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广告艺术论文 >

新奢侈品营销传播的时尚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16-12-26 09:31

  本文关键词:广告艺术化对品牌价值提升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07年

新奢侈品营销传播的时尚文化意蕴

蔡依璐  

【摘要】: 新奢侈品以高价、优质,且能给消费者带来情感慰藉而著称,它的价值核心不在于使用价值,更大意义上源于无形的情感价值。其中时尚文化为新奢侈品个性与风格、创新与探索、潮流与舒适感三方面的情感意义提供内驱力,是新奢侈品消费的内在动因和重要推力。时尚文化作为新奢侈品研究的重要指涉角度,它对新奢侈品营销传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时尚文化是新奢侈品营销符号植入和信息整合的主要依据。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新奢侈品营销传播意味着信息整合、发布、流通和管理的过程。在时尚文化双向互动的传播法则观照下,考察时尚文化的发展阶段和演变规律,有利于进行新奢侈品营销传播内容层面的信息输入和整合。其次,时尚文化是衡量新奢侈品消费者需求特征的重要参照。新奢侈品消费者作为时尚消费敏感群体,其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都为一定的时尚文化所塑造和影响。最后,时尚文化是考察新奢侈品营销传播路径的起点。时尚文化作为大众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层面之一。与大众传媒有着共生共荣的紧密关系。社会经济和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时尚文化传播的媒介形态,这种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不仅为新奢侈品营销传播提供有效的信息接触点和传播渠道,同时为在时尚化生存背景下探索植入式营销、体验营销和新媒体营销这三种创新营销路径创造机会和可能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绪论6-12
  • (一) 研究背景和理论探源6-8
  • (二) 研究对象和研究框架8-12
  • 一、新奢侈品传播的时尚文化构建12-23
  • (一) 新奢侈品价值构建的基本形态12-15
  • 1、新奢侈品的分类及特征12-13
  • 2、新奢侈品的价值形成模式13-15
  • (二) 新奢侈品价值构建的内核:时尚文化15-23
  • 1、新奢侈品的情感空间15-17
  • 2、情感空间的内驱力17-21
  • 3、时尚文化在新奢侈品营销传播中所起的作用21-23
  • 二、时尚传播法则与新奢侈品营销信息传播模式23-41
  • (一) 时尚传播法则与新奢侈品传播流程23-27
  • 1、时尚传播法则和时尚文化工业23-25
  • 2、新奢侈品营销:信息传播和整合的过程25-27
  • (二) 新奢侈品的营销对象及其需求特征27-32
  • 1、新奢侈品的营销对象定位27-30
  • 2、新奢侈品的消费需求特征30-32
  • (三) 新奢侈品营销传播的时尚文化整合32-41
  • 1、时尚文化的发展阶段和演变规律33-34
  • 2、新奢侈品的时尚信息层级和符号植入34-39
  • 3、新奢侈品时尚文化整合的基本原则39-41
  • 三、时尚化生存和新奢侈品营销传播路径41-57
  • (一) 时尚流行与新奢侈品传播媒体策略41-44
  • 1、时尚流行:商业化和大众传媒的合谋41-42
  • 2、基于时尚文化的新奢侈品传播媒体选择42-44
  • (二) 新奢侈品营销传播的信息接触模式和渠道模式44-51
  • 1、新奢侈品营销传播的信息接触模式44-49
  • 2、新奢侈品营销传播的复合渠道模式49-51
  • (三) 新奢侈品达成营销价值的创新路径51-57
  • 1、营销路径创新的基本思路51-53
  • 2、营销路径创新的主要方向53-57
  • 附录:新奢侈品消费者访谈提纲57-58
  • 参考文献58-60
  • 后记6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璐;广告艺术化对品牌价值提升的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欢欢;华科国际高尔夫俱乐部营销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牟占芳;时尚审美语境下的现代产品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梅瑜;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文化营销特点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士安;;受众生活形态与接触点新媒体[J];中国广告;2006年03期

    2 杨森;时尚的社会心理特点[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刘根;;浅析植入式营销[J];企业技术开发;2006年02期

    4 张涛;;新媒体营销的第二春[J];信息产业报道;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红;浅析我国佛塔的建筑艺术成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2 韩颖;方晟岚;绳勇;;南京台城景观保护与可持续设计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3 包鹏程;;电视娱乐节目的仪式、叙事模式与意识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张静静;;论阿多诺对审美愉悦感的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张冠军;;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内涵演变辨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丁云亮;;大众阅读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建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李庆林;;论传播研究中媒介分析的对象和方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赵岩;马玉涵;储俊;邓盾;;内外源赤霉素对苗期矮牵牛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5期

    9 任艳利;张维;尚天翠;;新疆野核桃叶提取物抑菌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3期

    10 徐玲;蔡正洪;;结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强;;中国网络文学的传播学解读——以起点中文网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师洋洋;;闪婚的存在合理性——几种新兴视角下的注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杨鸿勋;;永葆城市的“生命印记”——北京城现代化所引起的思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5 关景媛;;清末民初淑女教育的断裂与传承[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6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郑丹丹;;女性集体行动与社会空间塑造——以耽美现象及粉丝组织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葛涛;;互联网上的鲁迅论坛研究——以“网易·鲁迅论坛”为中心[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高攀;;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北川城镇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力;李德聪;郑波;刘学柱;杨世弘;丁雁生;;炸药近地空爆近区现象的数字图像分析[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帆;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特色探析[D];河北大学;2009年

    4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笛;上海市奉贤区大众体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岭;我国高尔夫球俱乐部的市场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2 江明华,曹鸿星;品牌形象模型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罗子明;品牌形象的构成及其测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吴亚初;现代高尔夫运动发展特征及社会属性之窥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陈树文,隋振杰;中国企业文化营销模式探析[J];商业研究;2004年18期

    6 杨浩;;国际奢侈品在中国的营销策略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8年02期

    7 李春富;周骞;;基于语意学的泰国新锐产品设计解构[J];包装工程;2007年11期

    8 张梦霞;;奢侈品消费动机解构的实证研究[J];中国零售研究;2010年01期

    9 贺盈;;广告瞄准时尚文化——论广告如何利用时尚文化达成商业目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王洁;巴特式神话与广告文化力量[J];当代传播;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王屏;[N];国际商报;2003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郝丽萍;[N];深圳商报;2006年

    3 陈春;[N];市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郁小平;中国高尔夫球俱乐部发展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范玉吉;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3 郑焱焱;中国高尔夫球设施的经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4 李勇;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张家骕;高尔夫球场可持续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其锋;20世纪设计风格与时尚之演变规律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2 梁健;广州及其周边地区高尔夫俱乐部现状调查[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樊柯;本雅明艺术审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涂凯宇;广告艺术的文化美学透视[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剑萍;当代大众文化的美学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鹏;文化工业时代的艺术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丁满;符号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陈志宏;消费主义影响下的符号消费[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杜向阳;重庆国际高尔夫俱乐部营销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罗舰;对我国高尔夫运动场现状以及发展规模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曦;北京万柳高尔夫俱乐部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王佳茵;乔波冰雪世界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晓虹;社会时尚的理论探讨[J];浙江学刊;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冶;;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J];社会观察;2006年02期

    2 玛戈耐特.布伦南;曹谦;;中国奢侈品市场需求增长[J];中国经贸;2006年07期

    3 李倩倩;;中国奢侈品行业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企业研究;2007年08期

    4 支春明;;中国奢侈品消费应理性成长[J];中国品牌与防伪;2007年12期

    5 ;中国奢侈品消费令世界惊叹[J];晚霞;2007年22期

    6 肖琳;;奢侈品上的“MADE IN CHINA”——想说爱你不容易[J];中国纺织;2009年02期

    7 赵珉;;奢侈品进入中国时代[J];包装世界;2010年01期

    8 春水;;NE·TIGER——中国奢侈品发展之路的探索者[J];华人时刊;2010年07期

    9 蒋兰兰;;奢侈品脱欧入亚?[J];新财经;2011年07期

    10 魏雅华;;中国,奢侈品龙卷风横扫全球[J];江淮法治;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广洲;王媛;邢萍萍;;关于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2 蒋美兰;;M型社会之零售营销学[A];SAP·联商2007中国零售业营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丁国华;;在全面推进经济转型中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大连日报;2010年

    2 王梅 本报记者 张恒;[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董克伟;[N];中国改革报;2010年

    4 记者 王立伟;[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丁小希;[N];人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实习生 胡英楠;[N];中国商报;2010年

    7 记者 李思;[N];上海金融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孟妮;[N];国际商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杜海涛;[N];人民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杜海涛;[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雨水;奢侈品品牌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辜红;奢侈品产品属性对持续满意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朱构峨;适度消费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4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贺峰;中国情境下炫耀性消费行为的符号意义建构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黄娟;基于人性需要视角的中国消费潜力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王娜;现代技术与奢侈消费关系的哲学透视[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中国奢侈品品牌发展关键因素及创建路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段凌燕;关于奢侈品消费的哲学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3 齐方炜;中国奢侈品消费[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4 李莉;基于消费者态度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细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林敏琪;城市中间阶层奢侈品消费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郭随时;朋克元素在现在奢侈品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彭安琪;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80后消费行为探析[D];复旦大学;2010年

    8 陈佳艺;公众自我意识与奢侈品消费态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颖婷;奢侈品展示设计特点的探讨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大伟;大学生对奢侈品品牌社会态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广告艺术化对品牌价值提升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6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26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7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