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植物对烟蚜茧蜂生长发育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7-10 06:14

  本文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麦长管蚜和烟蚜茧蜂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年

寄主植物对烟蚜茧蜂生长发育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王斐然  

【摘要】:载体植物系统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新模式,可实现天敌种群长期的自我维持,能更有效地防治温室内的害虫。在寄主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级营养关系中,寄主植物能够对天敌昆虫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不仅能为天敌提供栖息环境,还能通过影响植食性昆虫的质量进而影响天敌的生长发育和控害潜能。桃蚜是一类遍布全球的重要经济害虫,在温室中多有发生,可为害多种蔬菜;烟蚜茧蜂作为一种寄生性天敌,广泛用于对桃蚜的生物防治中。本试验以小麦上的麦长管蚜为替代寄主饲养烟蚜茧蜂,选取3种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的桃蚜寄主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寄主植物对寄生蜂的适应性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为研究主线,在室内条件下测定(1)烟蚜茧蜂在不同寄主植物上连续4代的寄生率、羽化率、后代雌性比例、后代发育历期和后代体重等常见的生命参数;(2)烟蚜茧蜂在不同寄主植物桃蚜上的刺探、产卵等寄生行为;(3)烟蚜茧蜂对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4)烟蚜茧蜂对不同寄主植物几种处理间两两组合的嗅觉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由麦长管蚜饲养的烟蚜茧蜂在甜椒、甘蓝、茼蒿桃蚜上皆能成功完成生活史,但不同寄主植物对烟蚜茧蜂的生长发育适合度和寄主接受性有显著影响。相对于甘蓝和茼蒿,烟蚜茧蜂在甜椒上的适合度和寄主接受性较高。烟蚜茧蜂在不同寄主植物上连续4代的寄生率、羽化率、后代雌性比例和后代雌蜂体重均表现为甜椒茼蒿甘蓝,且不同寄主植物之间总体呈显著差异;烟蚜茧蜂在甜椒上的雄性后代体重显著大于在甘蓝上,类似地,寄生行为观察结果表明,其在甜椒桃蚜上的刺探频率、所产幼虫数和寄生的蚜虫数也显著大于在甘蓝桃蚜上;烟蚜茧蜂在茼蒿上的后代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在另外两种寄主植物上。2.随着烟蚜茧蜂在每种寄主植物上的持续繁殖,其寄生水平和适应程度的表现不同。烟蚜茧蜂在甜椒和茼蒿上连续繁育4代时,其寄生率、羽化率均没有显著变化,后代雌性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而在甘蓝上则不同,其后代性比无显著差异,但其寄生率和羽化率都在F3代(寄生率26.81%,羽化率67.25%)达到最高;在3种寄主植物上连续寄生4代的烟蚜茧蜂,F1代的后代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其他3代;后代体重方面,烟蚜茧蜂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雄性后代体重均为增长趋势,而后代雌蜂体重的变化趋势则不同,在甜椒桃蚜上的世代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甘蓝和茼蒿桃蚜上均呈增长趋势。3.在选择性试验中,烟蚜茧蜂对甜椒的选择性最高,茼蒿次之,甘蓝最低,寄生率分别为18.46%、9.25%和2.63%,后代雌性比例分别为43.46%、27.76%和11.25%,寄主植物之间差异显著。该结果与非选择性试验结果相一致,均表现为烟蚜茧蜂较喜欢寄生甜椒桃蚜和茼蒿桃蚜,而不喜欢寄生甘蓝桃蚜。4.嗅觉反应结果表明,相对于干净空气,健康的、受蚜虫侵害的甜椒和茼蒿植株对烟蚜茧蜂有强烈的引诱作用,且受蚜虫侵害的植株比健康植株引诱作用更强。相对于茼蒿,烟蚜茧蜂显著偏好于甜椒;相对于干净空气和甜椒,甘蓝不能明显吸引烟蚜茧蜂,但当其与茼蒿同时作为味源时,寄生蜂明显趋向甘蓝。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76.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珂;古德就;韦国栋;;菜蚜茧蜂对取食不同蔬菜桃蚜的选择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2 任雪娟;高占林;党志红;李耀发;潘文亮;;河北省麦田蚜茧蜂的种类与分布[J];河北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3 区焯林;崔志新;刘志敏;曹毅;董华强;周荣;;寄主植物对青花菜上桃蚜试验种群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4 贺钟麟;张运慈;陈新;马继盛;刘轩;;烟蚜种群数量动态研究初报[J];河南科技;1986年04期

5 邱鸿贵,何丽芬,沈伯钧,邱中良;螟长距茧蜂对植物挥发物质的行为反应[J];昆虫学报;1989年02期

6 侯照远,严福顺;寄生蜂寄主选择行为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1997年01期

7 钦俊德,王琛柱;论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和进化的关系[J];昆虫学报;2001年03期

8 杜永均,严福顺;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在植食性昆虫、寄生植物和昆虫天敌关系中的作用机理[J];昆虫学报;1994年02期

9 王琛柱;钦俊德;;昆虫与植物的协同进化:寄主植物-铃夜蛾-寄生蜂相互作用[J];昆虫知识;2007年03期

10 董玉新;王太忠;;烟蚜茧蜂的初步观察[J];农业科技通讯;198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万学;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在棉铃虫齿唇姬蜂寄主寻找行为中的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慧;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麦长管蚜和烟蚜茧蜂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强;曹辰兴;;无毛和有毛黄瓜幼苗抗蚜性鉴定[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2 罗梅浩;宋南;郭线茹;刘晓光;赵国强;;棉铃虫齿唇姬蜂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3 杨玉武;张启明;赵桂娟;杜磊;曲爱军;;异色瓢虫二斑变种对猎物搜索行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4 杨楠;陈青;金启安;唐超;温海波;彭正强;;3种植物对椰心叶甲及椰心叶甲啮小蜂选择行为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5 董立坤;黄祖国;范霞;黄在波;夏文胜;;国槐小卷蛾Cydia trasisa(Meyrick,1928)新寄主记述及寄主范围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6 李为争;游秀峰;李坤;吴少英;原国辉;郭线茹;罗梅浩;;《昆虫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7 黎志辉;鲁亚;;二斑叶螨对菜豆叶片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8 周子方;任伟;周冀衡;邓小刚;李春明;陈发荣;沈晗;孙耿;;规模化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主要技术障碍及应对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9 池康;秦飞;郝德君;;我国昆虫多样性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10 余清;张如阳;汤首全;;普洱市烤烟主要病虫害监测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苏芳;植物对斑潜蝇防御的多层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庞淑婷;番茄品种对烟粉虱适生性及其寄生蜂种间竞争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志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幼叶虫食防御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白树雄;转基因抗虫玉米次生代谢物质的变化及对亚洲玉米螟寄生性天敌腰带长体茧蜂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谢文;寄主植物诱导烟粉虱种群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王玉洁;挥发性物质在荔枝—荔枝蝽二重营养关系中的作用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7 吴秀花;小麦、麦茎蜂及其寄生蜂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魏永平;黄土高原苹果园植物多样性对果园昆虫群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杨立军;基于寄主挥发物的枣镰翅小卷蛾寄主选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赵冬香;茶树—假眼小绿叶蝉—蜘蛛间化学、物理通讯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胜波;斜纹夜蛾与转基因棉(Cry1Ac)的互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晓燕;β-丙氨酸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及体内酶活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罗森林;云斑天牛交配行为研究及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的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万珊;柑橘粉虱对柑橘叶片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其遗传分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赵青;葡萄种质资源根瘤蚜抗性差异及其与根系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韩强;无毛黄瓜抗蚜性机理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光钺;栗瘿蜂致瘿生物学及其对寄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李明;临沂烟草主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陈鹏;供应链联盟协同进化的路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红梅;skti和p-lec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洋桔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梧;任宝珍;侯莉芳;杨奉才;;保护利用天敌控制麦蚜为害[J];山东农业科学;1992年02期

2 樊廷安;李顺;刘凤洲;;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3 胡祥珑,,黄冠群,李东升,程扶玖,黄平,潘坤成,刘勇,徐超风,司显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蚕桑上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5年02期

4 焦敏;刘红;徐媛媛;;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用于小麦拌种的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9期

5 毕守东,邹运鼎,陈高潮,孟庆雷,王公明;各种天敌对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种群数量影响程度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钦俊德;昆虫与植物关系的研究进展和前景[J];动物学报;1995年01期

7 季正端;郑明义;杨树森;赵建洲;刘建军;宋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的小麦蚜虫寄生蜂[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8 毕章宝,季正端;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生物学研究——Ⅰ.发育过程和幼期形态[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9 司树鼎;王开运;林荣华;马惠;李元涛;;25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和中毒症状观察[J];蚕业科学;2007年03期

10 杜利锋,赵惠燕,袁锋,孙群,张改生,姚建秀,李燕,刘宏伟,王军卫;小麦抗蚜品种(系)或材料的抗性遗传测定及筛选[J];西北植物学报;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芝,李世功;蚜茧蜂对麦蚜控制作用的初步研究[J];昆虫天敌;1999年02期

2 游兰韶,陈良昌,杨红旗,肖治术,罗庆怀,童新旺;湖南省茧蜂记述[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3 任雪娟;高占林;党志红;李耀发;潘文亮;;河北省麦田蚜茧蜂的种类与分布[J];河北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4 谌电周;屈灯龙;曾爱平;游兰韶;;越南小腹茧蜂小志[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谌电周;曾赞安;曾爱平;游兰韶;;香港的3种茧蜂资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黄海广;刘爱萍;兰爱琴;张国盛;王林和;徐林波;;茶足柄瘤蚜茧蜂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1年03期

7 席玉强;尹新明;李学军;许彪;张彦周;;豆柄瘤蚜茧蜂和广双瘤蚜茧蜂田间发生动态及田间繁育[J];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06期

8 加孜拉;蒋先龙;冯宏祖;;新疆南疆地区蚜茧蜂种类调查[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季正端;郑明义;杨树森;;河北麦田中常见蚜茧蜂的种类[J];河北农学报;1983年02期

10 田立新,杨莲芳,王瑞明,高申桂;棉田蚜茧蜂的初步观察[J];昆虫知识;198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洁;刘英杰;袁浩;崔亮亮;刘勇;;山东与河北麦田蚜茧蜂种类分布情况的比较[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2 王刚;;豫北蚜茧蜂的发生特点及对棉蚜的防治应用[A];华中昆虫研究(第6卷)[C];2010年

3 严福顺;侯照远;张瑛;陈雄;王琛柱;;二种蚜茧蜂的学习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初报[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耿军灵;陈家骅;杨建全;;温度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寿命和繁殖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5 张国安;关越;王庆海;;不同生境下蚜茧蜂与蚜虫和重寄生的相互关系[A];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顾丁;陈文龙;柳琼友;;甘蓝潜蝇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邵屯;刘春燕;陈科伟;陆永跃;曾玲;;前裂长管茧蜂对桔小实蝇的寄生效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张芝利;;温度对麦长管蚜的两种蚜茧蜂生物学影响的比较研究[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9 吕仲贤;杨樟法;胡萃;;玉米花粉和玉米螟幼虫期天敌螟长距茧蜂的营养关系[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10 秦启联;苗麟;李瑄;张寰;丁翠;徐世新;;离潜蝇茧蜂O. dissitus幼蜂的发育及其雌蜂的生殖潜力[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世辉 赵净刚;[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2 通讯员 杨宋;[N];大理日报(汉);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玉亮 高晓霞;[N];河北日报;2003年

4 李海霞;[N];云南科技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进雅;[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6 李成杰 蔡寒玉;[N];经理日报;2010年

7 李荣康;[N];东方烟草报;2011年

8 记者 姜兆华;[N];东方烟草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陈云芬 实习生 李思宇;[N];云南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段培灿 通讯员 邹文凤;[N];云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瑞霞;黑豆蚜内共生菌与可疑柄瘤蚜茧蜂寄主选择和后代发育表现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季香云;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影响因子及寄生对寄主生化代谢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懿君;宁夏中宁县麦蚜寄生蜂群落多样性及环境因子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5年

2 王斐然;寄主植物对烟蚜茧蜂生长发育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高连喜;黄色潜蝇茧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4 黄海广;茶足柄瘤蚜茧蜂扩繁技术的基础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5 曹林;可疑柄瘤蚜茧蜂对黑豆蚜的寄生选择策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董洁;两种麦田蚜茧蜂种群发生动态、活动温度阈值以及嗅觉行为反应的比较[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7 宋修超;烟蚜茧蜂对麦蚜及低温的适应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8 方永祥;冷藏及短时高低温胁迫对烟蚜茧蜂发育及生殖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9 李玉利;中红侧沟茧蜂对茄科寄主植物行为选择的初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10 李涛;烟蚜茧蜂与球孢白僵菌防治烟蚜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麦长管蚜和烟蚜茧蜂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68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5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