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银行视角下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5-02-19 21:21

章理琛 周萌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话题,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方相关联。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但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因此本文结合此次对溧阳市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的走访调,试从银行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就银行业内竞争、成本收益、风险控制与监管、信用制度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银行竞争 风险控制 信用制度

一、          引言

根据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状况来看,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主要资金来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98.7%来自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的狭窄,正是融资难问题的表现之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受溧阳金融业发展限制,溧阳企业形成了以银行贷款为主,向担保公司担保为辅的融资渠道。因此,银行视角仍是本文的对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探究的切入点。

据江南银行数据统计,溧阳近80%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贷款问题,而即使得到贷款的企业,其中90%以上也存在转贷问题。各地政府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然而政策却未能得到良好落实,主要是在针对性、可操作性上有所欠缺,未能细化。政府、银行与企业未能协调合作,空有口号,实际上却表现出了“有款放不了,想贷贷不到”的矛盾现象。

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解决温州中小企业多但融资难、民间资金多但投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改革方案以整合规范民间资本为核心,出台了包括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在内的12条实施细则,对其他地方的金融改革有所启示。本次调研中我们也走访了溧阳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了解了其作为中小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的业务特色和优势,以及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本次调研我们走访了近年在溧阳发展较快的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学习了这家本土银行的经营,也为本次调研拓展了思路。作为由常州市五家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组建的本土化银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将市场准确定位在“服务三农”上,充分利用地缘和人缘优势,扎根县域,网点覆盖每一个乡域;充分运用前期积累的当地人脉,提高审核效率。银行总部设立于常州,有效地缩短了决策链的长度,增大了变通余地。同时由于客户面广,规模大,积少成多,有利于口碑的积攒,,在当地形成了良性的借贷循环。

针对面广量大的200万元以下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专门制订了微贷操作办法,放开权限、压缩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形成了具有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显著特色的小企业信贷服务流程。对于特殊产品贷款,如科技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采取特殊的审批流程,额度单列,利率最低可放至基准的优惠政策。

针对中小企业资产权属不明、抵押担保难以落实的现状,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开发中小企业特色信贷产品,形成了以融意贷品牌为核心的一系列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推广商票业务,设计中小企业厂房按揭贷款机械设备置业贷款等信贷产品和科技贷款等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设计的信贷产品等。

万元至5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公司客户,微贷中心三农客户经理专门营销、服务于贷款金额200万元以下的微小企业客户和三农客户,而5000万以上大额公司客户由营业部、个别支行与公司部公司客户经理实行AB角共同管理。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在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同时也为自己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根据英国《The Banker》杂志2011年度排名,江南银行位列全球银行业1000强第551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树立典范,也为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处理方式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三、银行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1.银行业竞争缺乏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且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企业资金需求升高。而由于资本市场尚不完善,融资渠道少,银行信贷仍为资金主要来源。增加的资金需求与有限的资金来源造成贷款的卖方市场,使银行有机会选择贷款客户。

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业存在垄断现象。我国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在信贷市场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虽然随着中小银行和外资银行的逐步进入,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有所下降,但在总体上仍处于垄断地位。20032008年,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全国金融机构信贷资产中所占有比例一直处于50%以上。

银行业缺乏竞争对中小企业融资主要带来两方面影响。一是所造成的信贷歧视降低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大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区别对待,更愿意为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特别是对占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王明虎(2010)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和治理结构问题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具有很大的偏向性,过于关注偿还风险,而忽视了对一些有盈利但存在一定风险的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支持。二是因竞争缺乏,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规模歧视直接表现为,企业规模越大,其议价能力越强,带获得的贷款优惠也越大,中小企业在资金缺乏情况下更受贷款利息困扰。此外,商业银行业垄断利用经济或其他手段对金融产品创新、产品定价以及资金的市场供求状态实行排他性控制、限制竞争(杨大光,2004),不适度竞争、不规范经营现象普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时有诸多附加条件,存在搭售产品、配比存款等不正当手段,变相加大了贷款成本。

2.银行对成本与收益的考虑,给中小企业贷款“不划算”

商业银行为理性经济人而非民政部门,经营过程追求利益最大化,贷款也需考虑成本与收益。由于我国实行利率管制,在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利差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利息收入是中国银行业的利润重要来源。2012年上半年,央行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降低贷款利率同时准许存款利率上浮。面对利差空间压缩带来的资金成本上升,银行将利润获取转向贷款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伴随着2012年央行两次降息的,是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不降反升。根据渣打银行发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报告,认为利率上浮的企业比例从第一季度的22.7%升至44.6%

从交易成本来看,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频率高,对其信贷风险的审核等内部流程与大型企业类似,每笔贷款的交易成本与大企业差别不大,但单位贷款交易成本相对高,小企业贷款业务收益性不及大企业。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形成银行坏账,带来不良贷款率成本,也打击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3.银行风险控制加强,业内监管约束严格

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加紧了风险控制管理。由于中小企业持续能力不强,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借贷风险较大。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明确会计制度。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会产生“逆向选择”现象,企业仅提供利于贷款的信息,回避不利的信息。银行无法获得企业有用信息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准确判断,从而拒绝贷款。

2003年我国成立银监会以加强对银行风险管理,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是银行监管两个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已成为银行业审慎监管的核心和国际标准,通过资本约束限制信贷行为,稳定金融体系。受资本充足率监管约束,商业银行倾向收益率高、风险权重低的资产,对新增贷款严格把关,以降低信用风险,造成对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贷款的缩紧。从不良贷款率来看,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大大超过了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拉高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水平。虽然近期银监会放松了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质表现出外松内紧的政策,整个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仍呈现萎缩状态。

殷孟波和贺向明(2003)认为商业银行在经济环境和监管部门的约束下贷款约束过度,阻止了不合理贷款同时也阻止了合理贷款,表现为:银行经营策略约束,贷款倾向大城市、大企业、优势行业;贷款审批权集中过度,减小了推荐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约束过严,导致信贷人员“慎贷”,同时挫伤了工作积极性;贷款审查约束,审查程序严格,强调担保、抵押品。

4.信用制度缺乏加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阻碍金融创新

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无法获取报表等实际数据,良好的信誉制度和信用环境的缺失更使考察企业信用成为难题。放贷后,由于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对企业借款后续追踪监管不足,导致银行风险大大增加。诚信缺失不仅是反映出的银行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需要反思的。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信用信息的不公开,导致企业不考虑后果行事,信用意识淡薄。尤其是2011年温州中小企业老板的落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让银企关系因信用问题进一步恶化,收紧对中小企业贷款。

另一方面,由于信用制度的缺乏,无法收集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用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工具难以在我国广泛创造与应用,限制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金融工具的创新,降低了企业融资的可能性。

四、政策措施建议

1.增设中小型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

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依然将银行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但出于风险的考虑,大型银行对于发展中企业贷款的态度比较保守。中小型金融机构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拥有更多的地缘人缘优势,更易获得中小企业的“软信息”以了解其经营状况并评估风险,而且运营成本较大型机构低,适合与中小型企业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同时,为了丰富自身信贷产品种类也为了减少中小银行的放贷压力,大型银行可以推出适合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并设立相应的下级金融机构,使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速不低于贷款总量的平均增速。比如开展股权融资、股权出资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业务,这样可以在丰富融资途径的同时,充分利用大型银行资产丰厚的优势。

2.优化信用制度环境,建立新的信贷模式

制定适应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以合理筛选客户并实施风险定价。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调整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同时,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票据业务和同业拆借,对中小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提供承兑担保业务。

其中,从海外兴起的“信贷工厂”模式,已经被国内数家银行引进。“信贷工厂”中,银行像工厂标准化制造产品一样对信贷进行批量处理。具体而言,就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设计、申报、审批、发放、风控等业务按照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批量操作。在“信贷工厂”模式下,信贷审批发放首先要做到标准化;在贷款过程中,客户经理、审批人员和贷后监督人员专业化分工;最后,为了监控风险采用产业链调查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借贷企业进行交叉印证 。打破了传统银行以客户为主导、精细风险管理的公司业务与以产品为导向、批量风险管理的个人业务之间的明确界限,“单线审批,直接授权”,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可以很快获得贷款,不符合标准则不能获得贷款。

3.强化贷后风险管理,向政府寻求风险补偿

明确尽职免责,加强贷后审核机制,把重点放在贷后而非在贷前过分约束贷款,动态跟进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核销不良资产,最大程度保证中小企业贷款可以安全回收。

此外,银行可积极向政府机构寻求帮助,引导政府建立有效的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由于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而产生的风险进行补偿。

4.银行提高社会责任,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重视,制定有效率的激励机制

对银行来说,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风险高,具有零售贷款性质,因此长期以来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不积极。而大部分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一步一步发展而来,中小企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在其发展初期对其加以扶持,那么在其发展壮大成为大型企业之后就会对银行带来利益,有利于银企间建立密切联系。所以,商业银行应该适当地放长目光,理性增加对“潜力股”的支持力度。同时关注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特别是新兴行业、科技行业与妇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等特殊的领域,避免对中小企业抽贷,建立扶持行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银行还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的鼓励,激励从事该方向工作的人员,可以在业务总量、业务收益额、操作过程质量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增加其工作收入,充分调动积极性。这样能够有效保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明虎.银行业竞争、信贷歧视和上市公司银行借款融资差异[C].16届中国财务学年会论文集.2010

[2]张琦,陈晓红,蔡神元等."规模歧视"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基于湖南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J].系统工程,2008,26(10)

[3]张惠,陆岷峰.中国商业银行垄断程度的判断与充分竞争的对策[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3(3)

[4]曾庆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探析[J].经济视角,2011,(25)

[5]殷孟波,贺向明.存款激励与贷款约束--四万亿存差生成的制度分析[J].财经科学,2003,(4)

[6]李东卫.从银行角度看中小企业融资[J].财会学习,2009,(3)

[7]田甜,孟颂程.基于银行角度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8]吴敏敏.银行供给视角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0,(11)



本文编号:15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b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