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杂文精选 >

论述地铁行业员工绩效考核方案构想(2)

发布时间:2014-07-24 11:49

  (2)同事评价:一般而言,员工的同事能够观察到员工的直接上司无法观察到的某些方面。同事评价可以由职代会代表成员承担。职代会代表是各个部门推选出来的,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民间力量,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促进民主管理,采用职代会来承担同事评价的职能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

 

  (3)自我评价:每个人对于自身的认识总是最本质的,认识自己既是困难的,笔耕文化传播,又是最有发言权的,自我评价的本质是一个自省的过程。

 

  运用多个评价者来进行工作业绩评价可能会比单一评价主体所得出的结论更具有可信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为避免一方考评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绩效考评更全面、客观和公正,对员工实施绩效考评可借鉴360度绩效考评方法,采用直接上司、同事、本人3方参与的方式,直接上司、同事、自己的三种评价可以形成“三角校正”关系,从而为得到公平、合理的评价提供帮助。

 

  绩效考评综合得分=上司评价得分×0.4+同事评价得分×0.3+自评得分×0.3

 

  5 员工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

 

  根据地铁行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具体的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行为导向评估法”,同时结合“关键业绩和关键事件评估法”。

 

  (1)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是侧重行为评估的评估方法,是通过用一些特定的关于优良绩效和不良绩效的描述性事例或维度,来对一个量化的尺度加以解释或锚定,是将描述性评价法和量化等级评价结合起来的一种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评价方法。

 

  (2)关键事件法:主管将一位下属在工作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常好的行为或非常不好的行为(关键事件)记录下来,作为工作绩效的考核依据之一,主要针对事故、投诉和表扬、获奖等关键事件。

 

  (3)关键业绩法:这是现代企业受到普遍重视的办法。这一办法的关键是注重工作的业绩和创造的社会效益,这里指日常工作之外的特殊工作或突出的工作贡献。

 

  对于一个员工的基本工作状况和业绩主要通过“行为锚定等级评价”,对于有突出业绩的员工及团队的考核,或产生不良行为或社会效果的事件的评价和判断,则采用“关键事件”和“关键业绩”评价法;从而实现绩效考评的特性和族性的统一。

 

  以下具体解释此考评设计方案见表1:

 

  通过对地铁行业工作流程的梳理和描述,选择10种主要工作绩效评价维度,每种维度被分为杰出(O)、很好(E)、胜任(G)、需要改进(I)、不令人满意(U)和不予评价(N)6个等级,最低等级的基本分为10分,每个等级间的分值差为10分,从而形成总分最高分600分,最低分100分,各个指标均“胜任”,得分是400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全体员工的得分情况,使用二八律,划定考核等级“优秀”的得分线。

 

  通过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每个员工可以获知自己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而检测自己行为的得失,改进和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促进自己在下一个年度的发展。

 

  O:杰出(Outstanding)在所有方面的绩效都十分突出,并且明显地比其他人的绩效要优异。

 

  E:很好(Excellent)工作业绩的大多数方面明显超出职位的要求,对完成本部门的工作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工作绩效是高质量的。

 

  G:胜任(Good)是一种称职的和可信赖的工作绩效水平,工作表现符合岗位要求。

 

  I:需要改进(Improvement Needed)在绩效的某一方面存在缺陷,还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U:不令人满意(Unsatisfactory)工作绩效水平总的来说无法让人接受,必须加以改进,需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N:不做评论(Not Rated)在绩效等级表中无法利用标准得出结论,无法评价或没能完成本职工作,或缺乏完成本职工作的技能。

 

  相对而言,工作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是主观判断,是基于一个人的工作声誉的评价,而“关键事件”和“关键业绩”评价是客观的,针对工作重要环节中的事件和业绩的,是客观的,是有目共睹,能够形成一致共识的。“关键事件”和“关键业绩”评价更多是客观的,着眼于激励,鼓励创新,鼓励员工能够更有创造力,挖掘新的工作机会,发现和研究新的工作问题,获得更显着的学术成果和社会效益。

 

  6 总结

 

  职工绩效考核不应该是领导与员工的二元对立,而应该是为了一个共同目的的同舟共济,每一个员工的发展是一个组织机构发展的前提,作为领导的成功是通过员工的成功来衡量的。

 

  所以,笔者提出的绩效考核方案的立足点并非是要将员工分成优、良、中、差,而是为了真正树立"人本管理"思想,鼓励员工的合作、交流、创新,是为了地铁行业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和提升,打造公共交通领域中可持续发展、快速发展、创新发展的领军之路。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5240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5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