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不同类型膳食纤维对低盐香肠食用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15 06:58
【摘要】:健康与美味兼备的香肠是未来食品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目前市售香肠品质良莠不齐,部分产品存在高盐、高淀粉、低蛋白等缺陷。如何在保证产品原有食用品质的同时,降低食盐含量,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并利用膳食纤维完全替代淀粉,是本研究解决的关健问题。试验以猪后腿肉为原料,在减盐20%的条件下(盐含量为1.75%竹盐),用膳食纤维完全替代8%淀粉制备香肠。通过评价香肠的食用品质,研究膳食纤维组合方式、添加量对低盐香肠食用品质的影响,以确定最优工艺及配方。此外,选择四种市售香肠进行食用品质的对比试验,以验证工艺和最优配方改善香肠食用品质的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混合精制膳食纤维对低盐香肠食用品质的影响在减盐20%的条件下(盐含量为1.75%竹盐),采用混合精制膳食纤维(低聚果糖:菊粉:燕麦粉=1:2:1)完全替代淀粉,通过评价香肠的食用品质,确定混合精制膳食纤维的最佳添加量,并与1.75%精制盐条件下添加淀粉和最佳膳食纤维添加量的香肠做比较。结果表明,添加8%混合精制膳食纤维量的竹盐香肠总体可接受性最高,特征为香肠组织致密、切面整齐、呈肉红色、香味浓郁、质地柔软、蒸煮损失为8.38%~9.07%、水分含量为53.3%~54.16%,pH为6.81~6.83、亮度值L*为54.72~55.15、红度值a*为10.25~10.33、黄度值b*为7.22~7.23、硬度为7642.55 g~8957.09 g、胶着度为3216.01g~4687.27 g、咀嚼度为2609.00 g~3632.86 g。膳食纤维添加量为5%、11%、14%时,香肠总体可接受性相对较差,风味稍差。精制膳食纤维代替淀粉,香肠质地变软,风味、口感评分增加,水分含量、pH减小,蒸煮损失增加。综合考虑香肠的食用品质,选择8%的混合精制膳食纤维制备香肠。2.混合全谷物膳食纤维对低盐香肠食用品质的影响在减盐20%的条件下(盐含量为1.75%竹盐),采用混合全谷物(黄豆:绿豆:红豆:鹰嘴豆=1:1:1:1)完全替代淀粉,通过评价香肠的食用品质,确定混合全谷物膳食纤维的最佳添加量,并与1.75%精制盐条件下添加淀粉和最佳膳食纤维添加量的香肠做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全谷物添加量为5%和8%时,香肠总体可接受性较高,特征为香肠切片性好,谷物分布均匀,质地较柔软,口感较好。混合全谷物膳食纤维添加量为8%,香肠蒸煮损失为14.38%~15.41%,水分含量为55.85%~57.91%,pH为6.60~6.63、亮度值L*为57.91~62.20、红度值a*为10.70~12.29、黄度值b*为10.15~11.11、硬度为7832.56 g~9590.55 g、胶着度为3518.31 g~4062.21 g、咀嚼度为2702.16 g~3137.03 g。混合全谷物添加量为11%、14%时,香肠质地粗糙,切片性较差。混合全谷物膳食纤维代替淀粉,香肠质地变软,风味、口感和水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H和蒸煮损失增加。综合考虑香肠的食用品质,选择8%的混合精制膳食纤维制备香肠。3.低盐高膳食纤维香肠与市售香肠食用品质比较8%混合精制膳食纤维香肠总体可接受性高于市售香肠1、市售香肠3和市售香肠4,低于市售香肠2。8%混合全谷物膳食纤维香肠的总体可接受性高于市售香肠1和市售香肠4。低盐高膳食纤维香肠与市售香肠的色泽,水分含量和pH之间有差异。8%混合精制膳食纤维香肠的总体可接受性高于8%混合全谷物膳食纤维香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51.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文宪;;从胡萝卜渣中提取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J];新疆化工;2009年02期

2 张昂;;小麦膳食纤维的生理学功能及其应用研究[J];粮食加工;2019年02期

3 李薇霞;杨叶波;;浅析植物中膳食纤维提取方法的专利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08期

4 ;带“筋”的食物才含膳食纤维? 别掉入“纤维”误区[J];新疆农垦科技;2018年12期

5 张博华;张明;杨立风;门庆永;陈彩霞;王崇队;马超;;膳食纤维的提取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果菜;2019年04期

6 ;蔬菜十佳单项排名 膳食纤维最高的十种蔬菜[J];中国热带医学;2019年06期

7 马先红;贾宇涵;刘鑫;;玉米膳食纤维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年24期

8 张丽;张建辉;常晓途;;膳食纤维与人类健康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导刊;2017年33期

9 袁蒲;付鹏钰;周ff;张书芳;钞凤;;膳食纤维食品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研究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7年15期

10 范美球;徐谷根;;膳食纤维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获益机制[J];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月欣;;膳食纤维的适宜需要量研究[A];膳食纤维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2 薛长勇;;膳食纤维与健康[A];膳食纤维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3 胡建雪;;新型膳食纤维——纳米纤维素纤维的研究[A];膳食纤维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马冠生;;膳食纤维的营养声称[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九期):WTO与食品营养标准专题[C];2001年

5 王光亚;;概说膳食纤维[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二十二期):食物选择与饮食行为专题[C];2004年

6 冯妹元;杨月欣;;膳食纤维的定义[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二十七期):能量和碳水化合物专题[C];2006年

7 Hurt,H.D.;卢承前;;食品工业的膳食纤维研究[A];第一届妇幼营养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89年

8 蔡云清;;膳食纤维与健康[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营养与保健食品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杨月欣;;膳食纤维的定义、方法及其标示[A];第三届营养与保健食品专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Joanne R.Lupton;Regents;William W.Allen;;美国目前对膳食纤维的定义以及对纤维作出推荐的科学依据[A];第三届营养与保健食品专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特需医疗部 张瑜;肠道保卫战 膳食纤维功不可没[N];健康报;2018年

2 中国营养学会 吴佳;天然膳食纤维可以放心吃[N];健康报;2018年

3 李亮;杂粮虽好,也要科学食用[N];经济日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李伟;减肥可乐恐难担瘦身重任[N];科技日报;2017年

5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 杨璞;五谷杂粮能养精[N];健康报;2017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谢爽爽;膳食纤维产业双重创新谋发展[N];中国医药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高泓娟;膳食纤维寻找大健康产业新路径[N];中国食品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高泓娟;膳食纤维产业链 缘何转不动[N];中国食品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高泓娟;膳食纤维产业大发展即将来临[N];中国食品报;2016年

10 本报记者 白舒婕;膳食纤维叫好不叫座?[N];新农村商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凯云;膳食纤维-淀粉拟谷粒结构体的构建及其对肥胖抑制和血糖平衡作用机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9年

2 王旭;米糠膳食纤维的改性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3 李来好;海藻膳食纤维的提取、毒理和功能特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刘成梅;瞬时高压作用的机制及杀菌和纤维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5 胡叶碧;改性玉米皮膳食纤维的酶法制备及其降血脂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6 王芳;广西巴马长寿老人肠道菌群及其与膳食纤维多糖饮食关联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Umar Farooq;小米膳食纤维作为主要碳源对益生菌生长和发酵过程中短链脂肪酸产量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8 CHEICKNA DAOU;脱脂米糠中的膳食纤维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2年

9 肖安红;常见膳食纤维微粉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贾燕芳;竹笋加工废弃物中纤维再生利用研究及产业链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艳婷;不同类型膳食纤维对低盐香肠食用品质的影响[D];渤海大学;2019年

2 方东亚;改性笋头膳食纤维的结构、功能性质及在酸奶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3 刘俊雅;竹笋膳食纤维对猪肉糜凝胶特性影响及机理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19年

4 杨振寰;雷笋膳食纤维改性及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5 王彪;青稞膳食纤维的改性及其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年

6 佐兆杭;大豆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胰腺损伤及卵巢衰老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年

7 王越;膳食纤维对盆腔肿瘤放疗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9年

8 付旭恒;米糠酸败对米糠膳食纤维性质和结构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9 王志丹;香菇膳食纤维提取与酶法改性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10 王彩虹;竹笋膳食纤维的提取、理化性质及降血脂效果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8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28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0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