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日本韩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融资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4-12-22 09:26

 

【摘要】 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推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力量。其不仅能在国民经济的循环过程中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强化市场的竞争活力、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研发出许多技术创新成果,而且由于其富有旺盛的活力和灵活的经营方式,从而也能大大削弱垄断体制和垄断行业的强度、扩大消费者的权益、填补大企业放弃生产的而又是国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低附加价值商品的空白,等等。因此,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提供者和一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更是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推进器”。但是,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均较小,生产设备和技术滞后,资金和人才相对匮乏,经营渠道不够通畅,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由此导致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其中最为普遍、最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是资金融通问题,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相关人士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日韩两国分别属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同时也都属于拥有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的国家,其中日本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韩国中小企业的比重在企业总数中占95%以上,其数量庞大程度可见一斑。日韩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其中有的发展成为大企业及财团或财阀企业,这与两国对各自的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以及采取了有力的扶持政策是不开的,尤其是帮助中小企业较好的解决了最大难题——资金困境,在金融扶持政策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日韩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虽然在某些经济发展阶段曾出现过失误,存在不足之处,但总体上看还是较为成功的、有效的。我国也是属于拥有中小企业数量较多的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发展迅速,它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信息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及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等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同时还面临着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所以,正确认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了解和分析日韩两国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经验及教训,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又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人选定日韩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与分析,首先对中小企业及其融资概念进行了界定,论述了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及作用、融资模式及其主要特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状况,并探讨和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及主要观点等。其次,分析了日韩中小企业的发展及作用。重点论述了日韩两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主要特点、地位与作用及政策的演变等。从日韩中小企业发展史看,两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虽然较为重视,采取了积极的促进发展政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其相关政策还是有时彰显的较好,有时显得考虑不够周全,使其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均说明一种完善政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过程,只有在政策执行中不断的加以总结、随着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与充实,其政策才能更加到位。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关键是,是否能及时发现原有的政策与形势变化的不相适应的症结所在,及时加以纠正与调整,政策的效能才能实现最大化。第三,论述和分析了日韩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本人认为,日韩中小企融资体系是随着其经济发展变化及国力的增强而不断的得以强化和完善的,即更加规范化及效率化,这种融资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便利。第四,对日韩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进行了分析,即两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较为相似,但在个别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两国还是有所区别,如日本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要远比韩国通畅,此种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也高于韩国等,而韩国中小企业对政府的政策性融资依赖性较强,扩展直接融资的基础与环境不如日本。第五,论述了日韩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包括其融资政策的形成与演变、各自的特点以及未来融资政策的发展趋势等。认为,日韩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均是推行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方针,这种能融资政策的选择与两国的经济发展及整体企业政策密不可分,未来两国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发展方向将会逐渐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而间接融资比重会逐渐下降。第六,对日韩中小企业融资进行了比较,并评析了两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效果,即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其中包括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及变化因素、融资体系的特点及风险、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融资模式对金融市场及宏观经济的影响、融资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接着,对日韩中小企业融资效果进行了评价,其中包括对正面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等。第七,在总结分析日韩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正在加大,从政府的角度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体系及担保制度的建设,同时中小企业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作用; 融资体系; 融资模式; 启示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无论该国的经济制度属于何种类型、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何种程度,都会拥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群体,这是十分客观而又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中小企业分布经济领域的各行各业,形成强大的企业群体,成为推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力量,发挥着大企业或跨国企业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在国民经济的循环过程中促进经济的稳定成长,不断强化市场竞争的活力,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研发出许多技术创新成果;特别是中小企业旺盛的活力和灵活的经营方式,大大削弱了垄断体制及垄断行业的强度,扩大了消费者的权益;填补大企业放弃生产的而又是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低附加价值的商品;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等等。因此,中小企业可称为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提供者和一国经济增长原动力,是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推进器”。一个国家拥有的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状况如何,直接会影响到该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进程、综合国力的提升及其在国际社会上的政治经济作用的发挥。
但是,长期以来与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不相对称的是,其生存的环境一直较差,创业和守业较为艰难,经营运作的失败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设备及技术滞后、资金和人才相对匮乏、经营渠道不够通畅,抗风险的能力较弱,等等,最终导致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其中最为普遍、最为困扰中小企业的难题就是资金融通问题,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学术界相关人士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韩国则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他们均属于拥有中小企业数量较多的国家,其中日本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同时韩国的中小企业也一度占其企业总数的 99%,中小企业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日本和韩国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与壮大,乃至其中有的发展成为大企业或财团或财阀企业,这与两国对各自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扶持与支援政策是密不可分的,虽然其在某一经济发展阶段推行的相关政策也曾出现过失误,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影响,但总体上看,其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还是成功的。

 

1.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本论文主要是研究国际上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依据,中小企业在一国社会、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企业融资相关理论的分类,主要论点等;特别是深入研究了日本、韩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他们与国际划分标准乃至他们之间有无区别;两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与模式是如何演变的,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他们融资的渠道选择,并对两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了其融资效果,从中总结出共同点以及不同点、产生的效果如何等,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哪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以及今后应该采取的对策建议。
具体研究对象是:
第 1 章为导论。本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主要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归纳了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 2 章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般分析。论述了中小企业及中小企业融资概念的界定、中小企业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的地位与作用、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及主特点,以及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与模式地选择等。
第 3 章为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理论。主要介绍及分析了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相关理论,一是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其中包括净收益(NI)理论、净营业收入(NOI)理论、传统折中理论;二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包括 MM 理论、修正的 MM 理论(米勒模型)、权衡理论;三是新资本结构理论,包括代理成本理论、权益资本的代理成本理论、激励理论、新优序融资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四是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包括现代企业融资理论的基本观点、现代企业融资成长周期(低迷期、青年涨升期、反动期、壮年涨升期、老年涨升期、下跌幼年期、中间反弹期、下跌壮年期、下跌老年期)。
第 4 章为日韩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作用。 分别论述和分析了日本和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作用、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及其特点等。

首先,对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从二战后的初期开始论述的,即1945——1954 的 10 年间,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之后日本政府为进一步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开始制定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但到 1973 年受石油危机的冲击,其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为此日本及时调整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开始转向发展节能型产业等。进入 80 年代以后,日本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及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保持较为旺盛的发展势头。

 

第 2 章 中小企业及其融资的一般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中小企业的含义
中小企业一词的出现,最早可追朔到 19 世纪末期,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成功,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大工业体系及现代商业体系的迅速形成,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相比无论在规模、生产能力还是在效率和竞争力等方面均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其在经济发展中取代了中小企业的主导地位与作用。也正是如此,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由大企业相对应才出现了中小企业的称呼。确切地讲,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与大企业相对而言的。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小企业呢?理论上讲,中小型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及劳动对象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即人员规模、资本规模及经营规模等均相对较小的经济单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中、小三种企业类型的划分,但在确定大中小企业的标准上,还没有使用一个相对固定性统一的标准,所以就出现企业所处的地域、行业和时间的不同,其划分的标准也有所不同,所以中小企业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大多数国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规范中小企业界限, 例如,美国和英等就是采用此种做法,而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则直接采用定量标准来定义中小企业。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的调整,建国初期是按照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的多少来划分的;1962 年改为按拥有职工人数的多少来划分;1978 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修改了划分标准,以综合生产力为准;1988 年改为根据不同行业的特征、按照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价值来划分。之后,,将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定为,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日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是不同的,1940 年日本是以职工人数来划分的,其中拥有职工人数少于 100 人的均视为中小企业。1946 年,日本政府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经济,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的扶持范围,把中小企业的标准定位拥有职工 200 人以下,1950 年,开始采用职工人数和资本金额两个指标作为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进一步将职工人数上限提高到 300 人。

 

2.2 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2.1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中小企业分布广泛而富有活力。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中小企业在大规模生产和拥有技术及财力等方面比不上大企业。但在创造就业机会、推动企业创新、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还是有其独特优势。下面以德国为例加以分析:
一是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制造业增长前景平淡,通常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是在德国,制造企业中的中小型却富有强大的活力和朝气,它们在产品生产中创造了许多品牌产品——“德国制造”,在世界享有盛名。这不仅扩大了德国的产品出口,为国家赢得了荣誉,而且也向外进一步宣扬了德国,加深了世人对德国的认知,
二是扩大了就业机会。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爆发金融危机时,对欧洲等发达国家冲击较大,笔耕文化传播,但由于德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较为夯实,使其抗拒危机的能力大增,不仅金融危机对其冲击面较小,而且也是欧洲恢复最快的国家。2005 年到 2010 年,德国新增就业人口 180 万人,这些工作岗位全部由中小企业创造。2010 年,德国公共事业和大企业减少了 17 万个工作岗位,而中小企业却创造了67 万个就业岗位。2011 年,德国的失业率为 6.6%,创 20 年来最低。
2.2.2 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处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是大企业无法完全替代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2.1 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使市场经济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市场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市场的培育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特点是经营灵活,通过以市场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可以减少垄断行为,有利于形成竞争型的市场经济。

 

第 3 章 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理论............ 30
3.1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 30
3.1.1 净收益(NI)理论。 ................ 30
3.1.2 净营业收入(NOI)理论 ............ 31
3.1.3 传统折中理论 .................. 32
3.2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33
3.2.1 MM 理论 .................... 33
3.2.2 修正的 MM 理论(米勒模型) ....... 36
3.2.3 权衡理论 ........................ 37
第 4 章 日韩中小企业的发展、作用及政策分析.... 45
4.1 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作用及政策........... 45
4.1.1 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及主要特点 .......... 45
4.1.2 日本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 50
4.1.3 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及特点 ........ 51
4.2 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作用政策 ............. 56
4.2.1 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 56
4.2.2 韩国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 59
4.2.3 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及特点 ......... 62
4.3 小结 ................................... 66
第 5 章 日韩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69
5.1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69
5.1.1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形成的背景及动因 ...... 69
5.1.2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演变及特点 ......... 70
5.2 韩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74
5.2.1 韩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形成的背景及动因 .... 74
5.2.2 韩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发展及特点 ........ 76

5.3 小结 .................................... 83

 

第 8 章 日韩中小企业融资的比较与评析

 

8.1 日韩中小企业融资的比较

8.1.1 日韩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及变化因素的比较
8.1.1.1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
韩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基本相似,也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不仅对银行的金融支持依赖性较高,而且对政府的扶持与支援政策表现的过度依靠,据统计,2008 年韩国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拥有率仅为 21.4%,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比例为 74.7%,其中从业人员 20 人以下的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占企业资金总量的 20.1%,而从业人员 300 人以上的企业自有资金占企业资金总额得 42.6%,较雇员 20 人以下的企业高出二十二点五个百分点,同时从业人员 20 人以下的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比例为 77.5%,而从业人员300 人以上的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比例为 67.2%,较雇员 20 人以下的企业低十点三个百分点。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无论是日本中小企业还是韩国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对其融资方式影响较大,即企业规模越小,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比例就越高,而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比例则越小,这是日韩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共同点。此外,日本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的拥有率要比韩国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拥有率高一些,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中韩国中小企业又远远高于日本,这说明,韩国中小企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依赖性高于日本、韩国的中小企业如果没有政府在资金等方面的鼎力支持,其中多数会很难生存与发展下去,这也是韩国中小企业生命力较脆弱、负债率较高的主要原因。第三,在直接融资形式中,日本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在其整个融资中的比重要高于韩国中小企业。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 年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中,直接融资的比重为(二板市场融资)4.1%,同期韩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直接融资的比重为(二板市场融资)3.3%,较日本低于零点八个百分点,两国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中相差不大,表明日韩中小企业的债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市场培育及功能较为接近,其与美国相比还相差甚远,目前,美国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率 18%左右,其中包括从亲朋好友借款占 13%,证券及债券等融资占 5%左右。

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等政府所属金融机构、都市银行和地方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协会等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等创业投资机构共同构成了日本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由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活动能力太低,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所以,中小企业高度依赖从银行多的贷款,政府所属金融机构是由日本政府提供资金或由政府提供债务担保,原则上不接受存款的非盈利性金融机构,个别的也参与了少量的私人资本,但资金主要来源自政府。政府的金融机构的作用之一就是对中小企业从一般的金融机构难以筹措到的设备资金和企业复兴所需要的长期流动资金提供信贷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第 9 章 日韩中小企业融资对我国的启示

 

9.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1.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根据 2008年上半年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贷款份额只占银行总贷款的 15%,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平均水平是 2%,而中小企业却达到了 11.6%,贷款风险偏高是中小企业的明显特征;2009 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小企业贷款占我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 8.5%;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反映出一个问题,政府融资占中长期贷款的 70%,中小企业只获得贷款的 10%~15%左右。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中小企业贷款难成为它们发展的瓶颈。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化、中小企业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创业与发展的融资需求将会明显剧增,所以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亟需改进,而融资的多样化必将成为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从目前看,中央政府虽然正在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并已在 100 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但还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城镇化的推进,还会孵化出大批新的中小企业。面对这种局面,相关部门应加以认真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及有力措施加以应对。

究其原因主要是:首先,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建立和发展、金融市场开放及金融工具创新等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比,仍然显得缓慢而滞后;其次,我国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社会诚信缺失严重,金融市场的利率还未完全放开,直接融资门槛较高,债券市场不是很发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成因。另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虽然趋向多样化,但各种渠道的畅通使用还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以理顺与完善。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较为严重,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商业银行为降低贷款风险及“道德风险”,必然会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少、次数多的现象也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从而影响它们对中小企业放宽方面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张修翔.  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之作用[J]. 中国外资2012(06)
[2] 刘宗歌,李小军.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国内外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导刊2012(01)
[3] 陈小玉.  日本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 理论界2011(04)
[4] 黄勇.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2011(01)
[5] 李惠中.  健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思考[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08)
[6] 吴钒,杨旸.  日本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经验与启示[J]. 商业经济2010(01)
[7] 石其宝.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制度安排与绩效:日本的经验分析[J]. 特区经济2009(08)
[8] 张乃丽,崔小秀.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有效性分析——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交叉融合[J]. 现代日本经济2008(05)
[9] 尹非,杨望成.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10] 黄嘉聪,郑涵尹.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12)



本文编号:10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0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