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不同米曲霉菌株基本培养特性的比较及脂肪酶的外源表达

发布时间:2023-11-24 22:34
  米曲霉因其在发酵过程中可分泌大量水解酶类,被作为传统酿造食品的常用菌株。其分泌的水解酶主要包括蛋白水解酶和糖类水解酶。这两类酶分解底物产生的氨基酸、多肽、寡糖、单糖等小分子物质,是传统发酵食品风味的主要来源。具有优良产酶性能的米曲霉菌株对发酵工业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米曲霉由于其强大的表达外源蛋白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与毕赤酵母和大肠杆菌相比,米曲霉具备更强大的翻译后修饰的功能;与植物及昆虫相比,米曲霉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更低,生长周期更短,是表达外源蛋白的理想宿主。本文对本实验室现有的米曲霉菌株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不同米曲霉菌株培养特性对比分析通过平板培养对八株米曲霉菌株进行了产孢量的比较,接种量为105个孢子时,每株菌每个平板都能收集到107数量级的孢子。其中,H4的产孢量最高,平均可达7.9×107个孢每平板,是产孢量最少的B菌株均值的4.72倍。在液态发酵条件下(接种量105个/mL,28℃180 rpm摇床培养),几株米曲霉的发酵液pH值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发酵初期菌丝体湿...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引言
    1.1 米曲霉
    1.2 米曲霉基因组研究进展
    1.3 米曲霉外源表达系统
        1.3.1 转化方法
        1.3.2 筛选方法
        1.3.3 提高蛋白表达的策略
        1.3.4 米曲霉外源表达系统的应用
    1.4 脂肪酶
        1.4.1 脂肪酶的定义及来源
        1.4.2 微生物脂肪酶的结构及作用机理
        1.4.3 脂肪酶的应用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不同米曲霉菌株培养特性的比较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菌株和质粒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3 生化试剂
        2.2.4 溶液与培养基
    2.3 方法
        2.3.1 孢子的收集
        2.3.2 米曲霉产孢量分析
        2.3.3 几株米曲霉抗生素敏感度的验证
        2.3.4 液态发酵及产酶分析
    2.4 结果
        2.4.1 米曲霉产孢量分析
        2.4.2 不同米曲霉菌株对吡啶硫胺素敏感度的验证
        2.4.3 不同米曲霉菌株对潮霉素敏感度的验证
        2.4.4 不同米曲霉菌株对苯菌灵敏感度的验证
        2.4.5 液态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
        2.4.6 液态发酵过程中菌丝体湿重变化分析
        2.4.7 液态发酵产α-淀粉酶活力分析
        2.4.8 液态发酵产糖化酶活力分析
        2.4.9 液态发酵产蛋白酶活力分析
    2.5 讨论
        2.5.1 米曲霉对几种抗生素敏感度验证
        2.5.2 淀粉酶活力定义
        2.5.3 液态发酵产酶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脂肪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米曲霉中的表达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菌株和质粒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生化试剂
        3.2.4 溶液与培养基
    3.3 方法
        3.3.1 pUC18-hygB-LIP表达载体的构建
        3.3.2 pUC18-hygB-LIP表达载体的转化与鉴定
        3.3.3 原生质体制备
        3.3.4 原生质体再生与转化
        3.3.5 转化子筛选
        3.3.6 脂肪酶的表达
        3.3.7 滴定法测定脂肪酶活力
        3.3.8 对硝基苯酚法(p-NP)测定脂肪酶活力
    3.4 结果
        3.4.1 hyg B基因的获取
        3.4.2 目的片段及载体酶切
        3.4.3 pUC18-hygB-LIP重组表达载体阳性克隆子的鉴定
        3.4.4 原生质体制备
        3.4.5 转化子筛选
        3.4.6 脂肪酶活力测定
    3.5 讨论
        3.5.1 重组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3.5.2 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分析
        3.5.3 脂肪酶的异源表达
    3.6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66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866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b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