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苏州市水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06:07
【摘要】:水岸带是连接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纽带,是陆地与水体生态系统之间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重要通道,也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和生物生态廊道。有关水岸带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已经得到生态学家的广泛关注。近十几年来,随着苏州经济的发展和快速城市化,因改变水岸带土地利用方式,水岸带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水岸带生态条件出现严重退化,并已经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水岸带景观现状和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水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合理地恢复水岸带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水岸带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利用TM影像、景观图示和野外调查等综合研究方法,从不同景观粒度对水岸带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建设用地占60%左右,是水岸带的优势景观类型;建设用地景观结构特点是斑块面积大,聚集度高;道路景观对水岸景观格局影响剧烈;工业用地是打破传统农业水岸景观构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景观粒度增大,水岸带绿地面积所占比例从60%降至40%,再降至4%,表明绿地斑块面积小,质量差,破碎化程度大;硬质直立式堤岸占71.9%,天然水陆生态交错带消失;水岸带景观构成受基质影响存在城乡梯度,另外横向上景观分布与距水系距离相关。 基于景观指数对15年间苏州市水岸带景观格局的演变动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基于景观图论和生物能学理论分析了近8年间苏州局部的水岸带景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5年间,1000m宽水岸带中农业用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值从56.4%下降到25.9%,建筑用地占总面积比值从32.2%上升为58.3%,水岸带景观基质由农业用地已经转为建设用地;建筑用地的增长过程先是由小斑块数量增多、无序扩张,到不断扩大的小斑块汇集成大斑块,再到大斑块内部继续填充。农业用地面积减少过程是大的斑块被分割成诸多小斑块,并逐渐被侵占转化为其他景观类型(主要为建筑用地);2000年是景观格局组成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水岸带自然景观的连通性显著降低、细小水系消失;一直保持不变的自然节点数量少,存在消失风险。 本文基于以上研究和苏州水岸带景观管理现状,提出苏州水岸带的景观格局的优化措施,并建议成立一体化的水岸带景观管理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洁;李俊祥;吴健平;宋永昌;;上海浦东新区城市化过程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1期

2 仇恒佳;卞新民;朱利群;;太湖水陆生态交错带景观空间格局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朱季文,季子修,蒋自巽;太湖湖滨带的生态建设[J];湖泊科学;2002年01期

4 程乾;吴秀菊;;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1993年以来景观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5 赵淑清,方精云,唐志尧,朴世龙;洪湖湖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时空格局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5期

6 毕晓丽,周睿,刘丽娟,洪军,王兮之,王辉,索安宁,葛剑平;泾河沿岸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生态学报;2005年05期

7 史培军,李晓兵,张文生,徐伟;论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健康模型”[J];资源科学;2004年03期

8 刘晓辉,刘惠清;向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湿地科学;2005年03期

9 朱琳,龚清宇;海河下游塘沽段生态堤岸设计导则[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1期

10 高甲荣;近自然治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继红;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24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24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5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