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郑州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创新型人才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3 04:11
  “中国制造2025”战略亟需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从经济高速增长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这要求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转型,而制造业的高质量转型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转型的重中之重。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发展主导产业、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和担负国家战略使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尤其随着“制造强市”战略的实施,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转型已经迫在眉睫,这亟需创新型人才提供支撑。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纵向对比与横向对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将制造业和创新型人才相结合,从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入手,以人力资源中创新型人才为主进行研究,以期为国家中心城市制造业创新型人才支撑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本研究首先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内涵以及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国家级创新中心城市做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郑州制造业竞争力和转型的必要性、方向性;再次,分析创新型人才对制造业高质量转型的作用以及研判郑州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创新型人才供求情况;接着,基于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分别对郑州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创新型人...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2.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创新型人才
        2.1.2 制造业创新型人才
    2.2 理论基础
        2.2.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双因素理论
3.郑州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高质量转型
    3.1 郑州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3.1.1 郑州制造业主导产业分布
        3.1.2 郑州制造业的经济规模
        3.1.3 郑州制造业的空间布局
    3.2 郑州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3.2.1 郑州制造业产业规模和从业人员比较
        3.2.2 郑州制造业创新资源投入比较
        3.2.3 郑州制造业创新型人才支撑比较
    3.3 郑州制造业高质量转型
        3.3.1 高质量转型面临的压力与动力
        3.3.2 高质量转型的方向
        3.3.3 高质量转型的可能性
4.郑州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创新型人才供求分析
    4.1 创新型人才对制造业高质量转型的作用
    4.2 创新型人才对郑州制造业高质量转型供给分析
        4.2.1 创新型人才数量不足
        4.2.2 创新型人才结构失衡
    4.3 郑州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对创新型人才需求分析
        4.3.1 创新型人才需求增加
        4.3.2 制造业人才结构调整
    4.4 郑州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创新型人才供求分析
5.郑州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创新型人才保障存在问题分析
    5.1 基于保健因素的创新型人才保障存在问题分析
        5.1.1 吸引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因素尚待完善
        5.1.2 缺乏创新型人才交流平台
        5.1.3 工资水平竞争力不显著
    5.2 基于激励因素的创新型人才保障存在问题分析
        5.2.1 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5.2.2 企业晋升考核机制阻碍职业发展
        5.2.3 社会舆论引发制造业从业者社会认同感低下
6.郑州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创新型人才保障体系建设建议
    6.1 双因素理论视角下创新型人才保障体系建设框架
    6.2 基于保健因素的创新型人才保障体系建设建议
        6.2.1 营造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
        6.2.2 搭建创新型人才交流平台
        6.2.3 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
    6.3 基于激励因素的创新型人才保障体系建设建议
        6.3.1 健全制造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6.3.2 优化企业晋升考核机制
        6.3.3 引导社会对制造业从业者的认同感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15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815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d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