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民国时期二王帖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16 04:47
  自唐以来,二王帖学始终是书法的主流,经历朝历代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但随着清代中期碑学的兴起,帖学开始走向衰落,当时“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碑学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物极必反,清末碑学出现“馆阁体”式发展,如李瑞清式的颤抖做作、陶浚宣的刻板等,这种食古不化的弊端完全暴露出来,使得书家对碑学、帖学重新进行深入的思考,其中沈曾植是碑帖融合的第一人,后来的曾熙以帖补碑、于右任纳碑入帖,促进了碑学与帖学融合的发展。民国时期,碑学仍居主流地位,但帖学的回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出现了一批以二王为宗的书家,如沈尹默、白蕉、潘伯鹰、邓散木等人,沈尹默是立足于二王帖学的代表人物,他高举“回归传统”、“帖学经典”的大旗,以一己之力高举复兴二王帖学的大旗,无论书法创作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后出现白蕉、潘伯鹰、邓散木等一大批二王帖学的实践者,他们对二王帖学的复兴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使得二王帖学又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当时中国书坛,并直接影响于当代。本文从四个部分对民国时期二王帖学研究进行论述。第一章,对二王帖学概念及二王帖学在历代传承与发展的介绍。第二章,主要阐述民国时期二王帖学复...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王羲之《平安帖》

图1王羲之《平安帖》

王的书法风格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东晋书风的发展方向——趋新尚妍帖的本义,《说文解字》云:“帖,帛书署也。”段玉裁注:“木为为之谓之帖,皆谓标题。”[2]指的是文书的帛制标签。之后,一般书写的墨迹原作都称为帖。后来,为传承书法艺术之便,汇编帛、纸上的名图1王羲之《平安帖》图2....


图2王献之《廿九日帖》

图2王献之《廿九日帖》

王的书法风格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东晋书风的发展方向——趋新尚妍帖的本义,《说文解字》云:“帖,帛书署也。”段玉裁注:“木为为之谓之帖,皆谓标题。”[2]指的是文书的帛制标签。之后,一般书写的墨迹原作都称为帖。后来,为传承书法艺术之便,汇编帛、纸上的名图1王羲之《平安帖》图2....


图3智永《真草千字文》

图3智永《真草千字文》

尤其是唐太宗以帝王之力确立了为二王书法笼罩。明董其昌在《画禅室但能脱去临仿之迹,故称名家。”[5]南唐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图3智永《真草千字文》


图4赵孟頫《归去来辞》

图4赵孟頫《归去来辞》

朝野上下都在学习董赵书风,书法艺术,使得帖学发展趋向程式化。当然在清代,刘墉是清代学习帖学书法的佼佼者,康庵。”[7]在清代中期,伴随着碑学的兴起,图4赵孟頫《归去来辞》



本文编号:3956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956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3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