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360论文网论震撼人心的马兰文化

发布时间:2014-07-24 11:39

  本文是一篇来自《文学评论杂志》的文学论文,主要是关于震撼人心的马兰文化,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马兰,中国核武器的摇篮,曾经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地方。1964年,随着罗布泊上空蘑菇云的腾空和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从此,神秘的马兰成为中国人民骄傲、自豪、扬眉吐气的代名词。

  一、马兰文化形成的背景

  (一)伟大的战略决策1949年,笔耕文化推荐期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但是,新中国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除了国内百废待兴以外,还有国外不甘心失败的帝国主义威胁,特别是美国不断用核武器对中国进行威胁。中国要获得真正的完全的独立自主,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不掌握最先进的核武器是不行的。1954年,美国与台湾当局正式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中国更紧迫地面临美国的核威胁。严峻的形势坚定了中国发展自己核武器的决心。

  世界上一些爱好和平、提倡禁止原子弹的人士也认为禁止核武器的办法是打破美国的核垄断。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约里奥·居里夫人早在1951年就把自己亲自制作的10克镭盐的标准源交给从法国回来的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带回中国,并给毛泽东主席带了口信:“原子弹没什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又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争取世界和平反对原子弹的办法,是我们自己研究制造原子弹。”

  1955年秋天,核计划的有关机构相继成立;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58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建设原子靶场和原子仓库两项工程。组建了搞核武器试验的0673部队和原子仓库的0674部队,还有导弹靶场工程建设的0029部队。

  1958年,中国原子城核工业联合企业在西北地区破土动工;1959年1月15日,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有科学家李四光、钱三强参加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正式讨论核武器计划实施问题。

  (二)试验场地罗布泊1958年12月,0673部队司令员张蕴钰将军亲自带人考察核试验基地,来到人迹罕至的罗布泊。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nao)尔,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海拔780米,面积有3000多平方公里。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是亚洲内陆干旱中心,也是我国沙尘暴源区之一。

  这里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气温经常高达7O0c,终年多风,四季干旱,没有水草,没有树木,不见飞鸟,人迹罕至,不少人“谈泊色变”,被称为“中国的百慕大”。蕴钰将军为首的考察组对这里的地形、地貌、土质、水源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勘察和研究,认为这里地域广大,人迹稀少,具有核试验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张蕴钰将军情不自禁地吟道:“玉关西数日,广洋戈壁滩。求地此处好,天授新桃源。”1959年2月,陈士榘、万毅、张蕴钰等联名向国防部对选址作了报告;3月13日,国防部正式批准了核武器试验场地;6月13日,经过总参谋部决定,原子弹靶场改称的中国核武器试验基地正式成立,参加核武器试验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9800部队。

  (三)核试验基地——马兰试验场地解决之后,一个重要问题是试验部队的生活基地。张蕴钰将军仍然是亲自考察。3月17日,张蕴钰将军带领2O多人从敦煌到巴州,沿途进行考察,3月20日,在地图上没有标记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乌什他拉附近的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发现了一条小水沟,沟旁生长着一丛丛马兰草,周围的土地平坦湿润。从地图上看,这里离南疆公路不远,靠近博斯腾湖。张蕴钰将军当即决定,基地就选在这里。

  4月初,部队开始陆续向这里进发。5月份,这里的马兰花盛开,一簇簇紫色的花朵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张将军不由动情地说“这里就叫马兰吧。”从此,这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就有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马兰逐步发展成为有综合试验能力的现代化试验基地,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惟一的核试验基地。马兰的官兵、职工和家属,怀着对祖国的满腔赤诚,主动放弃国外或内地舒适的环境和优厚待遇,扎根荒凉的戈壁大漠,默默无闻地投入到秘密工作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都从这片土地上诞生。这里,被称为“共和国原子城”。

  二、凝聚着激情和热血的马兰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在异常艰苦的环境条件下默默无闻地抛家离乡从事核武器科研试验的广大官兵,更需要文化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5O多年过去了,马兰人在创造了物质的核武器的同时,还创造了精神的核武器——震撼人心的马兰文化。马兰文化是马兰人的精神家园,也鼓舞着全国人民。

  (一)以文化建设铸精神基地领导自创业之初,就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在部队还住帐篷、地窖的情况下,基地就有人人乐道的“扁担书店”。“扁担书店”最初创办在牧民遗留下的一个半人深的地窖里。书店前经理杨应乾从戈壁滩上砍来一根红柳木做成扁担,挑着两个书箱踏遍了基地场区内外的几百个哨所点号;基地还成立了文工团,自己创作了大量反映战士生活的文艺节目,到各个哨所点号巡回演出,鼓舞士气。有一个点号只有一个战士和一只狗,文工团的战士也步行十几里路赶到那里,认认真真地表演了十多个节目。

  后来,基地创建了以舞台、广场、公园、试验场区和哨所等为代表的主题文化。

  进入基地,首先看到的是一条以民族历史、英模人物和科学文化知识构成的文化长廊;马兰公园东侧是原子弹爆炸后烈焰翻滚的蘑菇云,正前方银光闪烁的圆球,则是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西侧则是一组“两弹一星”雕塑群,蓄势待发的火箭导弹高高耸立;公园还有两座紫铜色动物雕塑,一座是拓荒牛,一座是骆驼群,地面还有几只展翅欲飞的白鸽雕塑,形态逼真,象征着马兰人奋力拼搏、步履坚实、负重前行、默默奉献的精神和扞卫和平的最终目的;公园里还有官兵们用戈壁滩上的砂子和石头拼成的“祖国在我心中”大型中国地图沙盘。总之,公园处处让人感受到这座原子城气势磅礴、雄健阳刚之美。

  马兰电视台是全军第一家被国家正式批准的全国惟一的军人电视台。电视台每天为基地官兵转播中央和地方45套卫星节目,还自办了马兰新闻和军营文化节目。马兰电视台拍摄的《祖国在我心中》、《罗布泊人》、《两弹元勋程开甲》等十多部纪录片在国内获得大奖。



本文编号:5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e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