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海南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09 10:06

  本文关键词:海南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海南大学》 2015年

海南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施润周  

【摘要】:作为一个资源主导型的旅游目的地,海南的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优越而具有垄断性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海南旅游以及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其相对薄弱工业基础决定了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具有更大的影响。海南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而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就研究领域而言,目前在旅游经济—生态环境方面的成果仍不够深入;就方法论而言,现有耦合评价方法和库兹涅茨曲线验证方法也尚有可以改进之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应,在理论上丰富了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并为海南省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对旅游与生态环境间产生相互影响的四种效应进行了识别:旅游对生态环境的促进效应、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生态环境对旅游的支持效应以及生态环境对旅游的约束效应,而后定性地对这四种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论述,认为要促进旅游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就应强化其间促进效应和支持效应,限制其间胁迫效应和约束效应。进而构建了本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图形评价方法和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1998年至2012年之间,海南旅游经济总体呈上升趋势,包括3个阶段:低水平平稳期、显著上升期和高速增长期,但生态环境质量却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也包括3个阶段:高水平波动期、逐步下降期和微扰动期;协调发展变化趋势为由中低水平向较高水平、旅游经济滞后型向生态环境滞后型转变;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间关系主要为在旅游经济规模要素与生态环境压力要素间的关系:二者呈正相关,可用一段凸的对数曲线进行拟合;随着旅游经济规模的扩大,生态环境压力也增大,但其边际增量递减;已有接近倒U形曲线拐点的可能。而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状态—反馈间也有类似关系。但在旅游经济增速要素与生态环境要素间并未发现明显的数量关系。最后,本文指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核心是将生态资源真正地视为稀缺资源,并从制度方面、教育方面和技术方面提出了海南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促进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更客观地构建了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进行框架检验;建立了兼顾动态与静态且更为直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图形评价方法;针对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各自子系统进行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验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22;F59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妍;朱晓东;;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江苏省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4期

2 李岩松;刘俊清;;煤炭资源地区生态旅游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7期

3 钟林生;徐建文;;旅游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4 贺晟晨;王远;高倩;石磊;陆根法;;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5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6 刘静暖;;透析凯恩斯“消费不足危机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7 陈飙,杨桂华;旅游者践踏对生态旅游景区土壤影响定量研究——以香格里拉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8 李小梅;刘文伟;吴春山;王菲凤;许丽忠;;生态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案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廖明球;;基于“节能减排”的投入产出模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7期

10 贾宁;金玲;;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甘肃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潘华丽;环境税背景下旅游经济与旅游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谈小刚;广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广州大学;2013年

2 刘鹿;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大华;徐龙;郑庆友;;论资源循环型住宅建设[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2 江争红;;论我国当前的经济失衡与宏观需求管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李大华;盛洲发;;建筑及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邹伟;符国基;;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开发对旅游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识别[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5 李玉霞;肖建红;陈绍金;;国内外生态足迹方法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6 王提银;张启敏;;基于PREE模型的石嘴山市“十一五”规划目标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7 刘颖;任燕燕;;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巩劼;陆林;晋秀龙;南伟;;游憩活动对城市公园土壤的影响效应——以芜湖市赭山公园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9 郇恒飞;焦华富;曹阳;;皖江城市带城乡协调发展差异性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张影莎;罗振;苏勤;;基于应用视角的旅游容量测算和管理方法回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益峰;王毅敏;范于松;陈卫华;葛娟娟;季芳;;浅议构建县域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郑丽丽;;地理决策需慎重——关于新疆大开发[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傅和玉;;基于生态效率理论的循环经济评价数学模型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5 柴莹;曾维华;;成都市建设水资源循环经济体系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6 崔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判——上海案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孙兆文;;协调发展与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李晓黎;;解决遗产地旅游发展与保护矛盾策略之逆向思维——从容量控制到环境伦理思考[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向岚麟;;国内世界遗产研究概述[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5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随丽;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景区游憩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霞;旅行社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相关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玉玲;招商国际旅游公司服务营销管理[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燕光华;苏州市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红;基于非径向DEA方法的江苏FEEEP协调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成英文;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6 贾改凤;新疆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学敏;江浙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比较分析[D];江南大学;2010年

8 田艳;黄山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丹霞;李力;;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研究——以广州白云山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2 汪德根,章锦河;假日旅游经济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卢松,陆林,王莉,王咏,杨钊,梁栋栋;西递旅游地居民的环境感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刘玲;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5 包存宽,刘利,陆雍森,尚金城;战略环境影响识别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4期

6 裘丽,冯祚建;青藏公路沿线白昼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对藏羚羊迁徙的影响[J];动物学报;2004年04期

7 李霞;黄冬梅;张景书;梁伟鹏;徐湛坤;;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3期

8 刘衍君;曹建荣;;江北最大的人工湖——东昌湖旅游开发水质可行性研究——密切值法进行水质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4期

9 班春峰;徐梦洁;赵紫玉;刘勤;;河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10 苏营营;余建林;蒲凤莲;吕升;;嘉兴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姚君;[N];中国旅游报;2007年

3 周伦斌;[N];人民政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迎辉;陕西省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石强;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

3 孙承廷;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税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杨磊;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中国税制绿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王哲林;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我国环境税有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赵霄汉;论我国的绿色税收制度[D];厦门大学;2007年

7 钟绍峰;生态补偿机制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姚慧玲;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税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魏敏;基于生态经济模型的泰安旅游可持续发展评析与预测[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艾静文;旅游环境资源价值核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志红;广东省旅游经济影响力及其地区差异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国涛;影响宁夏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3年

5 陈浩;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与优化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志华;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7 邓琼芬;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作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郑韶毅;旅游业的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沈腊梅;旅游税收的效应分析[D];扬州大学;2007年

10 宁宇;延边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顺英;代合治;孙晋芳;;山东省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评价与类型划分[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3期

2 邹永广;郑向敏;;厦门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李雪丽;张振国;;我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变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08期

4 郑芳;侯迎;孙琳;;旅游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关系定量研究——以海口市与三亚市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5 刘静艳;王雅君;施琼;;旅游经济收益及旅游影响感知对社区居民环保意向的影响研究[J];旅游科学;2014年03期

6 周成芬;大连的旅游经济和吸引外资的环境因子修正系数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3年04期

7 谌柯,邱乾西,舒秋贵,刘辉,李锋;四川旅游经济产业化发展对策与模式[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06期

8 崔峰;;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9 齐莉莉;张启全;何调霞;;安徽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与整合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5期

10 王文静;潘玉君;郑燕;;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鲁;;基于城乡统筹战略视野下的重庆旅游经济发展基本思路[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邱宏民;;论开发人力资源与振兴旅游经济[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3 杨建峰;;学习邓小平关于发展旅游经济的思想[A];世纪伟人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2004年

4 金德良;;树立科学发展观 建设旅游经济强市[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5 何建民;毛润泽;;上海世博会旅游经济增量效应及优化对策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6 王宪杰;陈成;;山东省旅游经济统计分析与预测[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喻瑜;;对旅游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讨[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田红;孙文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体系的思考[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9 韦凯钟;;瞄准东盟全力打造河池通道旅游经济[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10 王洁娟;甘巧林;;泛珠三角九省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菁;[N];光明日报;2001年

2 ;[N];湖南经济报;2001年

3 记者 张之代;[N];黄山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潘黎明;[N];喀什日报(汉);2005年

5 记者 刘杰;[N];人民日报;2000年

6 新华社记者 刘菁、江西日报记者 傅云;[N];人民日报;2000年

7 张晓明 福建记者站 史蔓蓉;[N];中国旅游报;2007年

8 京京;[N];国际商报;2007年

9 记者 程岳峰;[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10 记者 程岳峰;[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迎辉;陕西省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张滢;旅游经济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3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艳;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廖乐焕;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及其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覃峭;民营旅游经济扶贫效益评价[D];广西大学;2008年

4 刘刚;浙江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霞;甘肃省旅游经济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牧;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经济发展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文瑚霞;江西省旅游经济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陶志英;广东旅游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罗翔宇;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袁媛;甘肃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海南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5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55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9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