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法语德语论文 >

动画翻译策略的本土化适用范围争议研究

发布时间:2014-10-11 19:07

【摘要】 长期以来,围绕着本土化翻译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选取,往往由翻译者主观判断,缺乏客观依据。这一问题,在有着显著文化特征的外国动画作品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此外动画作品中为了追求幽默效果,往往会加入一些梗(ネタ、neta,又称典故、包袱、桥段)作为笑料。而这些梗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往往可能是比较陌生的。在语言方面,经常出现一些活用了日语特点的文字游戏,如谐音联想。诸如此类的内容是否应该本土化,尚有分歧。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本论文选取以梗丰富而著称的动画作品结合其他动画作品,找出一些典型的实例,对不同的译法加以比较分析,最终总结出本土化翻译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 动画; 本土化; 翻译策略; 适用范围; 


前言

在动画翻译界,传统的,也是大多数翻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均把“信”放在第一位。即是说,原则上不能改变原文的意思。即使遇到中文观众难以理解的文化或语言差异,亦采用直译,不足的信息通常以字幕注释来补充。本文称其为传统派。另一些翻译者主张宁“达”勿“信”,以本土化消除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本文中称其为本土化派。现在本土化派虽然人数相对较少,不过也有一些知名的翻译组,如字幕组,电视台的译制组即是此派代表。传统派遵照原文意思,大体不会受到非议。而对于本土化派译作的争议则很多。有人怒斥他们胡乱翻译,质疑其不懂日语。也有人赞赏他们译得欢乐新潮。两派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前一段时间放映的人气动画旋风管家便引起了一阵热议。
..........

1动画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1.1归化与异化的定义
归化把源语本土化,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把其译为地道的本国语言,以达到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的目的。异化釆取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进行翻译,以期保留文化的差异性和语言的特点。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归化与异化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辅相成,互补的关系。传统派不是只使用异化,本土化派也不是只用归化翻译。实际的翻译中要恰当选择归化与异化才能顺利完成翻译并取得好的效果。

1.2动画的特点
与归化异化相关的动画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于文化,动画作品中通常有着显著的文化特色。动画的故事背景设定千变万化,可以是任何时代,各个国家,如现代的日本,中世的欧洲,未来的宇宙,亦或者是架空虚构的世界。背景设定不同,文化自然有所差异。此外动画作品中为了追求幽默效果,往往会加入一些梗(本夕、,又称典故、包揪、桥段)作为笑料。而这些梗如果包含了日本的文化,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很可能是比较陌生的。另一方面在于语言。动画的语言以口语对话为主,比起书面语更加自然,贴近生活。加之,动画中经常出现一些活用了日语特点的文字游戏。谐音联想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此外活用字形、字面或引申义的情况也多于其他类型的作品。针对上述的动画特点,本文将探讨如何选取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

3本土化的“度”................6
3.1论文化的本土化.................6
3.2传播媒体的影响.....................8
4语言范畴的归化异化策略..........................9
4.1基本原则..............9
4.2文字游戏...................9
结语..................13

4语言范畴的归化异化策略

4.1基本原则
如之前所述,动画的文本以口语对话为主,而口语的一大特点即是自然,贴近生活。即使遇到少数非口语的内容,译文自然通畅也是翻译的基本要求。按照“信达雅”中“达”的原则,语法和词汇应该采用归化翻译。比较以下译例,原文:生去変君;特別女存在。异化:作为宙斯转世的你是一個特别的存在。归化:你是宙斯转世,身份非常特殊。显然归化翻译才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异化版“作为中文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语言与文化虽然有关联的地方,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关心的还是语义本身。而语义当中,更重要的通常不是字面义,而是引申义。所以,典型的如成语、熟语这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词原则上也应该采用归化翻译,“袋鼠”不译“袋中之鼠”,译为“瓷中之暨”。但是,如果判断文化意义或字面意义更重要时应该予以保留。以上为语言范畴归化异化的基本策略。概括地说即自然地传达原文语义。但是如果遇到原文除了语义,还包含其他重要信息的情况,应该视信息的重要程度进行取舍。动画中常出现的文字游戏就属于这种情况。在语义之外,字音、字形、字面义往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关乎文字游戏的成立与否。归化异化的选取必须要将其纳入考虑范围。

4.2文字游戏
动画中经常会安插文字游戏,或是博君一笑,或是另有深意。掌握相关的翻译方法对于动画翻译很有裨益。究其本质,文字游戏的有趣之处在于关联性,利用字音、字形、字面义上的相近或相同,与另一词语产生关联,引人联想。由于语言的差异,原语中结合在一起的语音和语义,字形和语义,或者字面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如果采用直译将丢失。这将直接导致翻译后文字游戏无法成立。为了保留关联,应该视情况选取归化异化方法。
...........

结论

如果把表层信息称之为“形”,深层信息称之为“神”,在原文中,形与神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然而在翻译时由于语言或文化的差异,有时很难做到形神兼备,会出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选择?这个问题在先代翻译家间也存在争议,鲁迅先生主张异化翻译以引入新的概念,而傅雷先生则主张翻译应该重“神似”,釆用归化的方法。但实际上,绝对的归化或者异化都是不可取的,译者需要判断“形”与“神”孰轻孰重以选择译法。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原则。翻译者应该翻译的是语言,而文化是用来传播的。即是说本土化的主要对象应该是语言。只有语言难以本土化时才采用异化翻译。而对于文化应该尽量保持其原有的韵味,采用异化翻译。只有在需要观众理解而条件又不允许对其进行解释时才采用归化翻译。版的《旋风管家》在欢乐程度上无疑是极高的,对于一个无厘头的作品来说,确实达到了搞笑的效果。但是对于梗的改写,大量添加本土化笑料导致作品文化要素的严重变质。而且这种过度的本土化显然已经违反了“信”的原则及保留文化韵味的翻译原则,翻译者做的是越组代庖的行为。此作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二次创作、改编作品,但绝不能算是好的翻译作品。
...........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9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