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_盛济川

发布时间:2016-09-14 20:09

  本文关键词: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理论模型与经验分析#

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盛济川 施国庆 梁 爽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计量方法对1952~2007年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制度下,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从而农业总产出有较大不同。研究发现农地产权制度在1953~2007年的55年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但从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后续改革,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增长。

关键词:农地产权制度 农业经济增长 随机边界分析

于制度的不同,产出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就农业经济而言,导致农业经济非效率行为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农地产权制度。不同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会有不同的技术效率,最终导致了不同的农业产出。因此在农业经济增长中,扣除土地、劳动和技术的贡献之后就是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

济增长的贡献。

一、引言

在Solow(1957)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经

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投入要素的增加;二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对于农业经济增长而言,投入要素主要有两种,即劳动力与土地。在传统农业中由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相对缓慢,因此土地和劳动力投入的增加无疑是传统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本文采用MiekoNishimizu&JohnM.PageJr.(1982)的分解方法对农业经济增长进行分解,其具体分解方法如下:

y^=

i=1

E

n

ii

^+TEC+TCxyi

(1)

其中,y^为总产出的增长率,f(xi,t;B)为生产函数,B为待估参数,xi为非负的要素投入,i=(1,2,

,,n),t为表示技术进步的时间,y为总产出,x^i为投入要素的增长率,TEC为技术效率变化的贡献,TC为技术变化的贡献。

由于效率损失的存在,经济不可能都恰好以边界生产函数进行生产,因此技术效率就反映了在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下,实际产出对其生产边界的接近程度。由此可见,技术效率反映了在要素投入和技术水平既定的前提下,实际产出水平与潜在产出水平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正是由各种非效率行为所造成的。

而引起非效率的行为正是由不同的制度安排所造成的,因此制度也是一种生产力,不同制度安排下的效率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投入,同样的技术,但由))

图1 农业经济增长中诸因素关系图

由此可见,在农业经济增长中,技术效率的变化反映了农地产权制度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技术效率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测量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目的。而随机边界分析为分解农业经济增长源泉、研究各要素贡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本文将利用这一工具对农业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从而定量地计算农地产权制度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随机边界生产函数计量模型

1.随机边界分析。随机边界分析(StochasticFrontierAnalysis,SFA)最早出现在Meeusen&


  本文关键词: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5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15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c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