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Q型替代B型的生态学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31 18:08

  本文关键词:烟粉虱Q型替代B型的生态学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年

烟粉虱Q型替代B型的生态学机制研究

潘慧鹏  

【摘要】:外来生物入侵危害国家的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烟粉虱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型组成的世界性重要农业害虫,其中的B型和Q型是两种危害最大、入侵性最强的生物型。B型烟粉虱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入侵我国,给我国农业生产、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Q型烟粉虱则于2003年首先在云南发现,并随后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迅速扩散;同时,由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也在各地暴发成灾。本论文通过对我国20多个省市多种作物上的烟粉虱种群的系统监测研究,发现烟粉虱入侵我国十多年后,其主要危害生物型已由B型转变为Q型;生物因子(寄主植物、内共生菌和植物病毒)与非生物因子(杀虫剂)对B型和Q型烟粉虱种群互作特性研究,,证实杀虫剂的使用是导致B型烟粉虱被Q型烟粉虱替代的关键生态因子;进一步对B型与Q型烟粉虱获毒及传毒特性研究,发现烟粉虱Q型替代B型是导致TYLCV在我国暴发流行的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对入侵烟粉虱及其传播病毒的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一、B型烟粉虱和Q型烟粉虱在我国的入侵分布动态 利用特异分子标记并结合mtCO1基因序列分析,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对采自我国的19个省市和27个省市的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2009年的61个烟粉虱种群中有44个是Q型烟粉虱种群,17个是B型烟粉虱种群,Q型烟粉虱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2011年的98个烟粉虱种群中有60个Q型烟粉虱种群,9个B型烟粉虱种群,29个混合种群中有20个种群Q型烟粉虱占有较高的比例(50%),除了东南省份,Q型烟粉虱都占据主导优势。监测结果发现,烟粉虱入侵我国十多年后,其主要危害生物型已由早期入侵B型转变为Q型。 二、寄主植物对B型和Q型烟粉虱种群竞争取代的影响 将B型和Q型烟粉虱按各占50%的比例分别接种到一品红、辣椒、番茄和甘蓝四种寄主植物上,一定时间后随机采集寄主植物上一定数量的烟粉虱个体并鉴定其生物型,明确寄主植物对两种生物型烟粉虱种群间互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一品红和辣椒植株上,分别经过8代和2代,Q型烟粉虱替代了B型烟粉虱;而在番茄和甘蓝植株上则刚好相反,分别经过5代和4代,B型烟粉虱替代了Q型烟粉虱。不同寄主植物对B型和Q型烟粉虱种群间的互作表现了不同的特性,导致了不同的替代方向和速度。 三、杀虫剂对B型和Q型烟粉虱种群竞争取代的影响 同样将B型和Q型烟粉虱按各占50%比例分别接种到棉花和黄瓜植物上,并分别设置一定浓度的杀虫剂处理和未处理的重复,一定时间后随机采集寄主植物上一定数量的烟粉虱个体并鉴定其生物型,明确杀虫药剂对两种生物型烟粉虱种群间互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未经杀虫剂处理的棉花植株上,经过6代Q型烟粉虱替代了B型烟粉虱,而在经一定剂量的噻虫嗪处理后的棉花植株上,Q型烟粉虱仅需要4代即替代了B型烟粉虱。在棉花植株上,杀虫剂的使用显著加快了Q型烟粉虱替代B型烟粉虱的速度。 而在黄瓜植株上,未用杀虫剂处理情况下,经过9代B型烟粉虱替代了Q型烟粉虱;但使用杀虫剂噻虫嗪和螺虫乙酯处理后,B型和Q型烟粉虱间的替代方向发生改变,经过5代后B型烟粉虱被Q型烟粉虱所替代,使用联苯菊酯处理时,仅需4代B型烟粉虱即被Q型烟粉虱替代。在黄瓜植株上,杀虫剂的使用完全改变了寄主植物对B型和Q型烟粉虱种群间的互作特性与替代方向,杀虫剂的使用导致了Q型烟粉虱替代B型烟粉虱。 显然,在Q型烟粉虱适宜的寄主植物上,杀虫剂的使用加速了Q型烟粉虱对B型烟粉虱的替代;在B型烟粉虱适宜的寄主植物上,杀虫剂的使用则逆转了B型烟粉虱对Q型烟粉虱的替代方向。毫无疑问,杀虫剂的使用在田间Q型烟粉虱替代B型烟粉虱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四、烟粉虱体内共生菌的多样性与其对B型和Q型烟粉虱种群互作特性的影响 共生菌影响宿主昆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特性。本论文对2009年采集的61个烟粉虱田间种群(17个B型和44个Q型)和5种不同寄主植物饲养5年的B型烟粉虱实验室种群体内的原生共生菌Portiera和6种次生共生菌Hamiltonella、Arsenophonus、Cardinium、Wolbachia、Rickettsia和Fritsche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烟粉虱种群其体内共生菌的多样性与感染率呈现多样性特点,寄主植物种类、采集地点、烟粉虱生物型和性别这四个因子均显著影响其体内次生共生菌的多样性和感染率。田间B型和Q型烟粉虱共生菌的多样性和感染率与Q型烟粉虱替代B型烟粉虱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进一步对3种不同寄主饲养6年的B型烟粉虱和噻虫嗪敏感和抗性B型烟粉虱体内共生菌密度研究后发现,寄主植物和杀虫剂是影响烟粉虱体内共生菌密度的重要因子。 五、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对B型和Q型烟粉虱竞争取代的影响 将携带和未携带TYLCV的B型和Q型烟粉虱分别接种在棉花植株上(TYLCV的非宿主植物),研究TYLCV对B型和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的直接作用。结果发现,携带TYLCV的B型烟粉虱较未携带TYLCV的B型烟粉虱在棉花上的存活率、产卵量均显著下降,雌成虫和雄成虫的体长明显变短,TYLCV对B型烟粉虱的生长发育呈现不利作用;而携带和未携带TYLCV的Q型烟粉虱在棉花上的生物学特性基本无差异,TYLCV对Q型烟粉虱的生长发育呈中性作用。 另外,将不带毒的B型和Q型烟粉虱分别接种在健康和感染TYLCV的番茄植株上,研究TYLCV对B型和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的间接作用。结果发现,在感染TYLCV的番茄植株上较健康的番茄植株上,Q型烟粉虱的发育历期缩短、寿命延长、存活率和产卵量提高及雌成虫体长变长,TYLCV显著促进了Q型烟粉虱的生长发育;而对B型烟粉虱,其作用刚好相反,在感染TYLCV的番茄植株上较健康的番茄植株上,B型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延长、寿命缩短、存活率和产卵量下降及雌成虫体长变短,TYLCV不利于B型烟粉虱的生长发育。 进一步将B型和Q型烟粉虱按各占50%比例分别接种到健康和感染TYLCV的番茄植株上,一定时间后随机采集寄主植物上一定数量的烟粉虱个体并鉴定其生物型,明确TYLCV对两种生物型烟粉虱种群间互作的影响。结果发现,未感染TYLCV的番茄上,B型烟粉虱经过5代替代了Q型烟粉虱,在感染TYLCV的番茄上,B型烟粉虱经过6代替代了Q型烟粉虱,TYLCV的感染不能逆转番茄植株上B型烟粉虱替代Q型烟粉虱的方向,但明显的减缓了B型烟粉虱替代Q型烟粉虱的速度,烟粉虱与TYLCV的互作一定意义上有助于田间Q型烟粉虱替代B型烟粉虱。 六、烟粉虱Q型替代B型促进中国TYLCV的暴发流行 对2009年采自我国18个省,55个烟粉虱种群(12个B型和43个Q型)的2750个烟粉虱个体进行TYLCV检测,结果发现,B型烟粉虱的带毒率为4.2%、Q型烟粉虱带毒率为24.4%,Q型烟粉虱的带毒率显著高于B型。 B型和Q型烟粉虱获取TYLCV的能力研究发现,相同时间内Q型烟粉虱获取病毒的量要显著的高于B型烟粉虱,B型烟粉虱需要48小时体内的病毒量才能达到饱和,而Q型烟粉虱仅需12小时体内的病毒量就能达到饱。 进一步的传毒特性研究发现,B型和Q型烟粉虱均不能垂直传播TYLCV,两者均仅能垂直传播TYLCV到卵和1龄若虫,而不能垂直传播到伪蛹和成虫。但两者均能水平传播TYLCV,Q型烟粉虱水平传播TYLCV的平均效率为52.2%,B型烟粉虱为10.5%,Q型烟粉虱水平传播TYLCV的能力显著高于B型烟粉虱。TYLCV在田间的暴发流行与Q型烟粉虱对B型烟粉虱的替代以及Q型烟粉虱水平传播TYLCV能力显著强于B型烟粉虱密切相关。 总之,本论文密切结合生产实际,针对重大外来入侵害虫—B型和Q型烟粉虱及其传播的TYLCV,通过系统监测,首次阐明了烟粉虱入侵我国十年来,田间危害优势生物型的变化动态;率先揭示了Q型烟粉虱替代B型烟粉虱的生态学机制和近年来TYLCV在我国暴发流行的机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4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芝利;关于烟粉虱大发生的思考[J];北京农业科学;2000年S1期

2 罗晨,姚远,王戎疆,阎凤鸣,胡敦孝,张芝利;利用mtDNA COⅠ基因序列鉴定我国烟粉虱的生物型[J];昆虫学报;2002年06期

3 陈连根;烟粉虱在园林植物上为害及其形态变异[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4 臧连生,刘树生,刘银泉,阮永明,万方浩;B型烟粉虱与浙江非B型烟粉虱的竞争[J];生物多样性;2005年03期

5 季英华;熊如意;程兆榜;周彤;赵统敏;余文贵;范永坚;周益军;;江苏省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原分子诊断[J];园艺学报;2008年12期

6 孙作文;杨进绪;张美珍;李向东;;山东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及其防治[J];中国蔬菜;2009年21期

7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populations of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by analyzing ribosomal ITS1 sequence[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3年04期

8 周涛;师迎春;陈笑瑜;范在丰;;北京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鉴定及防治对策[J];植物保护;2010年02期

9 张爱红;张书敏;刘帅;邸垫平;苗洪芹;;2009年河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危害和分布[J];植物保护;2010年04期

10 潘慧鹏;戈大庆;王少丽;吴青君;徐宝云;谢文;张友军;;在北京和河北局部地区Q型烟粉虱取代了B型烟粉虱[J];植物保护;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婧;浙江外来烟粉虱入侵过程及不同生物型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鹏,谢明,岳梅,许维岸;温度对B型烟粉虱试验种群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2 褚栋;周洪旭;王斌;陶云荔;刘国霞;朱国仁;张友军;;山东省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种群动态及其地理分布调查[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3 徐维红;谷希树;刘佰明;胡学雄;白义川;;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发育、存活和增殖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4 赵玖华;尚佑芬;王升吉;李燕霞;郭和平;;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危害、病原检测及防治措施[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5 时玉娟;刘美昌;尹相甫;曲明传;冯志花;李志强;;日照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及防治[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6 迟秀丽;郭鹤久;崔夕英;郭春霞;;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发生及其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21期

7 王瑞明;徐文华;金中时;丁志宽;林付根;;江苏沿海地区B型烟粉虱的寄主分布与扩散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8 沈斌斌;任顺祥;;几种生态因子对烟粉虱种群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9 沈斌斌;任顺祥;潘超炎;李世茂;麦海欣;陈煜伟;;阿克泰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10 冯细华;郭安平;陈绵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文磊;刘畅;王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抗性基因的分子检测[A];山东园艺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边海霞;穆常青;郭晓军;罗晨;郅军锐;;6种杀虫剂对Q型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及抗性测定[A];北京昆虫学会通讯(第23期)[C];2011年

3 陈新;蒋金炜;;烟粉虱传毒的研究进展[A];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杏霞;张蓉;林伟;李正西;胡敦孝;;由B型烟粉虱在我国的发生看生物入侵问题[A];加入WTO与防制有害生物入侵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任顺祥;邱宝利;肖燕;黄振;;引进天敌防治烟粉虱的前景[A];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祝树德;金党琴;施燕;常燕;徐德进;刘芳;;温度对烟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任顺祥;邱宝利;吴建辉;沈斌斌;;烟粉虱灾变规律及其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罗晨;王素琴;崔文清;张芝利;;京郊粉虱与天敌的种群动态[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林克剑;张永军;吴孔明;梁革梅;郭予元;;入侵种烟粉虱寄主选择机制和扩散能力的研究进展[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10 娄蕴萍;张友军;吴青君;徐宝云;朱国仁;;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遗传分化的影响[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淑婷;番茄品种对烟粉虱适生性及其寄生蜂种间竞争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2 谢文;寄主植物诱导烟粉虱种群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都二霞;美洲棉铃虫、烟粉虱转座子标记技术创建及紫外诱导桃蚜差减文库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秀玲;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抵御RNA沉默的机制和番茄黄曲叶病毒的分子变异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荆英;小黑瓢虫与其猎物及竞争种作用系统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6 王联德;蜡蚧轮枝菌毒素及其对烟粉虱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7 谭周进;烟粉虱(Bemisia tabaci)内共生菌分子变异、传毒相关groEL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8 刘芳;稻褐飞虱致害性指标评价及致害性变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9 戴小枫;中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10 贺虹;中国麦红吸浆虫地理种群遗传变异及基因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冲;烟粉虱生物型鉴定、抗药性监测、杀虫剂的配方筛选及其增效生化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万珊;柑橘粉虱对柑橘叶片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其遗传分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永汉;温州地区B型烟粉虱发生与防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孙地冰;两种入侵烟粉虱之间的竞争取代及其行为机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蕊蕊;媒介虫口密度、植株苗龄及温度对烟粉虱传播台湾番茄曲叶病毒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媛;丽金龟科部分种类线粒体基因序列比较及在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作用[D];沈阳大学;2011年

7 韩璀璇;番茄抗病基因Ty-1的分子标记及其在辅助选择中的应用[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8 戈大庆;螺虫乙酯对B型烟粉虱的活性和生物学影响及生化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冀禄禄;B型烟粉虱两种寄生蜂寄主处理策略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高庆磊;吐鲁番地区B型烟粉虱热胁迫适应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栋;周洪旭;王斌;陶云荔;刘国霞;朱国仁;张友军;;山东省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种群动态及其地理分布调查[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2 程玉家;孙艾萍;王玉国;高源;;阜宁县2007年烟粉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8期

3 张芝利;关于烟粉虱大发生的思考[J];北京农业科学;2000年S1期

4 罗晨,张君明,石宝才,张帆,张芝利;北京地区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调查初报[J];北京农业科学;2000年S1期

5 阎凤鸣;粉虱的形态变异[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6 董国堃,林凌伟,叶建人,李伟龙,莫云彬,陈海平,王永才;浙东南沿海地区烟粉虱的发生及其防治[J];长江蔬菜;2004年12期

7 王冬生;匡开源;张穗;戴富民;李琳一;瞿培荣;程银坤;王次马;;上海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长江蔬菜;2006年10期

8 何自福,虞皓;警惕广东番茄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病的发生[J];广东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9 马峰;巩玉芳;陈楠;王海;张凤花;;敦煌市棉田烟粉虱的发生与防治[J];甘肃农业科技;2008年10期

10 张燕斌;;湖北省烟粉虱的发生与防治初报[J];湖北植保;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剑;烟粉虱—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寄主植物互作关系与营养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娄蕴萍;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种群遗传分化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光国,章士美;江西介壳虫的初步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1956年04期

2 林伯欣;福建发现甘薯象虫和甘薯螟虫的另一寄主植物——砂藤[J];昆虫知识;1959年06期

3 温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组;;稻区诱虫灯下叶蝉种类[J];温州农业科技;1973年03期

4 ;陕西省杨树病害名录[J];陕西林业科技;1977年05期

5 谈文;;病原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关系中的生理生化研究方法[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6 管致和;昆虫的为害对寄主植物产量的影响[J];昆虫知识;1981年01期

7 刘化琴;紫胶寄主植物——木豆的再次利用[J];林业实用技术;1982年07期

8 廖定熹;;天敌、害虫及寄主植物始源与天敌利用[J];中国森林病虫;1982年01期

9 朱国仁;京郊开展温室白粉虱寄主植物调查[J];中国蔬菜;1983年02期

10 汤原岩;江建国;胡学兵;;日本禁止传入的重要线虫类[J];植物检疫;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阳发;杨智凯;黄忆汝;杨平世;;台大实验林溪头自然教育园区之蝶相暨寄主植物之调查研究[A];中国植物园(第十三期)[C];2010年

2 余凤玉;覃伟权;马子龙;韩超文;;寄主植物对水椰八角铁甲生长发育的影响[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念婉;万方浩;;寄主龄期对海氏桨角蚜小蜂产卵和取食的寄主处理时间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4 朱方丽;李乐;吴建辉;任顺祥;;寄主植物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5 鞠瑞亭;王凤;李跃忠;;寄主植物对新入侵害虫红棕象甲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许三军;刘万学;万方浩;陶玫;;潜蝇姬小蜂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美洲斑潜蝇幼虫的选择及生长发育适合度研究[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钦俊德;王琛柱;;当前对昆虫选择寄主植物时化学感觉基础的理解[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玉惠;叶建仁;;松材线虫侵染对寄主植物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何成兴;任顺祥;吴文伟;温丽娜;林莉;郭志祥;浦恩堂;;烟粉虱对寄主植物的嗜食性评价[A];云南省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昆虫体内共生菌在其适应寄主植物过程中的作用[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N];科技日报;2007年

2 范崇霞;[N];中国花卉报;2006年

3 周仁杰;[N];河南科技报;2008年

4 记者 孙霞云;[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5 记者 俞言琳 通讯员 热孜 婉古丽;[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6 姜永育;[N];中国气象报;2005年

7 ;[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8 记者 朱广菁;[N];大众科技报;2005年

9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王琦;[N];福建科技报;2004年

10 ;[N];河北科技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俊锟;印度檀香与寄主植物间寄生关系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李艳艳;寄主植物-蚜虫-捕食性瓢虫三营养层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3 邵淑霞;角倍蚜瘿内世代种群动态及寄主植物对蚜虫刺激的光合和脱落酸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4 陈功友;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hrp基因克隆与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江丽辉;信息化合物在小菜蛾和菜蛾绒茧蜂寄主选择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1年

6 李欣;信息化合物在小菜蛾和半闭弯尾姬蜂寄主选择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2年

7 刘万学;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在棉铃虫齿唇姬蜂寄主寻找行为中的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8 马骏;豚草卷蛾的风险评价及其对豚草和苍耳的控制作用[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9 陈又清;紫胶蚧(Kerria lacca Kerr.)生态适应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10 段立清;枸杞木虱及其天敌的生物学和行为机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珍;不同植物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2 马丽娜;烟蚜与寄主、烟草花叶病毒相互作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庞云红;斜纹夜蛾幼虫取食烟草等寄主植物对生长发育和药剂敏感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4 张彬;营养及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种群动态与酶活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张宏;寄主植物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及翅型分化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6 吴秋芳;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施燕;灰飞虱种群消长规律及传毒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曹玲;不同食料对甜菜夜蛾发育繁殖和能源物质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李伟;寄主植物对灰飞虱生态适应性影响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10 符伟;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个体发育和种群繁殖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烟粉虱Q型替代B型的生态学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9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79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f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