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传统乡村聚落平面边界形态的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5 19:32
   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场所,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场所。乡村聚落边界形态是乡村聚落形态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乡村聚落和外界自然的相互关系。本研究由建筑单体平面轮廓所构成的聚落总平面图视角出发,来探讨聚落边界的形态特征。本文将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理论与计算几何中的凸包原理相结合,借助计算机编程,通过Delaunay三角网求取聚落建筑之间的影响距离,通过在影响距离以内的两两建筑之间的凸包叠加来求取聚落的公共空间进而提取其边界轮廓。本文选取了浙江省内50个聚落样本,按照上述方法求取其聚落边界图形,进而求取其最小外接矩形的长宽比和形状指数进行数理统计,对聚落边界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和总结,挖掘其形态规律。本研究旨在探寻乡村聚落边界形态界定的新方法,丰富乡村聚落的量化研究;对于传统乡村聚落的研究与保护以及乡土建筑设计、改造与新建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启示。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2.29
【部分图文】:

图5-4南旺古镇聚落空间形态


时在对聚落边界进行形状指数的求取时,需通过三个指数的加权平均而求得一个??综合指数,其加权比重的选取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聚落边界的形态研究是聚落形态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1-3),本文??以纯形态的视角去界定和分析聚落的边界形态。运用外部空间理论与凸包原理来??界定聚落建筑之间的积极、半积极和消极的空间,回归空间的本质。借助计算机??编程辅助,通过聚落建筑之间外部空间的叠加提取聚落的边界,使得结果更加客??观而简便。综合运用边界图形的外接矩形和形状指数等方法,对乡村聚落的边界??进行量化界定、分类和总结,挖掘其形态规律;旨在探寻界定乡村聚落边界的新??方法,丰富聚落形态研究体系。此外,通过求取的边界可以相应界定聚落的公共??空间、提取处于不同尺度的聚落边界图形之间的边缘空间等,进而为后续的研究??1常禹.长白山森林景观边界的定量判定及其动态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1:?54??2王红梅

图1-3聚落整体形态解析图


1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聚落平面形态边界图形的设定??2聚落平面形态边界图形的设定??2.1聚落的公共空间与边界??芦原义信提到了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P空间),与之相对的是无限延展的自然空间,可以认为是消极??空间(N空间);他指出“对空间论来说,就是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的观点”(图2-1);?“当建筑只有一幢时,建筑成为雕塑式的、纪念式??的;建筑达到两幢时,二者之间就开始有封闭的干扰力量起作用,由于建筑从一??幢成为两幢,从两幢成为群体,或是由于平面上有复杂的凹凸,那么建筑外部存??在的空间就容易形成积极空间以及内部的P空间渗透出来的PN空间1?(图2-2、??图?2-3)?〇?”??

图2-1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1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聚落平面形态边界图形的设定??2聚落平面形态边界图形的设定??2.1聚落的公共空间与边界??芦原义信提到了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P空间),与之相对的是无限延展的自然空间,可以认为是消极??空间(N空间);他指出“对空间论来说,就是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的观点”(图2-1);?“当建筑只有一幢时,建筑成为雕塑式的、纪念式??的;建筑达到两幢时,二者之间就开始有封闭的干扰力量起作用,由于建筑从一??幢成为两幢,从两幢成为群体,或是由于平面上有复杂的凹凸,那么建筑外部存??在的空间就容易形成积极空间以及内部的P空间渗透出来的PN空间1?(图2-2、??图?2-3)?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天蓉;吴宁;俞婷;;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参数化规划方法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5年12期

2 谭兴业;陈彦光;;基于邻域扩展量化法的城市边界识别[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10期

3 胡最;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特征[J];地理学报;2015年10期

4 倪书雯;贺勇;孙姣姣;;基于空间句法的鄣吴村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J];华中建筑;2015年10期

5 李飚;郭梓峰;季云竹;;生成设计思维模型与实现——以“赋值际村”为例[J];建筑学报;2015年05期

6 韦松林;;村落景观形态实验性分形研究——以云浮大田头村为例[J];广东园林;2015年02期

7 孙莹;肖大威;;认同区分——梅州客家传统村落边界空间的社会内涵[J];小城镇建设;2015年04期

8 陈喆;姬煜;周涵滔;陈未;;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的中国传统村落演化适应发展策略研究[J];建筑学报;2014年S1期

9 袁媛;肖大威;黄家平;冀晶娟;;传统村落边界空间保护初探[J];南方建筑;2014年06期

10 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童磊;村落空间肌理的参数化解析与重构及其规划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浦欣成;传统乡村聚落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孔雪松;基于元胞自动机与粒子群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D];武汉大学;2011年

4 袁野;城市住区的边界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李哲;建筑领域低空信息采集技术基础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周心琴;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绚;传统堡寨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常禹;长白山森林景观边界的定量判定及其动态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君;基于MCE-CA模型的城市扩展及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2 冯蕾成;基于空间句法指导下成都平原农村聚落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苏梦晞;传统高密度山地聚落道路空间尺度控制[D];湖南大学;2016年

4 孟晓东;乡土聚落边界景观形态特征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5 王龙;胶东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范小蒙;秦岭北麓西安段乡土景观营造的环境学途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博怡;基诺民俗文化中心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探索[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8 苏婕;王禹古村聚落与民居形态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9 宋爽;中国传统聚落街道网络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认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周晓珍;太行山区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演变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92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92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0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