贴近和指导群众。要关切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坚持以人民...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1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理论概述
    1.1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相关概念
        1.1.1 意识形态
        1.1.2 话语权
        1.1.3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1.2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理论依据
        1.2.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
        1.2.2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
        1.2.3 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
        1.2.4 福柯的话语权力思想
        1.2.5 布尔迪厄的“语言的象征性权力”思想
2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必要性
    2.1 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应有之义
    2.2 巩固党执政地位和凝聚民心的重要保证
    2.3 把握舆论导向和实现舆论调控的现实需要
    2.4 建设网络平台和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国际影响力的主要内容
3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网络时代意识形态传播的新型特征
        3.1.1 全球性与民族性
        3.1.2 虚拟性与现实性
        3.1.3 时效性与快捷性
        3.1.4 多元性与交互性
    3.2 网络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带来的机遇
        3.2.1 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拓展了新空间
        3.2.2 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开辟了新渠道
        3.2.3 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新方式
    3.3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的挑战
        3.3.1 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遭受冲击
        3.3.2 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创新不足,主流意识形态解释力有限
        3.3.3 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下降
        3.3.4 网络拟态环境使信息传播失真,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削弱
        3.3.5 网络宣传方式创新力不足,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减弱
4 网络时代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基本思路
    4.1 网络时代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原则遵循
        4.1.1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结合
        4.1.2 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4.1.3 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4.2 网络时代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路径选择
        4.2.1 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4.2.2 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内涵,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
        4.2.3 关切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4.2.4 完善网络立法,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
        4.2.5 优化网络媒体的宣传方式,增加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4.2.6 打造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供给力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25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825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3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