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传统忠孝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转化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4-02-22 06:08
  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传统忠孝文化一直维护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孝”与“忠”作为古代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古代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规范着社会人伦秩序,调节着政治关系,其起源与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忠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代表,探究传统忠孝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是响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本文通过梳理传统忠孝文化的历史演变,分析传统忠孝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利弊,吸取与转化传统忠孝文化的合理、积极的内容与价值,为当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首先,传统忠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特殊,本文对传统忠孝文化的背景与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在阐释传统忠孝文化的涵义及历史发展的同时,强调了传统忠孝文化在历史发展的“两面性”影响以及政治性特征。其次,本文分析了传统忠孝文化在当代的困境,从经济、政治以及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总结其原因,并将传统忠孝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使传统忠孝文化的合理内涵转化为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因素与基本内容。这也...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传统忠孝文化概述
    2.1 “忠”与“孝”
        2.1.1 “忠”与“孝”的内涵
        2.1.2 “忠”与“孝”关系辨析
    2.2 传统忠孝文化历史发展
        2.2.1 “忠”和“孝”起源
        2.2.2 传统忠孝文化的发展
        2.2.3 传统忠孝文化的反思与衰落
    2.3 传统忠孝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2.3.1 传统忠孝文化的内容
        2.3.2 传统忠孝文化的特征
    2.4 传统忠孝文化的两面性
        2.4.1 传统忠孝文化对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4.2 传统忠孝文化对古代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统忠孝文化在当代的困境
    3.1 当代的家庭社会伦理问题突出
        3.1.1 当代的家庭伦理问题
        3.1.2 当代的社会伦理问题
    3.2 传统忠孝文化当代困境的原因分析
        3.2.1 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
        3.2.2 宗族制度的衰落
        3.2.3 近代以来对传统忠孝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3.2.4 全球化下各种思想对传统忠孝文化的冲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统忠孝文化在当代的转化
    4.1 传统忠孝文化的转化基础
        4.1.1 “孝”在当代的积极变化
        4.1.2 “忠”在当代的积极变化
    4.2 传统忠孝文化当代转化的具体内涵
        4.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4.2.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因素之一
    4.3 传统忠孝文化的转化原则
        4.3.1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3.2 文化服务于经济、政治
    4.4 传统忠孝文化的转化方法
        4.4.1 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正确对待传统忠孝文化
        4.4.2 坚持取精华去糟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传统忠孝文化的当代应用
    5.1 传统忠孝文化的当代应用方法
        5.1.1 与学习教育相结合
        5.1.2 与网络媒体相结合
        5.1.3 与儒家思想的创新相结合
    5.2 传统忠孝文化的当代应用目标
        5.2.1 弘扬传统的家国情怀
        5.2.2 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持与动力
        5.2.3 全球化背景下增强国家认同感与归属感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06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906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6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