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微地形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02 05:10
【摘要】: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即使在丘陵区沟间地的坡面上也存在陡坎、缓台、浅沟、切沟和塌陷等各种微地形变化。在黄土高原进行人工造林时,往往忽略微地形内水土和土壤养分等条件的差异,造成人工林林分质量差和成活率不高的现象。为了揭示微地形分布特征及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本文选取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内退耕还林(草)典型小流域,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微地形、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度,应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微地形对植被生长和恢复的影响,为黄土高原精细造林提供依据。具体结论如下:(1)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至第五副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内的景观破碎程度为丘一区丘二区高塬区丘四区丘五区丘三区。切沟在多数类型区内都是面积比例最大的微地形,塌陷次之,浅沟虽然斑块密度大,但是面积很小,陡坎和缓台面积比例较小。(2)陡坎以及丘四区和丘五区多数微地形植被覆盖度均值都显著小于原状坡面,其它类型区微地形内植被覆盖度与原状坡面差值不大。(3)丘一区原状坡面主要以草地为主,浅沟与原状坡面相似,陡坎、缓台、切沟和塌陷都有少量灌木分布,缓台和切沟内还有少量乔木分布。丘二区原状坡面以灌-草为主,浅沟与原状坡面相似,缓台、切沟和塌陷内都有灌木和乔木分布。丘四区原状坡面和微地形内都以草地为主。丘五区原状坡面以草地为主,缓台、浅沟、切沟和塌陷内都有少量灌木和乔木分布,微地形影响显著。丘三区和高塬区原状坡面都以乔-灌-草为主,微地形与原状坡面植被生活型相近。(4)以丘二区为例,分析封禁治理和人工造林条件下,微地形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2013年,封禁治理流域(合沟)内切沟和塌陷的植被覆盖度改善程度最大,人工造林流域(柴沟)内塌陷的植被覆盖度改善程度最大。封禁流域内切沟和塌陷乔木面积比例增幅都大于原状坡面;人工流域内浅沟和切沟灌木面积比例增幅都大于原状坡面,塌陷内乔木面积比例增幅大于原状坡面。
【图文】:

照片,浅沟,切沟,陡坎


朱清科等(2012)将黄土高原微地形定义为由于坡面土壤受到扰动,形成的局部地形,逡逑其面积在lm2以上;并根据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将微地形划分为陡坎、缓台、浅沟、切逡逑沟和塌陷5种(图1.1)。袁振等(2017)结合片麻岩山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并参考日本逡逑2逡逑

景观水,塬区,微地形,景观破碎


塬区内的斑块密度仅大于丘三区,,但是PLAND指数和SHDI指数仅次于丘一区,逡逑SHEI指数则为最大,表明高塬区内单位面积的微地形数量少,但是微地形面积偏大,逡逑景观破碎程度较大,且景观受优势微地形的支配(图3.1)。总体来说,黄土丘陵沟壑第逡逑一至第五副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内的景观破碎程度为丘一区邋>邋丘二区邋>邋高塬区邋>邋丘四逡逑区>邋丘五区邋>丘三区。逡逑C0逦^280!逡逑I逦f240-逡逑Z逦I ̄逦o逦m逡逑<6-邋n邋n邋-200'邋n邋:邋r逡逑亡逦|l60-逡逑I逦门逦E邋120-逡逑_邋3.邋n邋n邋180-逦:邋;邋_逡逑1逦g40:逦n逡逑g邋0%^ ̄u ̄ ̄rJ_U ̄U_U-U邋^逦0-U,_U—U_U—M ̄U-U逡逑丘一丘二丘三丘四丘五高堀丘一丘二丘三丘四丘五高塘逡逑^邋0.3-1逦^0.05-,逡逑2S逦2=逦,逡逑哲邋0.25邋?厂|逦迦邋0.04.「逡逑想:0,0.逦n邋^逦[ ]逡逑说?逦厂!逦5?邋0.03-逡逑§0.15-逦n逦0逡逑!0.,0.邋n邋n邋i0-02'邋n邋n逡逑10.05-逡逑S逦—U ̄ULX ̄ ̄U— ̄ULi邋0J-U ̄Ui-JnU ̄U ̄逡逑丘一丘二丘三丘四丘五高塬逦丘一丘二丘三丘四丘五高塬逡逑类型区逡逑图3.1各类型区景观水平景观指数逡逑Figure3.邋1邋Landscape邋horizontal邋landscape邋metrics邋of邋each邋type邋of邋area逡逑20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萍;;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J];乡村科技;2019年11期

2 徐玉凤;徐希玲;;景观微地形在江西南昌凤凰沟景区景观园林中运用[J];现代园艺;2018年14期

3 赵爱香;;园林工程中微地形处理及其施工原则[J];现代园艺;2017年16期

4 胡嵩;;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应用要点分析[J];花卉;2017年06期

5 苏军委;李硕;;微地形营造与植物配置[J];中国园艺文摘;2013年09期

6 杜蔼恒;;浅谈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营造的设计与研究[J];花卉;2018年10期

7 张慧;;微地形植物在城市建设造景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8期

8 汤晓燕;邱肖云;;园林绿地的微地形景观处理手法探讨[J];广东园林;2012年01期

9 公曦红;;浅析室内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合理运用[J];山西农经;2017年21期

10 贾腾斌;吴发启;赵龙山;王林华;;坡耕地上耕作形成的微地形复杂度特征与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杜珍;王皓宇;赵晋;蒋兴良;张志劲;;重庆地区微地形对电网覆冰的影响[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宏杰;杨风利;周强;翁兰溪;苏志钢;;山区微地形中风向对塔线风荷载的影响分析[A];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中册)[C];2019年

3 金彦兆;;微地形雨水叠加利用垄沟比的几种求解方法[A];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4 林福;陈金华;郑为凑;刘小明;邓罗清;;输电线路微地形条件下防震锤对导线损伤与预防[A];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C];2018年

5 周知进;卜英勇;;深水超声波换能器设计[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施翔;张道远;王建成;刘会良;潘伯荣;;准噶尔无叶豆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曹双和;;贵州覆冰微地形特征及覆冰观测必要性相关问题探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陆兵能;;曲靖电网典型微地形微气象覆冰分析[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官荣;昆明首个可持续绿地项目建成[N];昆明日报;2017年

2 记者  王力 通讯员  周总生;我市推广微地形起伏绿化法[N];连云港日报;2007年

3 记者 魏立波;打造小兴安岭微地形天然景观[N];黑河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崔桂敏 实习记者 成军刚;满眼靓色一城香[N];邯郸日报;2019年

5 记者 雷鹏程;精心组织施工 全力以赴推进[N];三峡日报;2018年

6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郑朝华 通讯员 窦斌 李浩荣;民乐积极推进交通大林带项目[N];甘肃经济日报;2020年

7 记者 张杨;自贸大道:蓝天与绿地相映[N];西安日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雅筱;从自然中演练出的山水画卷[N];中国花卉报;2019年

9 穆霞;合肥 4条绿化“探索路”竣工[N];中国建设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陈凯;花香草翠醉心怀[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维军;陕北黄土区坡面微地形生境与林分结构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2 罗柏文;深海钴结壳采集之微地形探测技术(浅水实验阶段)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商侃侃;中国东部亚热带微地形上孑遗落叶阔叶树种分异格局及其成因与维持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宏芝;陕北黄土坡面微地形土壤质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卜耀军;陕北黄土坡面微地形生境条件及植被恢复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青;城市公园微地形景观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申明爽;陕北黄土区微地形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林分结构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3 张巍;吴起县阳坡混交林结构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

4 马晓慧;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微地形对植被恢复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5 郝锐楠;微地形微气象条件下输电塔线体系动特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6 王鹏翔;基于施工/竣工数据的小区三维场景建模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7 刘金龙;基于人工倾斜摄影测量的微地形三维建模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8 赵佳宁;微地形在城市道路隔离带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9 董艳;黄土坡耕地微地形地表水文连通性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10 黄璞;微地形条件下输电线路风载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1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11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5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