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探讨

发布时间:2014-08-12 20:03

  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快速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适应新时期企业对人才的新要求,中职学校要改革教学方式,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校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实践基础上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做出了一定的研究,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实施职教攻尖,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部《关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可以说,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是促进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学校通过市场调研和与企业的沟通,可以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转而又设置,适应目标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校企双方从理论教学、工作实践、职业素养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校企双方可通过沟通设置有利于双方的课程设置,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中职院校真正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需求,使职业院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
  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中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快职业教育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了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要的任务之一,当前的社会要求使得中职学校急需一批有着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中职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专职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又可以将学校的骨干教师安排到企业中去锻炼、是教师能到及了解到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还可以向一线人员了解相关经验,实现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 不断得到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发展。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提高机械加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竞争力。
  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不能学有所用,很多知识不能通过实践得到锻炼,动手能力的缺乏也使得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学生通过边学边做,在实践中学习,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更进一步来讲,工作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方式以及文化。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就业竞争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职机械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当前几乎所有的中职学校都已经或正在进行校企合作。各校都积极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开展“订单式”培养,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这一定的问题:第一,学校作为教学单位,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设置需要较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配置时间也决定了学校并不能对课程进行过多过快的改动,不能及时跟上企业和社会的步伐。从另外的方面上讲,中职学校的科研能力不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第二,有些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即便是有这样的需求,企业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寻找合适的人才,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缺乏相应的热情。第三,政府方面没有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只是由学校和企业自行进行,缺乏引导和监管的合作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在校企合作的事情上也不够重视,比如对开展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职业学校支持不够,没有加大资金投入,制定专门的奖励政策和舆论导向。
  三、机械加工专业教学中如何开展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1.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促进校企合作。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要靠学校自身寻找企业去磨合、摸索,校企双方内在自发、自动的合作因素还十分有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学校的共识, 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以及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还几乎是零。校企合作要得以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借助政府的宏观指导、协调与政策导向功能。通过制定和出台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通过法规调节以形成保障体系, 激发企业内在需求动力,进而促进校企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
  2.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根本上是中职学校的头等任务,在这一方面我校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通过研究制定出了具体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模式类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课程编排、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评价考核、实习就业安排等细则。在实践过程中,创立了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结合、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双师资的结合、课堂和现场双场所的结合、课堂学习和现场学习双过程结合的三结合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在以下方面实现了突破:第一,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需求。
  在校企合作中,一方面与企业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另一方面调动企业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中来。学校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培训和科研开发提供有关的师资、场地和教学设施设备等便利条件。同时,主动适应企业需求,对企业进行对口支援。第二,工学结合实现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学生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通过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融通。“双证”融通的培养方式将学历教育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职业资格考证的“应知、应会”内容融为一体,使“双证”融通成为学生的就业“名片”,获得企业的青睐。第三,工学结合实现“双师”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融合企业技术能手和骨干走上讲台,把实践经验、行业发展、工程实践最新成果带进课堂,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而学校教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与协作,带动了一批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双师型”教师。
  3. 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确立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开放的、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的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和科技创新活动。加强人文教育,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坚持以引导为主、限制为辅的原则开展学生工作,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本文编号:1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1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a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