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政治互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9 19:08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全球经济低迷,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经过四十年的飞速发展之后进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在全球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与中国经济需要新变革的背景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这是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与各国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为全球共同面对挑战、谋求共同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重要合作地区,包括泰国、老挝、越南、缅甸、柬埔寨在内的湄公河五国与中国的关系在中国周边外交中具有重要地位。“一带一路”倡议为湄公河国家带去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湄公河国家质疑中国建立霸权,谋求更多经济利益和采取扩张行为的政治互信问题。中国以追求负责任发展中大国身份、谋求共赢的利益、努力构建澜湄命运共同体的行为做出积极回应。中国对政治互信问题的回应有利于加强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彼此理解,真正实现建立合作共赢、互信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本文主要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研究意义、内容框架及国内外对“一带一路”倡议、政治互信和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研究现状,并对现...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政治互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关系研究现状
        1.3.4 已有研究成果的述评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创新点和重难点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重点
        1.5.3 本文的难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比较研究法
        1.6.3 案例研究法
2 政治互信的理论研究范式
    2.1 政治互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
        2.1.1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主义出发确立国家间政治互信的基本原则
        2.1.2 列宁从和平共处出发继承并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互信思想
        2.1.3 中国共产党人从和平发展出发创新着马克思主义政治互信思想
    2.2 政治互信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借鉴
        2.2.1 政治互信存在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
        2.2.2 由相互依赖产生的共同利益推动政治互信
        2.2.3 政治互信的程度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2.3 政治互信的理论研究范式
        2.3.1 政治互信的概念界定
        2.3.2 政治互信是基于平等合作的身份互信
        2.3.3 政治互信是谋求互利共赢的利益互信
        2.3.4 政治互信是致力和平发展的行为互信
3 “一带一路”倡议下湄公河国家对中国身份的质疑与中国回应
    3.1 中国是霸权国而非合作者的身份质疑
        3.1.1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实力不对等
        3.1.2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在亚太、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对等
        3.1.3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对等
    3.2 中国积极构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身份
        3.2.1 中国致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3.2.2 中国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国际公共产品
        3.2.3 中国以永不称霸为基础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4 “一带一路”倡议下湄公河国家对中国的利益需求质疑与中国回应
    4.1 湄公河国家质疑中国谋求获利更多的相对收益而非合作共赢利益
        4.1.1 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存在严重贸易逆差
        4.1.2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平衡
        4.1.3 中国在湄公河国家形成“投资飞地”
    4.2 中国积极追求共赢的利益
        4.2.1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以相互依存孕育的共同利益为前提
        4.2.2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以共同利益推动发展梦想的对接
        4.2.3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以深化合作为核心推动共同发展
5 “一带一路”倡议下湄公河国家对中国的外交行动质疑与中国回应
    5.1 湄公河国家质疑中国通过互联互通和地区安全建设进行对外扩张
        5.1.1 湄公河国家质疑中国的互联互通建设
        5.1.2 湄公河国家质疑中国的地区安全建设
    5.2 中国积极构建澜湄命运共同体
        5.2.1 深化机制建设,构建澜湄安全共同体
        5.2.2 加强经济互惠,构建澜湄经济共同体
        5.2.3 扩大人文交流,构建澜湄人文共同体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39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739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0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