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我国通货紧缩背景下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4 05:06
  本文通过对西方货币政策无效论的主要流派及其对判断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适用性问题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现实情况进行深入的剖析,指出在通货紧缩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仍然有效。然后,在对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失力的表现进行轮廓性描述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传导的内部和外部环节分别对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失力的深层原因进行剖析,指出我国货币政策失力的原因内部主要在于中央银行对经济金融形势判断的失准和政策操作的滞后,外部在于社会公众不稳定预期的根本性制约。最后,针对造成货币政策失力的原因主要围绕金融体系内部的问题有重点地阐述了对策建议,并指出要根本上解决货币政策失力问题需要多种相关政策的配套。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 引言
2 、 西方货币政策无效论及质疑
    2.1 西方货币政策无效论的主要流派
        2.1.1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
        2.1.2 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有害论
        2.1.3 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无效论
        2.1.4 内生货币理论
    2.2 西方学说服我国的水土吗
        2.2.1 我国是否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2.2.2 货币主义不是灵丹妙药
        2.2.3 预期是完全负效应的吗
        2.2.4 货币并非完全内生
    2.3 关于西方货币政策无效论的若干结论
3 我国货币政策失力的表现
    3.1 政策工具对操作目标的影响力出现衰减
    3.2 中央银行对中介目标的调控显得力不从心
    3.3 最终目标对货币政策取向出现逆效应
4 我国货币政策失力的原因剖析
    4.1 内部传导(中央银行-金融传导中介)
        4.1.1 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层面上的传导障碍
            4.1.1.1 货币政策工具由于自身缺陷或外部基础不健全而难以自如地运用
            4.1.1.2 基础货币存在紧缩性趋势
            4.1.1.3 中介目标定位及判断标准难以反映实际货币流通量
            4.1.1.4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实际定位的模糊抵消了政策效应
            4.1.1.5 形势判断和政策操作滞后
        4.1.2 货币政策在金融机构层面上的传导障碍
            4.1.2.1 商业银行所有权约束软化使其缺乏利润最大化的动力机制
            4.1.2.2 缘于外部冲击而被过分强化的风险意识使商业银行形成“恐贷”心理
            4.1.2.3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不恰当抑制了商业银行基层分支机构的积极性
            4.1.2.4 经济金融结构不对称造成资金供求失衡和错位
        4.1.3 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层面的传导障碍
            4.1.3.1 货币市场发展滞后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4.1.3.2 资本市场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复杂性
    4.2 外部传导(金融部门-实体经济)
        4.2.1 货币政策供应量途径的外向传导因需求主体的影响而产生了较强的梗阻
        4.2.2 利率路径因微观经济主体对名义利率缺乏弹性而使货币政策的效率受到损失
            4.2.2.1 IS曲线斜率与货币政策
            4.2.2.2 我国IS曲线的形状描述
                4.2.2.2.1 受预期因素影响我国公众的消费倾向持续降低
                4.2.2.2.2 我国公众消费的利率弹性偏小
                4.2.2.2.3 投资主体的投资名义利率弹性较小
            4.2.2.3 陡峭和IS曲线对货币政策效应的抵消
        4.2.3 财政政策的扰动对货币政策效应的抵冲
    4.3 通过前三章的论证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5 增强货币政策效率的对策阐析
    5.1 调整货币政策策略,明确宣布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5.1.1 货币政策反通货紧缩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对时机的把握但时机已被我们一错再错
        5.1.2 适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预期,使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制约因素转变成具有较强的外生性,提高货币政策效力
        5.1.3 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并不必然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适度的通货膨胀是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5.1.4 适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
        5.1.5 适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实际利率
    5.2 增加基础货币政策投放,缓解基础货币紧缩趋势
    5.3 合理定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5.3.1 中介目标应是目标集合,而不是单一目标
        5.3.2 中介目标的判断标准应以调控目标对GDP的比重为主,增长率为辅
    5.4 明析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5.4.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要加以现实地诠释
        5.4.2 明确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5.4.3 加大汇率浮动幅度,推动汇率均衡化调整
    5.5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5.1 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提高其对政策信号的灵敏度强化政策传导功能
        5.5.2 加大中小金融机构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拓宽传导渠道
        5.5.3 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其传导货币政策的效力
        5.5.4 深化利率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利率传导机制
    5.6 其他政策配合



本文编号:3937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937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5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