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碳平衡视角下武汉生态控制区碳汇效能演变及调控

发布时间:2024-02-19 16:05
  文章以武汉市为例,由生态系统服务——碳汇的供需分析出发,基于碳氧平衡法剖析生态用地供需水平,从"供需水平及变化特征-总量与分区均衡关系-调控策略"3个层面探讨城市生态控制区优化调控策略,以期为低碳规划与生态控制线实施深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碳汇供给区年平均碳平衡贡献度约为15.23%,供给区内各类生态用地之间呈中低频度的相互转化,林地、耕地的碳汇能力较强; 2020年市域碳汇需求量为1458.21万t,因此,除研究区碳汇效能提升之外,要实现相对碳平衡首先应探索区域系统的层级责任体系问题。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碳汇供给区土地利用分布图

图1碳汇供给区土地利用分布图

通过遥感解译对生态用地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选取2006、2011和2016年为研究时间探讨生态用地与碳汇供给演变特征(图1)。选择通过云量筛选的植被丰富的生长季节(6-9月)3幅影像,利用ENVI、ArcGIS经预处理、基于CART获取规则的决策树分类[9]、类后处理及转移矩阵....


图2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堆叠图

图2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堆叠图

2006—2016年,碳汇供给区内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拓展,由12.66%上升为37.18%,而除水域外的各类生态用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图2)。使用年增长率描述各类生态用地的变化动态度(图3),建设用地、疏林、灌木林、草地和裸地年均增长率变化较大,分别为11.38%、-11.87%、....


图3各类用地变化的动态度

图3各类用地变化的动态度

图2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堆叠图碳汇供给区生态用地变化的结构特征通过转移矩阵(表1)进行转化情况说明。总结各类变化,主要有30.91%和14.10%的有林地、疏林和灌木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有林地、疏林和灌木林地、草地和裸地的转变幅度较大,各类生态用地之间主要呈中低频度的相互转化,基本....


图4各区标准生态用地供给变化

图4各区标准生态用地供给变化

根据《武汉市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中区域碳排责任进行分区合并与碳排放量近似分配,为统计一致将化工区和东湖区归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结合分区碳汇量计算得到各区碳平衡系数变化情况(表5),2006—2016年,各区自身碳平衡能力减弱,其中新洲区先减后略增,黄陂区减弱后基本趋于不变。200....



本文编号:3902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902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a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