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强化混凝工艺处理微污染含藻水的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6 11:42
  微囊藻毒素是一类由颤藻、鱼腥藻和微囊藻等产生的单环七肽肝毒素。我国各水域的蓝藻水华现象当中,有80%的藻种能够产生毒素,而其中大多数为微囊藻以及鱼腥藻。由于微囊藻毒素的组织结构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使用传统的处理技术是无法将该毒素彻底清理干净的。现在一般会采用光降解方式、生物降解方式、膜处理方式、活性炭吸附方式和化学药剂氧化方式以及臭氧氧化方式清理微囊藻毒素,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我国目前很多水加工厂依旧采用传统的清理方式,因此当前需要对传统去除微囊藻毒素工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将对改善去除藻类毒素技术具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北方某市某景观水进行试验,研究了三种不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铁、氯化铁)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分别单独投加三种混凝剂的过程中,聚合氯化铝(PAC)的混凝效果最突出,对该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去除效果最好;同时,论文研究了PAC去除该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最佳工艺参数,在投加量为30mg/L,水样PH值为6,沉淀30min的条件下,藻,细胞和微囊藻毒素的最佳去除率分别为82.3%和30.4%;对浊度、 UV254、TOC的最佳去除率分别为69.9%、6...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水体富营养化
        1.2.1 形成及原因
        1.2.2 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
        1.2.3 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1.3 藻类的的特征及污染现状
        1.3.1 藻类的特征
        1.3.2 藻类的污染现状
    1.4 微囊藻毒素简介
        1.4.1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
        1.4.2 微囊藻毒素的结构
        1.4.3 微囊藻毒素的毒理学
        1.4.4 微囊藻毒素的危害
        1.4.5 藻类的去除技术
    1.5 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
        1.5.1 生物分析法
        1.5.2 化学分析方法
        1.5.3 生化分析法
    1.6 混凝及强化混凝
        1.6.1 混凝剂的种类
        1.6.2 混凝作用机理
        1.6.3 强化混凝的定义
        1.6.4 强化混凝的方法
        1.6.5 影响混凝作用的因素
        1.6.6 助凝剂
    1.7 国内外研究现状
    1.8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2.1 实验主要试剂
    2.2 实验用水
    2.3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2.4 实验中常用指标的测定方法
        2.4.1 藻类浓度
        2.4.2 藻毒素浓度
        2.4.3 UV254
  •         2.4.4 浊度
            2.4.5 PH值
            2.4.6 TOC(总有机碳)及DOC
        2.5 藻毒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第3章 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铁、氯化铁除藻的研究
        3.1 混凝条件影响的研究
            3.1.1 实验目的
            3.1.2 试验方法
            3.1.3 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研究
            3.1.4 最佳沉淀时间的研究
            3.1.5 PH值的优化研究
            3.1.6 试验结果与讨论
        3.2 工艺条件对聚合氯化铝混凝去除藻类的研究
            3.2.1 实验目的
            3.2.2 试验方法
            3.2.3 实验内容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活性炭、高锰酸钾预氧化的除藻研究
        4.1 活性炭对除藻的影响
            4.1.1 实验目的
            4.1.2 试验方法
            4.1.3 投加量的影响
            4.1.4 活性炭投加顺序的优化研究
            4.1.5 活性炭吸附时间的影响
            4.1.6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 高锰酸钾预氧化对藻细胞的去除研究
            4.2.1 实验目的
            4.2.2 试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4 实验结论
        4.3 高锰酸钾预氧化与活性炭吸附联合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929606

  •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929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d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