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16 10:16

  本文关键词: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民族大学》 2008年

维吾尔族罗布歌谣研究

迪丽努尔·阿布都克热木  

【摘要】: 罗布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间文学,尤其是歌谣,因此这个地区被称之为“歌谣之乡”。本论文分为六章,分别分析罗布歌谣的时代性、本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情感世界及生存环境,简析了罗布歌谣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 第一章主要讲述了罗布人和罗布歌谣的密切关系、前人对罗布歌谣的研究状况、研究罗布歌谣的价值和研究依据。由于分散聚居,歌谣成为了罗布人宣泄内心世界的唯一方式。他们所有的情感、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统治阶级的反抗、社会形势等一切内容成为了罗布民间歌谣丰富绚丽的思想准线和情趣爱好。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罗布歌谣所反映出的时代社会背景。歌谣是人们的心声,历史的镜子,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本质,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历史真相。不同时代产生的民间文学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时代背景及其社会政策。在奴隶社会产生的罗布歌谣主要反映奴仆对奴隶主的讽刺咒骂、反映希望减轻对奴隶繁重的体力活动;在封建社会里产生的歌谣主要反映的是被地主压迫的穷苦百姓、揭露地主阶级的贪得无厌和剥削成性的性质;还有些罗布歌谣揭露了清朝政府昏庸官僚、豪门狼狈为奸残酷剥削平民等社会现象;解放后产生的歌谣主要反映了老百姓对新中国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期望。 第三章主要是通过罗布歌谣分析了罗布人的生存环境。罗布地区被无边无际的沙漠,遍布湖盆的盐壳紧紧包裹着,在这个被称之为“生命禁区”的死亡地带,罗布人如何与恶劣的环境进行抗争、与大自然斗争,最终学会了如何适应这样的环境等。 第四章通过生活歌谣分析了罗布人的风俗习惯。歌谣和民俗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民族或者同一个民族在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的风俗习惯必然将反映在歌谣当中,因此本章通过罗布歌谣分析了罗布人的婚礼习俗和饮食文化。 第五章通过罗布情歌分析了罗布人的情感世界,爱情观念。情歌在很多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所占的数量往往是最多,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便是情歌。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歌谣,情歌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情歌在罗布歌谣中的数量也是最多,艺术成分也是很高的。它们形式多样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健康真挚的爱情,也表现出了青年男女对旧社会、旧制度的不满和反抗。 第六章简析了罗布歌谣的特点。罗布歌谣与维吾尔族其它地区的歌谣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罗布歌谣不仅在其歌谣形式方面与其它地区歌谣有所不同,而且在内容方面也有很多独特之处。罗布歌谣中保留着很多珍贵的、已经消失或者是即将要消失的古代维吾尔语词汇。罗布歌谣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达手段独特、地方色彩浓厚等。 文中必然有很多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9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第一章 绪论6-14
  • 1.1 歌谣概述6-7
  • 1.2 歌谣之乡--罗布7-10
  • 1.3 前人对罗布歌谣研究的状况10-12
  • 1.4 罗布歌谣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的方法12-14
  • 第二章 简析罗布歌谣反映时代社会背景14-24
  • 2.1 简析反映封建时代社会的罗布歌谣16-18
  • 2.2 简析反映民国时代社会的罗布歌谣18-21
  • 2.3 简析反映解放后时期的罗布歌谣21-24
  • 第三章 从罗布歌谣分析罗布地区的生存环境24-33
  • 3.1 从歌谣中分析罗布地区的生存环境24-28
  • 3.2 从罗布歌谣分析罗布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28-30
  • 3.3 从歌谣分析罗布地区生存环境的恶化30-33
  • 第四章 从罗布歌谣分析罗布人的风俗习惯33-41
  • 4.1 从罗布歌谣看罗布人的婚礼习俗34-37
  • 4.2 从罗布歌谣分析罗布人的饮食习俗37-41
  • 第五章 从罗布情歌分析罗布人的情感世界41-49
  • 5.1 简析罗布情歌的语言风格41-44
  • 5.2 简析罗布情歌里的咏歌对象44-45
  • 5.3 简析罗布情歌里的悲伤因缘45-49
  • 第六章 简析罗布歌谣的特点49-59
  • 6.1 从内容上简析罗布歌谣的特点49-52
  • 6.2 从形式上简析罗布歌谣的特点52-59
  • 后记59-60
  • 参考文献60-61
  • 附录一61-63
  • 致谢6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满利;王旭东;2李最雄;2张明泉;;交河故城衰落的原因分析[J];敦煌研究;2005年06期

    2 曹宇,欧阳华,肖笃宁,陈高;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3 汪志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史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05年03期

    4 马平;近现代回族经济“行业垄断”问题剖析[J];回族研究;2002年01期

    5 辛雪峰;陕北民歌中的民俗事象考察[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张佩成;青海回族“花儿”的爱情观赏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7 刘秋芝;裕固族的礼仪歌及其功能解读[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8 苏北海;公元七——八世纪塔里木盆地的维吾尔族[J];西北民族研究;1986年00期

    9 范剑;洮岷“花儿”的戏谑事象与戏谑理论探讨[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10 顾新鲁,赵振宏,李清海,常志勇,陈德斌,刘豫新;罗布泊地区罗北凹地潜卤水钾矿床成因与开发前景[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徐海量;流域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勇;维吾尔谚语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陈青萍;《福乐智慧》健康史料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霞;康雍乾时期在西北边疆地区实行的“因俗治边”政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达远;铁路与新疆的现代化[D];新疆大学;2003年

    3 张静;二十世纪前期回族与新疆政局的关系[D];新疆大学;2003年

    4 蔡天星;主导、精英、民间、大众多声部的合唱[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满多清;河西地区中麻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悦梅;甘州回鹘与周边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图力古日;蒙古民歌中的生态文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余君;试论“西北科学考查团”的人才培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9 春红;科尔沁叙事民歌中的汉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阿利热合;罗布方言词汇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汪东锋;陕北民歌的迭词与叠音艺术谫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2 李树辉;乌古斯部族诸部落史迹考(上)──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三[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米海力;;维吾尔语罗布话名词复数形式分析[J];民族语文;1984年01期

    4 孟达来;古代北方民族的变迁与阿尔泰诸语族的早期接触[J];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04期

    5 汤开建;解开“黄头回纥”及“草头鞑靼”之谜——兼谈宋代的“青海路”[J];青海社会科学;1984年04期

    6 陈海涛;昭武九姓族源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02期

    7 林梅村;吐火罗人的起源与迁徙[J];西域研究;2003年03期

    8 侯丕勋;;哈密国“三立三绝”与明朝对土鲁番的政策[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04期

    9 韩春鲜,熊黑钢,张冠斌;罗布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伯君;宋元史籍中的女真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李文学;吐谷浑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叶花;先秦歌谣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杨正君;青海、甘肃河湟地区民族杂居地土族民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罗建军;黄石民间歌谣修辞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艾买提江·阿布力米提;罗布人物质民俗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5 袁志鹏;唐代吐谷浑民族迁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俄琼卓玛;乙弗鲜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来法;当涂民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乌尼尔其其格;维吾尔语罗布方言和蒙古语卫拉特方言词语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买提江·阿布力米提;;罗布人的传统服饰及其文化内涵[J];黑龙江史志;2010年13期

    2 艾买提江·阿布力米提;;罗布人传统生计方式及其变迁[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韩春鲜;吕光辉;;清代以来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人的生活及其环境变化[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02期

    4 李吟屏;;论和田与罗布泊地区的双向移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艾力·艾买提;;罗布人的渔猎文化及其变迁问题[J];西夏研究;2011年01期

    6 赵疆囡;;略论刀郎人与罗布人的渊源关系[J];丝绸之路;2011年16期

    7 蒋佩春;《维吾尔语罗布话研究》介绍[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杨镰;《罗布泊探秘》与罗布泊之谜[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02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迪丽努尔·阿布都克热木;维吾尔族罗布歌谣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2 艾买提江·阿布力米提;罗布人物质民俗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3 买买提江·阿不都哈地;古楼兰人与罗布人文化之比较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4 艾比布拉·卡德尔;生态环境与罗布人生活方式的变迁[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5 斯哈娃特;罗布人族源及其方言中的蒙古语族语言词汇[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买买提江·阿不都哈地 >斯哈娃特

    >艾买提江·阿布力米提 >艾比布拉·卡德尔

    >迪丽努尔·阿布都克热木

    《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95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c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