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钱钟书文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8 21:05
  钱钟书的思想文化存在是二十世纪中西文化碰撞、汇通与交融的产物。在钱钟书各种思想中,文学思想乃重心所在。探寻人类“诗心”“文心”,摸索文学基本规律,是钱钟书学术活动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他既植基华夏又旁涉异域,既立足传统又注目当下,以一种宏阔视野,对古今中外各种文化文学现象予以通观圆览,并结合自己独特审美感受和创作体验,做出了大量“散为万殊”,“聚则一贯”的理论阐述。 本文在对钱钟书著作深研细读并参之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典籍基础之上,以文学本质论、文学作品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发生发展论、文学接受论等五个方面为框架,对以上阐述进行系统寻绎、整理与总结,建构为一种现代逻辑框架与理论范式,并深入探究其弥合新旧、中西等对立价值范畴的成功实践,及其在当今中华文论参与世界诗学对话中所蕴含之典范价值。 全文由绪论、正文六章、结语等八个部分构成。 绪论述评相关研究成果,并说明本文写作缘起、价值、方法、创新之处。 第一章概观钱钟书文学思想。首先梳理钱钟书文学思想递嬗承转之演变轨迹和逻辑理路,将之区划为三个时期:学生阶段的学术尝试期、较为纯粹的具体文艺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期、对整个人类文化通观圆览、平行研究的...

【文章页数】:3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本论题的缘起及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本论题的研究现状与本文的研究思路
    三、本论题研究策略、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钱钟书文学思想概观
    第一节 钱钟书文学思想创生的历程
        一"博览中西"与"思想发萌"
        二"走向西洋"与"回归自身"
        三"打通"与"照明"
    第二节 钱钟书文学思想的表现形态
        一、"非体系":对现代西方模式的反动
        二、"潜在体系":内在整一性
第二章 钱钟书的文学本质论
    第一节 文学是心理状态的表现
        一、"文学表示出一种心理状态"
        二、与马克思主义"审美意识形态"观的比较
        三、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文学观的"负"模仿
    第二节 "以能文为本"
        一、哲学之"象"与诗歌之"喻":"《易》之有象,取譬明理也"、"诗也者,有象之言"
        二、自然情感与艺术情感:"歌,非哭也"
        三、历史与文学:"史必征实"、"诗可凿空"
    第三节 "诗者,艺之取资于文字也"
        一 文学与禅宗:"诗自是文字之妙,非言无以寓言外之意"
        二 文学与音乐:"文字弦歌,各擅其绝"
        三 文学与绘画:"诗中有画而又非画所能表达"
第三章 钱钟书的文学作品论
    第一节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言即是物,表即是里"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层面:"声"、"意"与"神韵"
        一、语言层与神韵层
        二、与西方文本层次论的比较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辩证构成
        一、文学作品的辩证构成
        二、事理—心理—文理
        三、与新批评的比较
第四章 钱钟书的文学创作论
    第一节 关于文学创作主体
        一、"艺之成败,系乎才也"
        二、"未有能而不学者也"
        三、"哀怨起骚人"
    第二节 关于文学创作过程
        一、"强物"与"即物"
            (一) "执情强物"与"感情误置"
            (二) "即物生情"与"审美距离"说、"异质同构"论
        二、"Croce执心弃物,何其顾此失彼也"
            (一) "应手之难"
            (二) "得心应手"
第五章 钱钟书的文学发生发展论
    第一节 融贯中西的艺术发生观
    第二节 "复古"与"仿古"
        一、"文学的进化"与"复古"
        二、"影响的焦虑"与"仿古"
    第三节 "对话"与"打通"
        一、"欲使小说、诗歌、戏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等为一家
        二、文学间的"互相照明"
第六章 钱钟书的文学接受论
    第一节 关于文学接受者的修养
        一、"工于诗文"与"蔽于所见"
        二、"有文艺理论的需要"
        三、"治学必先有真理之勇气"
    第二节 "诗无通故"与"作者未必然"
        一、"名可名非常名"
        二、"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三、"以默佐言"与"具体化"
    第三节 "阐释之循环"与"读者何必不然"
        一、“考词之终始”:文本释义之“循环”
        二、"以今度古,即近知远"
结语:钱钟书文学思想的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738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738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2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