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属分子系统发育及三个山杨物种的生物地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9 17:09

  本文关键词:杨属分子系统发育及三个山杨物种的生物地理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年

杨属分子系统发育及三个山杨物种的生物地理学研究

杜淑辉  

【摘要】:植物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物种形成过程一直以来都是植物进化生物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系统发育关系的重建能够很好的解决各个物种间的关系,而物种形成研究是理解自然界物种多样性产生和变化的基础。准确估算各植物类群的出现时间对于推断其生物地理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过去二十多年中,生物技术和理论方法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进化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一些重要植物类群系统发育关系、物种形成及生物地理学的认识,如拟南芥、玉米或水稻等。在木本植物中,利用核苷酸序列的变异式样对不同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物种形成模式及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对于模式植物杨属(Populus)来说,上述研究还鲜有报道。本文中,通过多基因位点序列的使用探讨了杨属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及白杨派(section Populus)内中国山杨(P.davidiana)、欧洲山杨(P. tremula)和美洲山杨(P. tremuloides)的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利用毛果杨(P. trichocarpa)和钻天柳(Salix arbutifolia)全基因组数据,筛选了24个在杨柳科内通用的单拷贝核基因位点作为遗传标记,并分别使用中国山杨和旱柳(S. matsudana)20个个体及杨属各派及柳属代表物种对其中15个位点的核苷酸多样性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所有位点均含有丰富的系统发育信息并且均符合中性进化假设,满足了本文后续分析的需要。 2)由于杨属种间杂交渐渗比较严重及种内形态变异比较大,杨属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基于24个单拷贝核基因位点和12个叶绿体位点,对杨属各派及派内物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做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杨属是一个单系类群。在叶绿体系统发育树中,所有杨属物种形成两个分枝,一枝包括白杨派、大叶杨派及黑杨派和青杨派个别物种,另一枝包括胡杨派及黑杨派、青杨派的物种,这种拓扑结构表明杨属的母系祖先类群在形成初期即产生了分化。在核基因系统发育树中,胡杨派作为其他各派的基部类群,大叶杨派和白杨派次之,而青杨派和黑杨派占据系统发育树的末端位置。胡杨派与白杨派为单系类群而黑杨派和青杨派为复系类群。白杨派、黑杨派和青杨派很可能都是杂交起源的。对比分析核基因和叶绿体系统发育树可以发现,杨属中很多物种都是杂交起源的,如毛白杨、欧洲黑杨等。理解了这些物种的杂交起源方式有助于深刻剖析杨属中广泛存在的网状进化事件。在杨属的进化历史中,网状进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杨属物种在不同分布区内的快速适应辐射。 3)中国山杨、欧洲山杨和美洲山杨的外部形态非常相似并且亲缘关系非常近,这导致国内外学者对于三种山杨的分类学界定产生了矛盾,同时对于三种山杨的物种形成模式和生物地理学也缺少研究。本文中,通过大规模多居群多样本的采集,使用6个单拷贝核基因位点和3个叶绿体位点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山杨都表现出非常高的核苷酸多样性,某些位点的多样性甚至与一年生植物相当。三种山杨之间产生了非常显著的遗传分化,Structure分析结果表明K=3为最佳聚类模型,并且三种山杨没有共享的叶绿体单倍型。上述结果表明将中国山杨划分为欧洲山杨的一个亚种或者将三种山杨合并为一个物种的分类学处理都是不合适的,三种山杨应该各自划分为独立的物种。叶绿体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核基因位点物种树结果都表明美洲山杨是三个物种中最原始的类群。Beast宽松分子钟计算结果表明三个物种的分化处于第四纪初期。三个物种的祖先类群通过白令陆桥从北美大陆扩散至欧亚大陆并在较短时间内在欧亚大陆广泛分布。白令海峡的形成和青藏高原北部及邻近地区在第四纪的持续隆升将三个物种的分布区隔离开来。三个物种自共同祖先分化后种群经历了扩张-缩减的过程,并且彼此间并无显著的基因流,,三个物种的物种形成模式为地理隔离形成导致的异域物种形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7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强,张志毅,杨凯;杨树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卫尊征;郭丽琴;张金凤;李百炼;张德强;郭华;;利用trnL—F序列分析杨属树种的系统发育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戴玉成;沈瑞祥;周仲铭;;杨树栅锈菌Melampsora spp.的数量分类研究[J];林业科学;1989年01期

4 李善文;张有慧;张志毅;安新民;何承忠;李百炼;;杨属部分种及杂种的AFLP分析[J];林业科学;2007年01期

5 韩联生;刘培林;袁显磊;周志军;王冰;王秉术;刘林生;周荫翔;;小兴安岭山杨杂交新品系山地造林研究[J];林业科技;2006年04期

6 李开隆,周光达,杨传平,刘桂丰,邢亚娟;中国山杨与美洲山杨杂交育种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4年02期

7 张金然;尚洁;王秋玉;;山杨杂种无性系的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J];植物研究;2006年04期

8 张奠湘;历史生物地理学的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3年03期

9 王丽娜;姜小龙;雷耘;张明理;;北温带水青冈属的间断分布及其泛生物地理学解释[J];植物生态学报;2012年05期

10 史全良,诸葛强,黄敏仁,王明庥;用ITS序列研究杨属各组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J];植物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康珊;广义柏科的生物地理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凤;朱之悌;;杨树分派的分子系统学与派间杂交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2 朱学静;殷鸣放;金华;阮成江;姜国斌;;农杆菌介导杨树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3 黄海杰;王颖;张秀鹃;陈雄庭;;欧美杨热杨1号离体叶片快繁体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4 高庆波;张得钧;段义忠;张发起;陈世龙;;西川红景天nrDNA ITS序列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5 王彦珍;张继华;马荣才;谢华;魏建华;;130份优良无性系毛白杨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6 应站明;应正河;潘伟华;;桫椤科植物DNA提取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7 张得钧;高庆波;李福安;李永平;;中药秦艽基原植物的DNA分子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8 张得钧;高庆波;李福安;李永平;;青海栽培黄管秦艽的叶绿体DNA psbA-trnH核苷酸变异和遗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9 王莹,赵华斌,郝家胜;分子系统学的理论、方法及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聂刘旺;宋娇莲;张颖;曹承和;;基于线粒体ND4基因探讨水龟组系统发生关系(英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张守攻;齐力旺;陈小强;陈瑞阳;宋文芹;;杨树——林木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物种[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智敏;张金智;胡春根;;果树成花转变研究进展(综述)[A];第二届全国果树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牟少华;孙振元;彭镇华;高志民;郭起荣;;部分鸢尾属植物的叶绿体DNA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4 ;A simple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phylogenetic tree[A];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5 赵卫国;潘一乐;;分子系统学方法及其在桑属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蚕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研讨会暨浙江省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蚕桑分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1年

6 杨传平;沈熙环;卢孟柱;刘桂丰;张含国;李开隆;;林木育种学发展[A];2008-2009林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9年

7 ;A systemic Proteomic Analysis of Populus Chloroplast by using shotgun method[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8 何承忠;张志毅;段安安;冯夏莲;;滇杨基因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9 王君;康向阳;;小青杨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10 胡兴宜;宋丛文;彭婵;;湖北省杨树育种现状及可持续育种策略浅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细基格孢属、匍柄霉属及其近似属的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叶文;唇鳞苔属(Cheilolejeunea)的分子系统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敏;异翅亚目DNA条形码,谱系生物地理学及花蝽科(狭义)分子系统发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闫小玲;基于cpDNA单倍型和SSR分析的银杏群体遗传结构和谱系地理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耿月华;中国土壤暗色丝孢菌五个疑难属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于红松;家蚕黑色素合成途径基因的分子进化[D];西南大学;2011年

7 江锡兵;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遗传变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杨慧;云南糯稻遗传多样性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单文娟;新疆兔属物种的群体遗传学及系统发育关系[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刘志勇;蜜蜂性等位基因csd多态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思情;鳅超科鱼类若干基因的进化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佳;鲟形目部分种类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悦;中国莴苣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系统学关系的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杨天慧;大葱、洋葱远缘杂交F_1代主要性状分析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家媛;基于叶绿体DNAtrnL-FB序列研究天然红松的分子系统地理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林园;四种形态类型诸葛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程明珠;杨树优良无性系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Bt基因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胡一飞;里氏木霉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及在水稻中的过表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石丰运;应用基因芯片技术鉴别检测动物源性成分[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胡浩;兰科槽舌兰属DNA条形码研究及其系统发育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毅;我国杨树叶锈病菌种类的研究[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2 张德强,张志毅,杨凯;分子标记技术在杨树遗传变异及系统分类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张志毅,林善枝,张德强,张谦;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4 王献,张启翔,杨秋生,柴永生;利用AFLP技术研究紫薇的亲缘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李景文,李俊清;欧亚大陆水青冈种群遗传多样性对比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张明理;最小生成树MST的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意义[J];西北植物学报;1995年02期

7 张明理;历史生物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J];地学前缘;2000年S2期

8 李浩敏;杨桂英;;吉林敦化秋梨沟中新世植物群[J];古生物学报;1984年02期

9 刘济明;梵净山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种子雨及种子库[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苏晓华,李金花,陈伯望,张绮纹,张香华;杨树叶片数量性状相关联标记及其图谱定位研究[J];林业科学;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善文;杨树杂交亲本与子代遗传变异及其分子基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坚;非采伐性的收获预测模型[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2 王世绩;意大利专家谈杨树工业用材林的定向培育[J];林业实用技术;1991年01期

3 张慕博;冯秀兰;周建仁;黄发吉;;杨属已知品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建[J];林业资源管理;2006年03期

4 郑世锴;国外杨树生产经验及其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1988年01期

5 赵能,刘军;西藏的杨柳科树木[J];四川林业科技;2001年04期

6 M.Popova ,V.Bankova ,D.Butovska ,V.Petkov ,B.Damyanova ,A.G.Sabatini ,G.L.Marcazzan ,S.Bogdanov ,陈东海 ,李潮波;杨属型蜂胶生理活性物质的标准分析[J];养蜂科技;2004年04期

7 秦光华;姜岳忠;;中国和外来杨属种质资源[J];山东林业科技;2006年06期

8 王镜泉;;甘肃杨柳科花粉形态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5年06期

9 李宽钰,黄敏仁,王明庥,陈道明,何祯祥;白杨派、青杨派和黑杨派的DNA多态性及系统进化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10 刘洪谔,童再康,刘力,毛迎春,韩一凡;杂种杨树纸浆用材良种材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守攻;齐力旺;陈成彬;李秀兰;宋文芹;陈瑞阳;任建中;周玉权;;中国杨属(Populus)植物染色体数目报道[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齐力旺;张守攻;韩素英;陈成彬;李秀兰;宋文芹;陈瑞阳;;杨属(Populus)青杨派(Tacamahaca)种间核型比较[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齐力旺;张守攻;韩素英;陈成彬;李秀兰;宋文芹;陈瑞阳;任建中;周玉权;;杨属(Populus)白杨派(Leuce)种间核型比较[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牙尔买买提·铁依甫;;杨属一年生长枝节间结构的多样性[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张守攻;齐力旺;韩素英;陈成彬;李秀兰;宋文芹;陈瑞阳;;杨属(Populus)黑杨派(Aigeiros)种间核型比较[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尹佟明;黄敏仁;王明庥;朱立煌;邬荣领;;杨树基因组的分子连锁图谱[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7 张守攻;齐力旺;陈成彬;李秀兰;宋文芹;陈瑞阳;;杨属(Populus)派间核型比较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卢家美;孙秀珍;刘昀;李维;杨侠;王胜邑;冯向莉;;西安市气传花粉调查[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闫德飞;孙柏年;解三平;吴靖宇;;甘肃皋兰渐新统杨属气孔参数特征分析[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贵生;张安学;许静;吴合;;城区和农村春节花粉高峰期气传致敏花粉种类和含量的对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绍华 苏炳松 陈海涛;[N];河北科技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孙爽;[N];中国花卉报;2003年

3 姜广国 王斌 于金星;[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4 李苏荣;[N];宜春日报;2006年

5 山东省林木种苗站 闫大成;[N];中国花卉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汪静;[N];中国经营报;2002年

7 刘文;[N];山西科技报;2004年

8 记者 王继晟;[N];市场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高冰尘;[N];中国财经报;2004年

10 田素华 齐爱菊;[N];山西科技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淑辉;杨属分子系统发育及三个山杨物种的生物地理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2 郑书星;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杨属克隆结构、遗传多样性及种间关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3 殷继艳;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杨属系统发育和种间关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陈珂;川西青杨组(Section Tacamahaca Spach)不同种的亲缘关系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5 王源秀;响叶杨×银白杨遗传图谱构建及杨属图谱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李善文;杨树杂交亲本与子代遗传变异及其分子基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薄文浩;藏川杨遗传多样性及杂交子代遗传变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曲春浦;小黑杨种子萌发及后萌发时期的表达谱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海波;河南杨属资源分类与开发利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1年

2 栾鹖慧;杨属五大派树种苗期形态与生理性状的遗传变异[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许远;杨树SSR标记在柳树中的通用性检测及初步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冯夏莲;滇杨遗传多样性与杨属派间遗传分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孙小艳;SSR检测新技术和响叶杨×银白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张慕博;杨属已知品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闫艳华;吴屯杨ITS序列分析及盐胁迫生理响应[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林娜;白杨新杂种的茎段组培快繁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傅明洋;白杨派树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唐湫钥;青杨与胡杨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杨属分子系统发育及三个山杨物种的生物地理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8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98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