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摄影论文 >

方大曾摄影作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14:16
【摘要】:方大曾作为“七七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鲜为人知,经过央视冯雪松历时20年的寻找,近几年方大曾的文字作品和摄影作品才受到诸多关注,得到高度评价,25岁失踪于前线的方大曾得以重现在大众视野。中国新闻史大家方汉奇先生认为范长江长于文字,方大曾长于摄影,二人双峰并峙,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双峰。方大曾摄影作品千余张,长于纪实,摄影活动经历两场重要战事——绥远抗战和卢沟桥事变,他是中国战地记者的先驱,被称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冯雪松三本著作《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方大曾:遗落与重拾》与《珍藏方大曾》是目前收录方大曾摄影作品最全的文本。本研究基于这些文本从符号学和叙事学的角度对方大曾的摄影作品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方大曾镜头下的中国形象与中国故事。研究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方大曾生平及摄影活动分期。第二部分将方大曾摄影作品分为战地摄影和非战地摄影作品两类,发现其具有题材多社会、视角多平视和对象多底层这三个方面的特点,以及其摄影美的特点体现在形式美、内容美和现实美三方面。第三部分用图像叙事和符号学理论对其摄影作品的进行文本分析,旨在探究如何运用图像叙述中国故事,以及如何通过符号释义方大曾镜头下的中国。第四部分是研究结论。通过研究,方大曾摄影作品的价值在于,第一,史料价值在于其全面记录绥远抗战和卢沟桥事变的战事发展以及弥补了“一二·九”运动和李大钊殡仪照等历史影像资料的缺失;第二,新闻价值在于其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其摄影长于纪实,从实践和水平上能与世界大师匹敌,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中国的纪实摄影史;第三,社会价值在于揭露日军阴谋,展现民众苦难进而唤起全民族抗战。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405
【图文】:

环境渲染,作品,世界,活动特点


分析方大曾的摄影活动特点以辅助后文对其作品更深入的分析:少年习作展现天赋逡逑1927年一邋1935年。逡逑实践据己有资料可知开始于1927年,初得相机的方大曾迅速。在这一时期,方大曾的摄影实践主要是通过拍摄日常相处和作地点的门卫,戏水的鹅,吃草的马,还对自然景观进行拍摄

照片,都市,战役,日本侵略


存状况和工作环境的记录,表达了同情和关怀。逡逑图1-2《都市脚夫》逦图1-3《船工》逦图1-4《井下开采》逡逑三、绥远抗战阶段:促进军民联合逡逑本阶段时间为1936年8月一1937年1月。逡逑1936年11月,由于日本侵略野心膨胀,在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变本逡逑加厉地推行侵占中国,争霸东亚的侵略扩张政策,积极进窥内蒙,导致中国北部政治局势的不逡逑断恶化。绥远抗战爆发,关注时局的方大曾再次来到内蒙古进行前线采访活动。逡逑绥远抗战由红格尔图战役、百灵庙战役和锡拉木楞庙之战这三场战役组成,三战三捷奠定逡逑了绥远抗战的最终胜利。绥远抗战的胜利给了日本沉重一击,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推逡逑动了民族战争的前进,成为全国抗战的先声。方大曾用43天,四百余张照片将绥远抗战期间逡逑的中国景象展示给世人。不仅在摄影中揭示了日本侵略的罪行,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逡逑心。逡逑绥远的军事地理位置险要

蒙古王公,典礼,蒙古族,题材


(二)以风俗风光为题材的作品逡逑1936年,方大曾来到内蒙古进行旅行摄影实践,在此期间拍摄了大量以人文风俗为题材逡逑的摄影作品,作品主要是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生活图景,其中蒙古王公结婚典礼是主要代逡逑表作之一。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宏毅;;刻画历史的镜头传播——蒋良摄影作品的人文叙事[J];美术观察;2015年12期

2 杨芳秀;王国鹏;;追寻“消失”的方大曾——冯雪松访谈录[J];新闻战线;2015年23期

3 杨红林;;方大曾:中国的战地记者“卡帕”[J];博览群书;2015年10期

4 杨红林;;方大曾在绥远抗战前线的采访活动[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09期

5 冯雪松;;追寻方大曾的瞬间与点滴[J];新闻与写作;2015年09期

6 冯雪松;;方大曾,永远的选题[J];青年记者;2015年22期

7 刘畅;;观看与摄影叙事[J];艺术研究;2015年02期

8 宋澍;;专题摄影中叙事性的运用[J];新闻战线;2015年03期

9 宋好;;抗战中第一位为国捐躯的战地记者方大曾[J];新闻前哨;2014年12期

10 李保存;康妮芝;王婷;;新闻图像符号解读——以《人像摄影之美国非裔父亲》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全福;视觉传达设计叙事策略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8年

2 沈冠东;《点石斋画报》图像叙事中语言与时空表达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梁桂军;历史记忆与视觉政治:中国抗日战争纪实影像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4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炜;方大曾战地报道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2 黄媛媛;观念摄影作品中的视觉符号研究[D];延边大学;2018年

3 任必歆;消失的战地传奇:方大曾抗战初期的新闻作品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7年

4 谢嘉;腾讯网《活着》栏目纪实摄影的叙事研究[D];湘潭大学;2017年

5 徐惟尧;阮义忠20世纪台湾本土纪实摄影作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6 杨有文;门户网站足球新闻图片报道的符号学解读[D];沈阳体育学院;2017年

7 冯亚雄;图像符号学视野下的吴印咸延安时期摄影作品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8 魏浩安;20世纪30年代民国纪实摄影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单正考;观念摄影的符号学特性与解读[D];北京印刷学院;2015年

10 彭焱恺;影像的力量[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87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2787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f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