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杂文精选 >

关于安庆保卫战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4-07-24 11:28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毕业论文,主要是关于安庆保卫战的几个问题,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二次西征”在湘军重兵云集安庆之际,实属徒劳之举安庆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时期,安庆为安徽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又是天京的西大门。自1853年太平军第一次西征时占领安庆至1861年止,太平天国统治安庆长达8年之久。这期间,清王朝时刻在盘算着重新夺回。1858年的三河战役,湘军李续宾部全军覆没。痛定思痛之余,湘军上层进行了为期一年之久的内部整顿,确定了进攻退守的“保楚”、“谋皖”战略。第二年,蛰伏已久的湘军倾巢而出,气势汹汹地扑向安徽,省城安庆自然首当其冲。一场大战迫在眉睫。在湘军紧锣密鼓、调兵遣将围困安庆之际,太平天国的最高军事决策当局制订了会攻武汉,调动湘军回援以解安庆之围的战略。相对于第一次西征而言,学术界一般冠之以“第二次西征”。该战略的出笼源于1860年3月太平军一次“围魏救赵”的成功的军事实践。太平天国为解京城之围,计出奇兵,佯攻杭州,待江南大营清军分兵往救之际,精锐突然回师猛攻江南大营并摧毁之,此役打得清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钦差大臣和春被逼无奈,用“短洋庄”自杀身亡。太平军大获全胜,士气大涨。天京解围后,1860年5月,干王洪仁歼等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下一阶段的战略部署。干王献计说:“为今之计,自天京而论,西距川、陕,北距长城,南距云、贵、两粤,俱有五六千里之遥。惟东距苏、杭、上海,不及千里之远。厚薄之势既殊,而乘胜下取,其功易成。一俟下路既得,即取百万买置火轮二十个,沿长江上取。另发兵一枝,由南进江西,发兵一枝,由北进蕲、黄,合取湖北。则长江两岸俱为我所有,则根本可久大矣。”洪仁王于的发兵两支合取湖北的战略设想即“二次西征”,其具体部署是,英王陈玉成率所部循长江以北,忠王李秀成统所部沿长江以南,两军由东向西进军,相约会师武汉。届时武汉大军压境,曾国藩势必抽调围攻安庆的湘军回援,安庆之围不战自解。表面看,该战略确为妙棋一着,实则不然。“二次西征”终究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未能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史学界对此不乏高见,然大多集中在“二次西征”失利的责任归属问题上,责难李秀成的较多,指责他没有能够按期到达会师地点,沿途只顾招兵买马,延宕时日,致使两军会师的计划成为泡影;同情陈玉成的也不少,认为尽管未能守住安庆,但天王洪秀全革其职权,使得英王情愿老死于庐州(今合肥),后庐州失守,投奔苗沛霖被絷并最终被凌迟处死。洪秀全把安庆保卫战失利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卸给陈玉成,也是不公平的。

  在安庆被湘军铁壁合围的危急关头,太平天国最高军事决策当局做出的“二次西征”的战略决策,是毫无必要的,是徒劳的。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检讨“二次西征”的战略决策,可知最高军事决策当局既不知己,又不知彼。救兵如救火。在安庆旦夕望救之际,太平军却从江浙一带,调动大军,千里迢迢赶赴武汉,长途奔袭带来的战斗人员的伤亡锐减及师劳疲惫对安庆保卫战的未来都是致命的,即使能会师武汉又怎么样?

  兵员不继,补给困难,难以为继。完全可以这样设想:假如陈、李大军不是赶赴武汉会师,而是在安庆周边同湘军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争夺(因为湘军围困安庆的步骤,当初也是先把周边的县城一个个拿下,再进行合围的),消灭它的有生力量,再集中优势兵力,与围城的湘军进行主力决战,城内太平军则里应外合,战局或许会有改观。太平天国当时还是有这个实力的。如此,安庆及其周边断定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鏖战厮杀。不如此,也难以幸免。太平天国最高军事决策当局做出“二次西征”的战略决策时,高估了自己,过于乐观,低估了对手,犯兵家大忌。当陈、李两支大军一北一南向武汉进发的时候,老谋深算的曾国藩一眼就识破了“二次西征”的战略意图:“群贼分路上犯,其意无非援救安庆。”他反复告诫提醒远在安庆前线的曾国荃切忌不要被太平军的假象所蒙蔽,无论如何不可以撤湘军安庆之围,“无论武汉幸而保全,贼必以全力回扑安庆围师;即不幸而武汉疏失,贼亦必以小支牵缀武昌,而以大支回扑安庆,或竞弃鄂不顾。去年之弃浙江而解金陵之围,乃贼中得意之笔。今年抄写前文无疑也。无论武汉之或保或否,总以狗逆(清方对陈玉成的诬称—— 引者)回扑安庆时,官军之能守不能守以定乾坤之能转不能转。”“弟等一军关系天地剥复之机,无以武汉有疏而遽为震摇,须待狗逆回扑,坚定之后再定主意。”_2 曾国藩对太平军奇袭江南大营的杰作深为欣赏的同时,分析了武汉在遭到攻击之下的两种结果(要么守得住,要么守不住)以后,对“二次西征”的反应却如此淡定,“今年抄写前文无疑也。”曾国藩以不变应万变的对策,彻底搅乱了太平军的全盘计划。这是他的对手始料未及的。太平军本以为可以牵着湘军的鼻子走,讵料却被湘军牵着鼻子走,变主动为被动。

  曾国藩的湘军牢牢地掌控着战场上的主动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太平军把宝贵的时间徒然消耗在“二次西征”上,使得安庆战役失败的结果不可逆转。

  二、安庆保卫战太平军守军有极小部分突围,且早有预谋安庆保卫战中,太平军是全军覆没,抑或有人突围而出?史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前者,认为太平军守军一万六千人全部战死。李秀成在自述中说:“此城(指安庆——引者)尽没,未漏余人,苦而可叹!”[3 I2 然而事实是,太平军安庆守军没有全军覆没,而是有极小部分突围,且早有预谋。

  在惨烈的保卫战中,太平天国安徽省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省长)张朝爵得以突围而出。

  张朝爵,又作张潮爵,广西人,1853年9月随石达开往安庆安民。这年冬,石达开返京,笔耕论文,顶天侯秦日纲代守安庆,张朝爵为副,负责民政。据此推断,张朝爵应是分管民政的副省长而非民政厅长。后秦H纲回京接受燕王的封号,并外出带兵作战,张朝爵顺理成章成为最高行政长官了。直至1861年9月安庆陷落,张“乘小舟走出回天京,后封力王。”李秀成在自述里也记载“张朝爵坐舟逃生”_5 J2 。由此可见,张朝爵在惨烈的保卫战中突围而出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他是一人突围,还是多人?又是何时如何突围的?这个问题在《曾国荃全集》出版之前,未能找到答案。笔者在撰着《安庆与中国近代化》一书时揣测在湘军把安庆围如铁桶一般之际,张能顺利突围,一定是早有准备的,也一定是与心腹之人一起行动的。由于缺乏相应的文献资料佐证,当时仅是推测而已。



本文编号:4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4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2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