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杂文精选 >

老夫相面帮助刘邦摆脱了吕雉的纠缠、怨言---读《史记》

发布时间:2017-08-05 15:35


  刘邦的聪明还不止于此,有时候遇到了难题,能自己解决的,就不一定非要把神请出来。他不是个懒汉,事事都要烧香磕头。吕雉嫁给刘邦后,接连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开始的时候刘邦可能对吕雉很亲爱,这一点相信吕雉也能感受到,不过有一件事恐怕还是会让她感到不爽、感到耿耿耿于怀。
  早在吕雉嫁给刘邦之前,刘邦就已经同一个姓曹的妇女相处多年。《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上说,她是刘邦的“外妇”。外妇,按照《辞海》上的解释,就是正妻以外未经结婚而同居的妇人,也叫外妻,就是今天所说的情妇。而且这个女的要早于吕雉八、九年先给刘邦生了个儿子,并被取名叫刘肥。我们都知道,吕雉是个生性非常嫉妒的女人(从其残杀戚夫人这一点上,就可以格外看出)。你说,对刘邦的这个事,她多少能不有点生气吗?再加上曹氏那头也是家,刘邦免不了要常去看看。忍不住的时候,吕雉也就难免有些怨言。不过对于刘邦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头疼的事。那个姓曹的女人由于身价的问题,可能不得不为人谨慎、处事低调,不好与人生事。刘邦平时再多向着点吕雉,吕雉虽有怨言也就无从发作了。要是这样,一家人到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但刘邦不是那种长时间愿意和老婆情人泡在一起的人。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愿意四处跑动,愿意到处交友,更愿与人一起喝酒吹牛。况且他还是个小小的亭长,少不了要到单位去上班,还要时不时地外出执行公务。长时间的不回家也就成了常事。这样吕雉一个人待在家里,不但要带孩子而且一大堆家务活也要做。像田间劳作这样一些重体力活,估计也往往是她一个人边带着孩子边自己干。久而久之,吕雉实在憋不住的时候,难道就不会向刘邦诉苦,甚至发火。你说,一个女人摊上这么一个男人,即便你真是什么龙啊神的,时间一长又有几个女人会容忍下去的。
  刘邦这个人好就好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却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明白吕雉的埋怨是有道理的,连他自己都觉得多少有点对不住,所以并不像有些男人只会对自己的老婆一味地耍横。除了好言抚慰之外,他也尽可能多地回来帮帮妻子。但他并不想改变自己。他要想个绝妙的办法,好让自己的这位娇妻,从今以后毫无怨言地接受,或者默认自己的这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拘无束来去自由的个性。那么刘邦能做到这一点吗?他的妻子吕雉对此能够接受吗?让我们回到《高祖本纪》里的另外一幕吧。
  有一天,刘邦请了假,放下亭长的工作,要回到家中帮助妻子吕雉一起干农活。当时吕雉正带着两个孩子在田间除草。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头,拄着拐杖走过来,要讨口水喝。吕雉不但给了他水喝,而且还给了他一些吃的。吃完饭后,这位老头给吕雉相了个面,说:“夫人,你是天下的贵人啊。”听了这话吕雉马上就有些激动:“是吗?那请老人家再给我的两个孩子也相相面吧,”说完吕雉就把两个孩子领到老人跟前。老人看看男孩说:“啊,夫人之所以能成为贵人,正是由于这个男孩子的缘故啊。”那时刘盈才仅仅一岁多点,路还都走不稳。接着又看看女孩,也说有贵人相。吕雉听了之后,甭提有多高兴了,刚才还疲惫不堪的她,立刻就感到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劲。作为报答,吕雉马上又塞给了老头两个窝窝头。那位老头刚离开没几步,刘邦马上就从旁边的屋后走来,问吕雉刚才和谁说话呢?吕雉赶快迎上前说,刚才有一位过路的客人,为我们母子相面,说我们都是大贵之人。刘邦还没等她说完,就问那人现在在哪里。吕雉说:“还没有走远。”于是,刘邦飞快地追上老头,询问他关于面相的事。老头说:“刚才让我看过面相的夫人和两个小孩,他们的面相都像您。而您的面相更是贵不可言哪。”其实这个老头并未走远,刘邦和他说话的声音也很大,大到足以让吕雉能够听得一清二楚。
  在吕雉看来很神秘的这个相面老头,其实不过是刘邦花钱请来的临时演员。老头所做所说,都是刘邦事先教好的。吕雉由于听到老头说,自己和孩子之所以有贵人面相,都是因为自己的丈夫刘邦的缘故,往日积蓄起的对他的那种只顾自己四处游荡,“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的不满,不但顿时化为乌有,而且从此之后还对其更加敬重了。
  谁都知道,一个拖儿带女的家庭主妇,对于丈夫的不称职,就是再贤惠的妻子,时间长了也会有怨言的。更何况吕雉并非是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女人。因此我想,不愿有所收敛的刘邦,要想消除妻子对自己的不满,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假称会相面的人,告诉吕雉,她老公的面相确如其父吕公所宣称的那样,无人能比。她和孩子们虽都有贵人相,但他们的贵人相,却都要仰仗着他刘邦那无人可比的面相。所以我想,刘邦就是这出戏的幕后导演。目的就是要化解吕雉对自己的不满和怨恨。从而可以使自己毫无顾忌地想出门就出门,尽可能地随心所欲,不受妻子的约束。正是通过这个小把戏,刘邦再次成功地解决了人生中的又一个难题。比起其他的解释来,我认为我对此事的解释,应该是更合情合理的,更接近此事的原始状况。
  因此,要想搞清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似是而非、云里雾罩的事情,就应该先找到问题的疑点,然后再从那里入手找出问题的实质,找出更合理的解释。从这件事上我们还可看出,刘邦并不是一个大老粗式的人物,相反,他是一个做事格外细心的人。接下来的事更说明了这一点。
  《高祖本纪》里说,“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这段话寥寥数语,却强烈地反映出刘邦的精神面貌。不错,在众人眼里刘邦不过是个小小的亭长,没什么了不起的。但他并不因此就低看自己。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从来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为了让自己这个小小的亭长显得不那么一般,在精神面貌上要高出众人,于是就特意让自己的一个手下前往外地,找人精心制作了一顶样式独特的竹皮冠。并且戴着它洋洋得意地在路上走来走去。从这顶竹皮冠下,我们就可以窥探出刘邦的精神世界里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活力。正是这股活力,日后又引导着他对更高目标的追求。
  不久之后,刘邦的人生就面临了一次重大的转折,一生中遇到了第一个重大考验。

本文编号:625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625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7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