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发布时间:2016-10-18 12:27

  本文关键词: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3年10月史学集刊

 CoCollectedPapersofHistoryStudiesOct1,2003第4期  No14 

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金卫星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 要:1929-1933年大萧条,敦世界经济会议,,恢复由其主导的世

,倡建全球经济新秩序。伦敦世界经

。会议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英法与美国在如何协作对付危机的问

题上思路迥异,而会议的失败则为美国以后构建由其主导下的世界贸易金融合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1929-1933年大萧条;伦敦世界经济会议;英美金融合作;世界经济新秩序

中图分类号:F113;K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59-8095(2003)04-0069-08

1929-1933年的大萧条,使一战后重建的世界金融体系紊乱、国际贸易市场处于封闭割裂状态。为稳定世界金融、消除国际贸易障碍,国际联盟于1933年6月发起召开了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企图通过与美国合作恢复世界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但这次会议因为各种因素未能成功,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从此恶化。我国学者对30年代大萧条及其后国际形势的演变已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当时世界经济的具体变化探讨甚少,尤其对伦敦世界经济会议的性质与作用重视不够,本文拟对此作详细探讨。

一、一战后重建的世界经济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在国际投资、生产布局、国际贸易和货币金融诸方面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在国际投资方面,欧洲战后丧失了资本输出的主体地位,美国成为世界主要贷款国家。当时德国从主要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英、法则因在敌国和俄国的资产被没收而遭受重大损失;只有美国不仅在大战期间赎回了英法所持有的美国债券,而且还通过战争贷款成为债权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130多亿美元的债权,其中欧洲各国政府欠美国战债即达103亿多美元,另有30亿美元属于私人债务。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成了世界主要贷款国,其对外投资总额从

[1](P181)1919年的70亿美元增长到1930年的170亿美元,其中约40%的证券投资是在欧洲。

在生产布局方面,欧洲传统的工业中心地位衰落,美国成为全球生产、原料体系的支配中心。战前“欧洲人口不断增多,人员和资本自由移往海外的数目日益增加;机器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西欧,但1870年以后,也在美国和日本

[2](P56)战后欧洲工业陷于萧条:英、法、德人均国民收入直至20年代中期还低于1913年,整个欧洲的工业……”。

发展倒退了八年。而美国战前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即已超过欧洲,①20世纪20年代更是进入了“黄金时代”:石油生产占世界70%,煤炭生产占40%,工业品生产占世界46%(1925-1929年)。1922-1928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

收稿日期:2003-06-20

作者简介:金卫星(1958-),男,回族,江苏镇江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近现

代中外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

①1870-1913年,美国工业的年增长率为4.3%,远超过英国(2.2%)、德国(从1871年起为2.9%)和法国(1.6%)。参见参考文献[2]第58页。


  本文关键词: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4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44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4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