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希特自由体系及其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04 00:35
  本文以自由之可能这一哲学根本问题,对费希特的知识学理论的建构进行了深度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了费希特的自由理论的结构与马克思以“对象性活动”概念为核心的自由理论,表明了两种理论之间所具有的相关性。本文将自由的构建作为逻辑脉络分析了费希特前后两个版本的知识学,《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和《知识学新方法》,梳理出两个版本中自由构成的基本要素,推演逻辑及其理论的最终结果,指出《知识学新方法》对前一版本理论中的基本要素自我、非我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修正。这种修正指向一个理论目的,即为一种自由理论之可能做出辩护。本文认为,费希特基于自我的自由理论是一种从主体出发向感性世界跨越的尝试,既是试图克服因康德对“物自体”的承认所导致的二元论,亦是为了弥补唯心主义一直以来无法走出意识内部、忽视感性世界的理论缺陷。在费希特尝试实现从理性世界向感性世界的跨越过程中,想象力凭借其“摆荡”的特性被认作是桥梁和关键,并且其重要性在后一版知识学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想象力概念之所以在费希特的理论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他认为想象力作为一种无定形的力量,以自由为本质,这使得它能够在理智世界与感性世界之间穿梭,将二...

【文章页数】:2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关于费希特理论的研究现状
        2、关于费希特与马克思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思想冲突中“自由”问题的中心化
    第一节 哈曼与自由问题
    第二节 康德的自由理论
        1.2.1 因果律与自由意志的二律背反
        1.2.2 实践自由
        1.2.3 自由感
        1.2.4 反思判断中的想象力与自由
第二章 费希特与同时代哲学的对话
    第一节 费希特对康德哲学的继承与发扬
    第二节 费希特对莱因霍尔德基础哲学的继承
    第三节 费希特与舒尔茨的论辩
第三章 一种自由体系的初次尝试
    第一节 自由自我的三大原则
        3.1.1 “大写自我”的提出
        3.1.2 知识学的三大原则
    第二节 理论知识学中的自我设定
        3.2.1 对理论知识学所包含的矛盾的提出
        3.2.2 对理论知识学中矛盾的克服
        3.2.3 对活动和交替之间相互规定的考察
        3.2.4 关于想象力所留下的疑问
    第三节 实践知识学中的自我与自由
        3.3.1 绝对自我与认知自我
        3.3.2 对限制的不断克服
        3.3.3 客体被区分问理想客体与现实客体
        3.3.4 “努力”是对自我的离向心活动的综合
        3.3.5 从努力出发达到感性世界
        3.3.6 想象力的“翱翔”
第四章 以想象力为最高点的自由体系
    第一节 对想象力概念的回顾
        4.1.1 柏拉图理论中的想象力思想
        4.1.2 笛卡尔的想象力理论
        4.1.3 康德的想象力理论
    第二节 《知识学新方法》及其纲要
        4.2.1 关于《知识学新方法》
        4.2.2 对《知识学新方法》的纲要的分析
    第三节 从基础到被澄清的意识
        4.3.1 从实践与理智同一的自我出发的推演
        4.3.2 从意志个体出发的推演
    第四节 知识学的综合与想象力
        4.4.1 自我之内的多重综合
        4.4.2 自我的综合的可能性条件——想象力
第五章 从费希特到马克思
    第一节 谢林的自由理论
        5.1.1 自由与必然
        5.1.2 上帝与自由
        5.1.3 小结
    第二节 黑格尔的自由理论
        5.2.1 对费希特理论的批判
        5.2.2 黑格尔的自由理论
        5.2.3 自由与国家
        5.2.4 小结
    第三节 青年黑格尔学派
        5.3.1 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对宗教的批判
        5.3.2 费尔巴哈的感性理论
        5.3.3 小结
    第四节 青年黑格尔派时期的马克思
        5.4.1 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哲学的一般差别
        5.4.2 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哲学的具体差别
第六章 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费希特元素
    第一节 对黑格尔哲学及其劳动概念的批判
        6.1.1 从青年黑格尔学派及费尔巴哈切入
        6.1.2 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批判
    第二节 通过对象性活动建立起的关系结构
        6.2.1 对象性存在物与自然
        6.2.2 对象性活动与劳动
        6.2.3 对象性活动与自由
    第三节 费希特与马克思的共性
        6.3.1 青年费希特与青年马克思的共性
        6.3.2 后期马克思思想与费希特理论的暗合
结束语:理论之限度与超越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博士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一、个人简历
    二、博士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807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807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6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