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4-04-22 06:25
  中国共产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分别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提出建设全面小康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个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具有高度的方向性和前瞻性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符合“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要求。 本文,首先追溯了中外古今对小康社会思想与和谐社会思想渊源。两千多年前,孔子用“小康”与“大同”来表达心中的社会理想,在战国或秦汉时期成书的《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释。在西方,古希腊学者柏拉图提出建立“理想国”。到了近代,中国的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对资产阶级的改良,孙中山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寻求“小康”与“大同”在当时代的实现。法国的傅立叶、英国的欧文、德国的魏特林,都在理论上、实践上对和谐进行了探索。 其次,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历程。建国后,党中央提出“新民主主义”、“人民民族专政”、“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路线,构筑“社会主义”理想乐园。党的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概念,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成果与创新
第2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历程
    2.1 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历史渊源
        2.1.1 中国的“小康思想”与“小康社会”
        2.1.2 中国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
        2.1.3 西方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
    2.2 中国共产党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历程
        2.2.1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追求和探索
        2.2.2 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探索和实践
        2.2.3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坚持和发展
        2.2.4 新一代领导集体的丰富和创新
第3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的基本问题
    3.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特征及历史意义
        3.1.1 基本内涵
        3.1.2 基本特征
        3.1.3 历史意义
    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及历史意义
        3.2.1 基本内涵
        3.2.2 基本特征
        3.2.3 历史意义
第4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4.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一致、相互统一的关系
        4.1.1 两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和建设重要阶段
        4.1.2 两者有共同的历史任务和统一的实践过程
        4.1.3 两者具有共同的时代背景和中国特性
    4.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并驾齐驱、并行不悖的关系
        4.2.1 前者是中期发展战略,后者是长期发展战略
        4.2.2 前者的重点是解决经济矛盾,后者的重点是解决社会矛盾
        4.2.3 前者是阶段性量化指标,后者是总体性质化指标
    4.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关系
        4.3.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准备
        4.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化和发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962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962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c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