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丝状真菌响应As(Ⅴ)和Eu(Ⅲ)胁迫的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4 16:14
  含重金属或放射性核素的废水排放后会导致周围环境污染,并通过生物链的传递、富集作用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近年来,微生物修复法是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高效低成本废水治理方法。本文从抗性丝状真菌的分离、筛选着手,系统研究了丝状真菌对As(Ⅴ)和Eu(Ⅲ)的吸附性能、富集特征、相互作用和耐受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抗As(Ⅴ)真菌的筛选。采用稀释涂布法从砷污染的土壤中共分离28株耐砷真菌,经过形态学初步鉴定,丝状真菌有11株。其中,TLWK-06和TLWK-09菌株在5000 mg/L As(Ⅴ)胁迫下仍然有一定程度的生长。且这2株真菌对As(Ⅴ)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3 d后As(Ⅴ)的去除率都达到了50%以上。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真菌TLWK-06和TLWK-09的菌落形态、孢子结构等分别与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的特征形态相同;且ITS基因序列在NCBI上BLAST比对结果显示,TLWK-06和TLWK-09分别与M.circinelloides和A.oryz...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丝状真菌响应As(Ⅴ)和Eu(Ⅲ)胁迫的机理研究


砷化合物在25℃和1大气压下的Eh-pH图解

地图,砷污染,风险,地下水


中国地下水砷污染风险地图

示意图,转化机制,对重,微生物


安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4.2 真菌对重金属的响应机制重金属对真菌具有毒性效应,能引起真菌胞内生理代谢过程的改变,当其过量时会抑制菌体的生长,甚至导致菌体死亡。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真菌体内形了一系列应对重金属胁迫的抗性机制,在一定重金属浓度范围内有些真菌仍能生长图 1-3 为微生物对重金属解毒和转化机制示意图,根据微生物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式不同,微生物吸附重金属可以分为活细胞的代谢依赖方式和非活细胞的代谢不依方式。在代谢不依赖方式中,主要有表面络合、配位、螯合、胞外沉淀、离子交换机理,但这些机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作用产生微生物对重金属的高效吸附;在谢依赖过程中,主要包括细胞质膜外排、液泡区室化扣留和酶类解毒等,通过这些径来降低丝状真菌细胞对重金属的敏感性。但是重金属进入胞内不一定是代谢活动结果,而有可能是重金属形成的渗透压梯度或对细胞壁膜的破坏的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铜胁迫下的哈茨木霉Th-33转录组分析[J]. 王丽荣,蒋细良,Estifanos Tsegaye,丁洁,马景,陈孝利,李昕玥,李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01)
[2]耐辐射奇球菌对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行为研究[J]. 杨杰,董发勤,代群威,刘明学,聂小琴,张东,马佳林,周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04)
[3]砷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J]. 郭秀琴,郭小娟,刘志跃.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5 (01)
[4]As(Ⅲ)和As(Ⅴ)胁迫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铁行为的影响[J]. 韦超前,吴攀,陈亚,李学先,陈俊峰.  地球与环境. 2014(01)
[5]中国饮水型砷中毒区的水化学环境与砷中毒关系[J]. 汤洁,卞建民,李昭阳,王农,张楠,张豪.  生态毒理学报. 2013(02)
[6]高砷地下水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J]. 贾永锋,郭华明.  地球科学进展. 2013(01)
[7]诱变绳状青霉吸附铀的行为研究[J]. 孙静,丁德馨,胡南,李广悦,王永东.  环境科学学报. 2012(10)
[8]多种藻类对As(Ⅲ)的耐受性及吸附研究[J]. 李妍丽,刘健,柯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5)
[9]石灰沉淀法除砷的影响因素[J]. 黄自力,刘缘缘,陶青英,耿晨晨,何甜辉.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3)
[10]纳滤膜技术在地下水除砷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席北斗,王晓伟,霍守亮,杨天学,刘文君,李德生,刘鸿亮.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2)

博士论文
[1]库德毕赤酵母重金属积累特性及高盐/低pH下镉抗性提高机理研究[D]. 李春生.中国海洋大学 2015
[2]泥蚶高通量转录组分析及生长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 董迎辉.中国海洋大学 2012
[3]耐砷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砷累积与挥发机理[D]. 苏世鸣.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4]细菌砷解毒基因的鉴定及功能研究[D]. 蔡林.华中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南极酵母AN5重金属Cu2+胁迫的转录组学研究[D]. 叶美玲.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2]铜陵市狮子山矿区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调查[D]. 王少华.南京大学 2012
[3]吸附重金属菌株的筛选、诱变及固定化研究[D]. 杨利擎.太原理工大学 2012
[4]Am(Ⅲ)和Eu(Ⅲ)在凹凸棒石及氧化铝上的吸附行为研究[D]. 张茂林.兰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13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13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a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