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素对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19 18:44

  本文关键词:中华淡翅盲蝽种群生物学—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素对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5年

中华淡翅盲蝽种群生物学—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素对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祝梓杰  

【摘要】:中华淡翅盲蝽Tytthus chinensis Stal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稻飞虱的一种常见天敌。关于其种群生物特性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素对其发育、存活和繁殖方面的影响还没有任何相关报道,而中华淡翅盲蝽同功能捕食者的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的种群增长、捕食特性等方面已有着比较全面的研究。因此本文运用生命表方法对中华淡翅盲蝽实验种群进行了研究,为理解农田生态系统中华淡翅盲蝽种群动态及其变动提供依据,同时为稻飞虱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1.温度对中华淡翅盲蝽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组建了5种不同温度(14、18、22、26和30℃)下中华淡翅盲蝽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4-30℃范围内,中华淡翅盲蝽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模拟符合Logistic模型;在18~30℃实验温度范围内,若虫期和卵期发育历期分别为9.1~16.8、6.0~24.2d。中华淡翅盲蝽卵、若虫和未成熟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3、9.5和12.4℃,有效积温分别为112.9、185.7和268.2日度。在实验温度范围内,26℃时中华淡翅盲蝽实验种群存活率最高(48%),在22℃时雌虫产卵量最高(231.2头/雌);种群趋势指数在26℃时最高为43.47,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在30℃最大,分别为0.169和1.180,因此,在26-30℃范围内最适宜中华淡翅盲蝽发育、存活及繁殖。 2.取食不同猎物对中华淡翅盲蝽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14L:10D,26±1℃,RH60±10%)研究中华淡翅盲蝽取食三种不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对其发育、存活及繁殖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取食三种不同飞虱的中华淡翅盲蝽若虫期、产卵前期和世代历期有显著差异。未成熟世代历期以白背飞虱取食的中华淡翅盲蝽最长(17.00d),以其他两种飞虱为猎物时相差不大。中华淡翅盲蝽卵期和若虫期存活率以取食灰飞虱最低,大约40%卵羽化成虫;取食其余两种飞虱羽化率较高,有47.5%卵羽化成虫。中华淡翅盲蝽以白背飞虱为猎物取食的雌雄比、单雌产卵量、净增长率最大,取食褐飞虱次之,灰飞虱最低;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以取食褐飞虱最高(0.148和1.16),白背飞虱次之,灰飞虱最低,说明以褐飞虱为猎物时,中华淡翅盲蝽种群增长潜能最大,最适宜其种群发育、存活及繁殖。 3.中华淡翅盲蝽对不同抗性水稻品种的适宜性:在实验条件下(14L:10D,26±1℃,RH60±10%)用褐飞虱作为猎物,研究四种对褐飞虱有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中抗的态平籼、敏感的秀水134、抗的IR64、高感的TN1)对中华淡翅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结果发现,IR64水稻品种上中华淡翅盲蝽卵孵化期最短(6.8d),在其他三种品种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若虫发育历期在四种水稻品种上没有明显差异。卵孵化率在IR64上最高,可达70%以上,在秀水134上最低,只有不到50%卵孵化为若虫。若虫期存活率在不同水稻品种间差异不明显。雌虫羽化率在TN1上最高,约31%卵发育为雌虫,在秀水134上较低,只有约18%卵发育雌虫。单雌产卵量在不同水稻品种有很大不同,在TN1上最高(376粒/雌),态平籼上最低(144粒/雌);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在TN1、IR64、秀水134和态平籼分别为0.140、0.133、0.117和0.116雌/雌/d,0.151、0.142、0.124和0.122倍/d,中华淡翅盲蝽试验种群在感虫水稻TN1和抗性水稻IR64种群增长潜能较高,说明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中华淡翅盲蝽发育、存活及繁殖影响是水稻与稻飞虱共同作用的结果。 4.基于MaxEnt模型的中华淡翅盲蝽适宜生境分布分析:结果发现中华淡翅盲蝽适宜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以及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群岛部分地区,即东洋区和大洋区北部群岛。同时,研究发现最热季度降雨量、6月份降雨量和月平均温差对中华淡翅盲蝽适宜性分布有重要影响;最热季降雨量大于500mm时,6月降雨量大于200mm,月平均日温差低于10℃,较适宜中华淡翅盲蝽发育、存活及繁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7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利勤;;不同温度和密度下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的功能反应[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5期

2 傅子碧,卓文禧;黑肩绿盲蝽的特性及其保护与利用[J];福建农业科技;1980年03期

3 刘浩官,彭文富,陈松恩,林丛;水稻叶鞘氨基酸、有机酸含量与稻飞虱抑食相关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1981年06期

4 李冠雄,吴荣宗,陈升枢;水稻中抗品种抗褐稻虱机制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5 曾玲,吴荣宗,冯成,李洁群;水稻品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褐稻虱的关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6 罗肖南;卓文禧;;稻田飞虱与天敌数量消长关系及其自然控制作用考查[J];昆虫天敌;1986年02期

7 杨瑞;张雅林;冯纪年;;利用ENFA生态位模型分析玉带凤蝶和箭环蝶异地放飞的适生性[J];昆虫学报;2008年03期

8 曹凤勤;刘万学;范中南;万方浩;程立生;;B型烟粉虱对三种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J];昆虫学报;2008年08期

9 陈建明,程家安,何俊华;温度和食物对黑肩绿盲蝽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J];昆虫学报;1994年01期

10 丁岩钦,,张占川;华北棉区玉米田三代棉铃虫种群动态及其对棉田发生为害的作用分析[J];昆虫学报;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强;曹辰兴;;无毛和有毛黄瓜幼苗抗蚜性鉴定[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2 梁朝巍;;江西省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天敌昆虫资源调查[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3 刘庆娟;于毅;刘永杰;马惠;张安盛;张思聪;李丽莉;门兴元;;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4 刘涛;张君亭;刘永超;门兴元;常志斌;李照会;;不同桃树品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桃一点斑叶蝉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5 程勤海;陆剑飞;陆志杰;董伟明;周惠平;;几种新型杀虫剂对晚稻穗部灰飞虱的防效及用药技术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5期

6 田震;;天堂寨风景区的生态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7期

7 王林,卫小玲;六安地区棉铃虫种群消长的自然调节因素量化指标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2期

8 杨玉武;张启明;赵桂娟;杜磊;曲爱军;;异色瓢虫二斑变种对猎物搜索行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9 田秋;丛斌;张海燕;董辉;;麦蛾茧蜂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10 吕芬;黄新动;翟秀英;;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海莉;徐荣;陈君;王霞;马维思;刘同宁;;肉苁蓉花序挥发物的化学成分分析[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2 黎明;黄明度;;柑桔生长量模型的研究[A];柑桔害虫综合治理论文集[C];1989年

3 王晓灵;张帆;;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控制能力的生命表方法评价[A];“回眸六十年,再创新局面”——北京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刊[C];2010年

4 黄丁山;李志胜;侯有明;;我国稻田昆虫天敌资源及其保护利用[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雷喜红;谢文闻;高灵旺;刘奇志;;腐植酸类物质对温室黄瓜根际线虫营养类群结构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建中;彭德良;;潜在外来入侵香蕉穿孔线虫在我国的适生性风险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靳勇;杨长举;华红霞;宫振;徐小玲;;野生稻转育品系对褐飞虱的抗性机制以及氨基酸含量与抗褐飞虱关系的初步研究[A];华中昆虫研究(第一卷)[C];2002年

8 王文毅;黄敏;李长军;王建源;薛小萍;杨洪昌;;山东省主要农林作物气象指标及农业气候区划研究[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2009年

9 杨坤;李恺;王群;张天澍;夏杰;蔡永立;;金樱子访花昆虫种类调查及其访花行为观察[A];2005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坤;李恺;张天澍;何祝清;蔡永立;王群;;天童国家森林公园连蕊茶开花及传粉生物学研究[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雨晴;黄荆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及其对棉蚜和菜青虫的生物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魏初奖;松突圆蚧在中国的适生性与风险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张苏芳;植物对斑潜蝇防御的多层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张旭;中国叶盲蝽亚科的系统学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盲蝽科)[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秀花;小麦、麦茎蜂及其寄生蜂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齐增湘;秦岭山系区域景观规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权秋梅;巫山淫羊藿的传粉生态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8 陈新美;稀疏群团状物种分布模型和抽样技术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9 杨海龙;库姆塔格沙漠地区野骆驼栖息地分析及气候变化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张雷;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造林树种/自然植被地理分布的影响预估及不确定性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梁全;水稻新材料及集成技术对褐飞虱控制效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万珊;柑橘粉虱对柑橘叶片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其遗传分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罗翀;秦岭山系重要保护哺乳动物生境评价与保护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娟;几种生物农药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作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苏;褐飞虱高毒力真菌筛选及固相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杜中修;火炬树适生区预测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入侵风险评估[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赵青;葡萄种质资源根瘤蚜抗性差异及其与根系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韩强;无毛黄瓜抗蚜性机理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马小蕊;几种生物农药对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刘爱华;新疆野果林苹果小吉丁与优势天敌生物学、生态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昌善;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Ⅱ.杂拟谷盗 Tribolium confusum(H.)的内禀增长能力(r_m)的研究[J];动物学报;1964年03期

2 钦俊德;昆虫与植物关系的研究进展和前景[J];动物学报;1995年01期

3 戈峰,李镇宇,谢映平,李艳芳;我国主要松树诱导抗虫性的一些规律比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赵玲,胡增辉,赵风君,张可文,陈学英,沈应柏;水杨酸甲酯诱抗黑杨对杨扇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罗晨,张芝利;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研究概述[J];北京农业科学;2000年S1期

6 杜寅;周放;舒晓莲;李一琳;;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鸟类区系的影响[J];动物分类学报;2009年03期

7 石建斌;李迪强;肖文发;;气候变化对鸟类影响:长期研究的意义(英文)[J];动物学研究;2006年06期

8 邓可京,杨琰云,胡成业;灰飞虱共生菌Wolbachia引起的细胞质不亲和性[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9 崔建平,仲泉,李文卓,严健,沈大棱;灰飞虱Wolbachia群体生物学的遗传特性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廖珊,康琳,陈小爱,叶鑫,李昌本;Wolbachia在灰飞虱体内的分布[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邢定生;[N];玉溪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朴永范;水稻、棉花害虫综合治理(IPM)技术转化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原媛;民国时期南方水稻螟害防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能乃扎布,照日格图;内蒙古的植盲蝽——(半翅目:盲蝽科)[J];动物学研究;1992年04期

2 田睿林,能乃扎布;内蒙古贺兰山盲蝽科二新种记述[J];昆虫学报;1999年01期

3 姜双林;甘肃省东部盲蝽科昆虫记述[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齐宝瑛,郑哲民,任洪宝,金洪,照日格图;后丽盲蝽属作为属级分类单元的DNA分子证据[J];动物学研究;2004年06期

5 李晓明;刘国卿;;叶盲蝽族系统分类学研究简史(半翅目:盲蝽科:叶盲蝽亚科)[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6 李晓明;刘国卿;;叶盲蝽族系统分类学研究简史(半翅目:盲蝽科:叶盲蝽亚科)(英文)[J];Plant Diseases and Pests;2011年05期

7 石凯;安瑞军;张宁;李媛媛;;内蒙古合垫盲蝽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8 能乃扎布,杨勇奇;内蒙古盲蝽科三新种和中国新纪录记述(半翅目:盲蝽科)[J];动物学研究;1994年01期

9 余金咏,吴伟坚,梁广文;中华微刺盲蝽研究概述(半翅目:盲蝽科)[J];武夷科学;2002年00期

10 李晓明;刘国卿;;红楔盲蝽属二新种及叶盲蝽族五新记录种记述(半翅目,盲蝽科,叶盲蝽亚科)(英文)[J];昆虫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国卿;陈晨;;跃盲蝽属的鉴定[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齐宝瑛;任洪宝;;盲蝽科昆虫核酸序列研究现状及Cyt b基因序列初探[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牛赡光;[N];山东科技报;2007年

2 华北油田公司华佳综合服务处园林植保中心 桂炳中 贾强;[N];河北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旭;中国叶盲蝽亚科的系统学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盲蝽科)[D];南开大学;2010年

2 齐宝瑛;盲蝽科部分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陆宴辉;盲蝽蟓生态适应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乐;内蒙古盲蝽亚科昆虫支序分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2 杜刚;中国杂盲蝽属(Psallus)及喀盲蝽属(Kasumiphylus)昆虫分类学研究(异翅亚目,盲蝽科,叶盲蝽亚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邱庆丰;内蒙古及邻近地区欧盲蝽属(Europiella)和斜唇盲蝽属(Plagiognathus)昆虫的分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通嘎拉;蒙古高原狭盲蝽族(Stenodemini Laporte)昆虫分类学初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宝爱萍;蒙古高原盲蝽族(Mirini)昆虫分类学初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祝梓杰;中华淡翅盲蝽种群生物学—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素对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中华淡翅盲蝽种群生物学—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素对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0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220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8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