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劳动力迁移、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中国未来区域一体化趋势——一个空间与经济地理学文献综述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2-11-10 17:30
  近年来,劳动力迁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引起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劳动力迁移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劳动力自身因素、地区特征、产业分布以及国际贸易参与程度等。Rosen-Roback模型最先在空间框架下研究劳动力迁移问题,此后相关研究在该框架下从劳动力异质性偏好、地区便利设施内生化、房价上涨等角度进行深化分析。借助这些研究视角和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过去与未来中国劳动力流动的机制。在Krugman开创的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随着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成本的下降,产业及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呈现"分散—集聚—有限扩散"的演化进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贸易不仅影响国内各产业的发展路径,还影响产业及劳动力在地区间的分布。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无疑对中国经济的空间分布及其未来走势产生影响。文章在相关文献综述过程中构建中国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的动力学原理,并就中国未来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方向,给出思考和建议。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Rosen-Roback模型框架下的劳动力流动
    1.Rosen-Roback模型
    2.Rosen-Roback模型框架下的扩展
        (1)引入集聚效应
        (2)异质性偏好
        (3)劳动技能异质及便利设施内生化
        (4)考虑通勤成本
        (5)住房供给有弹性
三、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分布
    1.集聚还是分散:发展初期的经济活动空间分布
    2.产业集聚与劳动力的空间分布
    3.经济集聚的有限扩散
        (1)偏好异质性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
        (2)住房成本的影响
        (3)产业发展阶段与空间分布
    4.国际贸易的影响
四、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地“三权分置”背景下的土地流转研究[J]. 洪银兴,王荣.  管理世界. 2019(10)
[2]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落户门槛的量化分析[J]. 张吉鹏,卢冲.  经济学(季刊). 2019(04)
[3]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与生产率差距之谜的一个解释[J]. 吕大国,耿强,简泽,卢任.  经济研究. 2019(02)
[4]城市规模与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效应——基于城市生产率与宜居度差异的定量分析[J]. 杨曦.  经济学(季刊). 2017(04)
[5]城市、区域和国家发展——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现在与未来[J]. 陆铭.  经济学(季刊). 2017(04)
[6]中国城市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J]. 袁志刚,高虹.  经济研究. 2015(07)
[7]集群地区生产率优势的来源识别:集聚效应抑或选择效应?[J]. 刘海洋,刘玉海,袁鹏.  经济学(季刊). 2015(03)
[8]中国劳动力错配对TFP的影响分析[J]. 袁志刚,解栋栋.  经济研究. 2011(07)
[9]土地制度与中国城市结构、产业结构选择[J]. 袁志刚,绍挺.  经济学动态. 2010(12)
[10]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模式”[J]. 许政,陈钊,陆铭.  世界经济. 2010(07)



本文编号:3705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705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6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