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法语德语论文 >

党史翻译中的概念隐喻

发布时间:2020-10-15 10:22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提出隐喻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一种说话和语言的方式,更是一种思想一种行动。我们认识一个概念,并根据这个概念思考和行动的过程,其本质都脱离不开隐喻。中国共产党党史究其本质是一部历史,以史实和评论为主,兼有大量数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中没有隐喻,事实上,很多恰到好处的隐喻增强了文章表现力,使枯燥无味的史实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产生了一定的联想效果。尽管隐喻的翻译带来一定困难,但是笔者在翻译隐喻的过程中对所表现的主题有了新的认识,隐喻所包含的文化和情境对翻译的影响仍然值得讨论。这使我联想到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在文化体验和情境体验一致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找寻目标语中相似的概念或表达,正是笔者翻译隐喻的方式。本翻译报告共有两个章节。第一章中笔者分析在翻译过程中遇到概念隐喻造成的困难,并着重介绍概念隐喻的基础以及关键概念,并从文化体验和情景体验两个角度解读隐喻翻译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在第二章,笔者将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对翻译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介绍隐喻背后的历史,隐喻的出处以及隐喻的作用,并最终提出自己的翻译意见。
【学位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H32
【文章目录】:
Remerciement
中文摘要
Resume
Introduction
Chapitre Ⅰ Difficultés dans la traduction et la théorie qui la dirige
    1.1 Difficultés dans la mission
        1.1.1 Mots et expressions culturellement différents
        1.1.2 Mots et expressions nés de régimes différents
        1.1.3 Mots et expressions présentant des conditions spécifiques
    1.2 La conceptualisation métaphorique
        1.2.1 Base de la conceptualisation métaphorique:l'expérimentation
        1.2.2 Nature de la conceptualisation métaphorique:le mappage
        1.2.3 La métaphore et la cohérence culturelle
    1.3 Trois catégories des métaphores
        1.3.1 Métaphore structurelle
        1.3.2 Métaphore d'orientation
        1.3.3 Métaphore physique
Chapitre Ⅱ Solution de traduction des métaphores
    2.1 Cohérence culturelle dans la traduction des métaphores
    2.2 Expérimentation conditionnelle
    2.3 Traduction du régime
Conclusion
Bibliographie
Annexe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屠金莉;苏立昌;;中医概念隐喻及其文化特征研究[J];语文学刊;2009年15期

2 王婷;;概念隐喻在诗歌语篇中的连贯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3年27期

3 谷化琳;概念隐喻及其引申[J];大学英语;1989年06期

4 李勇忠,李春华;认知语境与概念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6期

5 陆全;利用概念隐喻提高对词语的理解[J];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6 黄祖江;谈汉语表示“愤怒”的概念隐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陆全,贾启鸿;利用概念隐喻提高对词语的理解[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文旭,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J];外语学刊;2003年03期

9 徐梦云;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动态投射模型初探:以“爱”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孔秋梅;隐喻——从修辞格隐喻到概念隐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林佑益;基于认知心理语言的五行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谷浩荣;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藏象学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金晶银;汉韩情感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丁月华;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嘉;论俄语中的概念隐喻[D];吉林大学;2011年

2 卢庆娇;汉语政治语篇的概念隐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王佳宁;大众传媒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组篇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吕新慧;广告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林娜;概念隐喻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渤海大学;2015年

6 曹玉姣;《水浒传》概念隐喻的俄译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张国权;英文商业广告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8 徐婷;Once More to the Lake中概念隐喻认知分析及其汉语译文的认知翻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杨海欧;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雷文;概念隐喻视角下T.S.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非个性化”经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42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2842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2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