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脚木足河鱼类资源现状和代表性物种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变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01:21
【摘要】:通过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调查,对脚木足河的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川陕哲罗鲑和大渡软刺裸裂尻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旨在了解其种群的遗传背景,为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在脚木足河共采集到鱼类11种,隶属3目4科6属。其中,鲤形目的种类最多,有8种,占种类总数的72.73%;鲇形目2种;鲑形目1种。大渡软刺裸裂尻鱼、齐口裂腹鱼和麻柯河高原鳅为脚木足河鱼类的优势种,分别占到渔获总数的29.54%、27.94%和13.77%。青石爬洝、黄石爬洝、斯氏高原鳅、东方高原鳅和红尾副鳅等为调查河段常见种,川陕哲罗鲑为稀有种。鱼类组成在河流沿程分布上无明显的区别,但不同河段的鱼类资源量和渔获物的个体大小存在较明显差异。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柯河乡至射江村河段鱼类资源相对丰富,渔获个体较大,也是川陕哲罗鲑的核心分布区。人类活动导致川陕哲罗鲑等鱼类的栖息地逐渐萎缩,其栖息地损失率超过90%,脚木足河是其在大渡河流域的最后的分布区,该物种已处于濒危状态。脚木足河鱼类可划分为三大区系,分别为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中亚山地区系复合体和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其中,中亚山地区系复合体鱼类种类最多。脚木足河鱼类大多适应激流生活,流态需求较为单一。可分为流水穴隙类群、流水吸附类群、流水底层类群和流水中、上层类群。鱼类产卵类型可划分为沉性卵、粘性卵和浮性卵三类,其中,产粘性卵鱼类相对较多。川陕哲罗鲑、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和大渡软刺裸裂尻鱼等具有短距离生殖洄游的习性。对脚木足河主要经济鱼类种群结构分析表明,大渡软刺裸裂尻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2~8龄,优势年龄组为4~5龄;齐口裂腹鱼种群年龄组成为2~10龄,3~4龄为优势年龄组;重口裂腹鱼种群年龄组成为2~6龄,3~4龄为优势年龄组。大渡软刺裸裂尻鱼、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和青石爬洝等鱼类的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选取特有鱼类大渡软刺裸裂尻鱼和川陕哲罗鲑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72尾大渡软刺裸裂尻鱼个体中一共检测出19个多态性位点(S),单倍型个数(H)为36,单倍型多样度为(Hd)0.969,核苷酸多样度为(Pi)0.01393,平均核苷酸变异数(K)为3.42684,其单倍型多样度指数核苷酸多样度指数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目前脚木足河流域大渡软刺裸裂尻野生种群还处于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状态。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大渡软刺裸裂尻鱼72个个体分成了2个分支,推测脚木足河流域的大渡软刺裸裂尻鱼种群可能来源于2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祖先。川陕哲罗鲑15个个体中一共出现了1个多态性位点(S),单倍型个数(H)为2,单倍型多样度为(Hd)0.133,核苷酸多样度为(Pi)0.00023,平均核苷酸变异数(K)为0.13333,其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都处于极低水平。本研究表明,无论从种群数量还是遗传多样性考虑,川陕哲罗鲑都处于亟待保护的地位,建议作为脚木足河流域的优先保护物种。本研究进一步对川陕哲罗鲑进行了RAD(restriction association site DNA)高通量测序,产生的Clean data在2.08G-2.61 G之间,测序质量情况为Q20≥97.25%、Q30≥92.98%,GC含量41.97%,测序深度达到了10×以上,以上说明RAD测序的结果准确可靠。此外,本次测序在川陕哲罗鲑3个个体中平均检测到690559个SNP位点,杂合位点所占比例平均为50.77%。本研究通过对脚木足河流域3个川陕哲罗鲑个体进行RAD简化基因组测序,得到了较高质量的测序数据,获得了大量潜在的SNP标记,为今后SNP标记的开发、群体遗传结构及进化的研究、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重要性状的QTL定位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图文】:

分布图,河鱼,资源调查,采样点


脚木足乡、双江口河段共设置5个采样点。渔获物调查时,以5个采样点为中心,在各点上、下游约10km的河段内开展。图2-1 脚木足河鱼类资源调查采样点分布图Fig. 2-1 The sampling locations of fish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in the Jiaomuzu River(3)资料收集通过实地踏勘、走访等方式,,获取资料。从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收集调查流域自

河鱼,丰度,百分比,哲罗鲑


高原鳅和红尾副鳅等为常见种,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59%、3.99%、5.10%、3.59%、和4.19%;细尾高原鳅数量较少,川陕哲罗鲑为调查河段稀有种,其所占比例仅有1.2%(如图2-2)。图2-2 脚木足河鱼类丰度百分比组成Fig. 2-2 Abundance percentage of fish in the Jiaomuzu River从渔获物生物量来看,川陕哲罗鲑所占比重最大,其占到渔获物总量47.27%,虽然川陕哲罗鲑渔获数量不多,捕获个体均较大,因此导致其所占生物量比重较高;其次为齐口裂腹鱼、大渡软刺裸裂尻鱼和重口裂腹鱼,分别占到渔获总量的32.26%、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91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茹辉军;李云峰;沈子伟;张燕;刘晓娟;吴湘香;李荣;倪朝辉;;大渡河流域川陕哲罗鲑分布与栖息地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10期

2 吴金明;王昊;霍来江;杜浩;王成友;危起伟;;玛柯河两种鱼类的资源量及分布特征[J];淡水渔业;2015年05期

3 杜浩;李罗新;危起伟;张书环;王成友;孙庆亮;杨晓鸽;李雷;;濒危物种川陕哲罗鲑在汉江上游太白河再发现[J];动物学杂志;2014年03期

4 王洋坤;胡艳;张天真;;RAD-seq技术在基因组研究中的现状及展望[J];遗传;2014年01期

5 简生龙;申志新;李永鹏;;玛可河珍稀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河北渔业;2013年08期

6 李华;李强;李联满;;大渡裸裂尻鱼资源现状与保护措施[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胡华锐;张家波;常毅;;绰斯甲河大渡裸裂尻鱼的年龄与生长特性研究[J];淡水渔业;2012年06期

8 王冠杰;周波;李玉花;;RAD标记测序及其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2年09期

9 李华;黄颖颖;;大渡裸裂尻鱼人工繁殖技术初探[J];科学养鱼;2012年09期

10 晁燕;申志新;王国杰;杨成;祁得林;;拟鲶高原鳅黄河和大通河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水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丁瑞华;杨一川;;大渡河下游鱼类群落及对水生态破碎的表达[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锋;陈毅峰;何德奎;;拉萨裸裂尻鱼的生长[A];中国海洋湖沼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朱元鼎教授诞辰11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汪珂;川陕哲罗鲑种群遗传学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2 崇泽臣;插入缺失在模式生物中的演化研究与非模式生物中检测技术的开发[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常城;基于RAD测序技术的单环刺嚑(Urechis unicinctus)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5个地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2 曹艳;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中国沿海3种鲷科鱼类遗传多样性分析[D];暨南大学;2016年

3 谢蜜蜜;基于RAD-seq技术的南方鲇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D];西南大学;2016年

4 胡华锐;绰斯甲河大渡裸裂尻鱼年龄与生长特性和繁殖群体生物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5 万法江;狮泉河水生生物资源和高原裸裂尻鱼的生物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27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27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3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