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国际货币体系中货币权力研究 ——兼谈美元的霸权地位

发布时间:2014-10-17 20:01

【摘要】 权力是社会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虽然权力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但权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二十世纪后半叶,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赋予了权力极强的金融化特征,货币权力随之成为了当今世界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权力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货币权力的涵义、取得、运行、影响、评估这一分析逻辑,试图较为全面地把握货币权力的理论和实践。本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所示:第一章讨论货币权力的涵义。本文认为,货币权力是发行主要国际货币的大国(或国家联盟)具有的影响力,它对内表现为一国能够按照自身的意愿行事不受其他国家干扰的能力,对外表现为能够按照自身的意愿影响其他国家,使其他国家的行为符合这一大国(或国家联盟)预期的能力。第二章讨论货币权力的取得、运行和影响。本文认为,强大的经济实力、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稳固的区域基础构成了货币权力形成的基础。货币国际化和权力制度化是货币权力的实现途径。操纵货币使用和操纵货币价值是一国行使货币权力的主要机制,此外一国还可通过掌控制定规则的话语权来影响相关货币制度的设计,通过掌控经济理论的话语权来影响相关制度的选择。在国际货币关系中处于强势的一方主要依靠国际货币体系制度设计上的不对称优势对处于弱势的一方形成影响力,从而获得相应的收益。第三章讨论货币权力的评估。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对货币权力进行评估。一为定性评估,即以科恩提出的货币权力分析框架为基础,从自主性和影响力两个维度对国际金本位制下的英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下的美国拥有的货币权力进行评估;二为定量评估,以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为技术手段对浮动汇率制下各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拥有的货币权力进行评估。第四章讨论货币权力的典型——美元霸权。本章依据第二章建立的分析框架,以美元霸权的确立和延续过程为序,依次分析美国的货币权力形成的基础、实现途径、运行机制、主要影响以及面临的挑战。第五章讨论中国的应对策略。中国长期受到美国货币权力的剥削。由于中国对美国的货币与金融依存度要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依存度,美国可以运用其货币权力,攫取中国的财富,向中国分摊美元霸权的成本。现阶段中国应采取措施从夯实货币权力基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参与国际制度建设三方面取得和提升货币权力,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 货币权力; 美元霸权; 国际货币体系; 人民币; 


第一章 货币权力的涵义 

 

理论是经验的归纳与升华。货币权力是学者们根据历史上存在于国际货币关系中的事实提炼出来的一种理论概念。货币起源于市场,承担着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的职能,可用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效率问题,但货币更是一种权力工具。当一国货币跨越国境,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履行货币职能时,便把原有的国家赋予一国货币的权力带到了国境之外,如果这种权力足够强大,就可以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行为产生影响,使其行为符合货币发行国的预期。本章主要讨论货币权力的定义及其主要特点。  

 

第一节  货币的“非中性”特性  

 

古典经济学家一般认为货币是中性的。货币数量的变化只会造成物价水平等比例地上升或下降,对企业生产、国民产出和就业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在他们的眼中,货币只是蒙在实体经济上的一层“面纱”。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货币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不断地显现,货币“非中性”论对现实经济的解释作用也随之不断上升。我们可以发现,货币的起源、职能、本质与权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  货币的起源与权力 

货币的起源与国家密不可分。货币起源于政府的法律。某一特定的物品最终能否成为货币不仅仅是因为市场逻辑使然,也并不在于其材质,而是在于其上印刻的国家主权的标记;一国货币发行当局的权力决定了货币的使用,货币背后是国家的信用和权威。德国经济学家纳普(Knapp)认为,国家权力是推动某一种物品成为货币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国家的规定,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任何一种合适的物品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物品可以是贵金属,也可以是其他实物但是,国家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运用权力指定某一种物品作为国家认可的法定支付手段,还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规定其他一般等价物与这种国家认可的法定支付手段之间的价值比率。一旦国家指定了某一种物品作为法定支付手段,与国家有直接支付往来的个人和机构都必须使用这一法定支付手段,而那些与国家没有直接支付往来的个人和机构也会倾向于接受法定支付手段。在这种偏好的促进下,几乎所有的个人和机构不管其是否与国家有直接支付往来都会在交易时采用法定支付手段。最终在国家权威的支撑下,法定支付手段战胜了其他一般等价物,成为了国家货币。英国经济学家古德哈特(Goodhart)认为,货币的出现和国家获取财政收入的活动密切相关。国家为了便于征税和提供公共支出而引入了货币。由于国家要求用货币上缴税款,相当于在客观上创造了个人和机构对货币的需求。而且由于政府垄断货币的发行,还可以获得铸币税收入。货币的产生与权力密切相关,一种物品成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国家信用和权威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不仅可以通过法律制度确保某一物品成为货币的权威性,还会提供各种机制与保证这种货币的流通。 

 

第二节 货币权力的概念 

 

一、权力与货币权力的概念 

从古至今,权力研究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一般认为,权力是“对外部世界产生效果的事件或动原,它作用于环境,使其产生某些变化。”它被视为“参与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但是,权力并不是一种固有的规范化概念,不同的学者对权力有着不同的定义。杰弗里·高尔(Geoffrey Gorer)认为,权力就是“使外部世界产生显著变化的能力。”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认为,权力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马克斯·韦伯(Max  Web)把权力等同于“一个人或者若干人在社会行动中实现自己意志的机会。”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认为,权力是指“人支配他人的意志和行动的控制力。”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认为,权力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所具备的能够施加影响,造成自己的偏好胜过他人的偏好的能力。”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权力是一种影响力和控制力,它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作用于客体,使其产生某些符合权力作用者预期的变化。 

苏珊·斯特兰奇在正式的理论术语背景下讨论了“货币权力”这个概念。但是斯特兰奇在描述这一个概念并没有直接使用“货币权力”这个词,而是用了“金融的结构性权力”。她认为,“金融结构是国际政治经济四维权力结构中的一个维度,是支配信贷获取的各种安排与决定各国货币交换的所有要素的总和。”“金融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信贷体系得以建立的政治经济结构,另一个是汇率体系。也就是说,金融的结构性权力包括两种权力:一个是创造信贷的权力,另一个是决定不同货币之间汇率的权力。”斯特兰奇研究中所说金融的结构性权力与其他学者所说的货币权力十分相似。1995 年,科什纳尔出版了《货币与强制力:国际货币权力的政治经济学》一书,在书中他把货币权力定义为“一国操纵国际货币关系影响其他国家的行为或者偏好的强制力,”把国际货币关系定义为“影响一国货币的价值、使用、稳定和其他特性的安排或行为。”科恩认为,斯特兰奇和科什纳尔给出的定义不够全面,这些定义没有说明货币权力的双重属性,货币权力既包括按照自身的意愿行事不受其他行为体影响的能力,也包括按照自身的意愿影响其他行为体行为的能力。

 

第二章  货币权力的取得、运行与影响 

 

权力不可能凭空产生,一种权力能够从无到有地产生从弱到强地发展必有其依赖的基础,而且权力的延续还必须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为支撑。本章主要讨论一国形成货币权力的基础、货币权力的实现途径、货币权力运作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机制以及货币权力带来的影响。  

 

第一节  货币权力的基础  

 

权力的产生必有其依赖的基础。摩根索认为,“一国相对于他国的权力与地理、自然资源、工业能力、战备、人口、民族性格、国民士气、外交素质、政府素质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构成了国家权力的基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金融逐步成为影响经济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权力所依赖的基础也随之或多或少地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货币权力所依赖的基础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即强大的经济实力、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稳固的区域基础。  

 

一、  经济实力  

某一货币发行国(或国家联盟)拥有的货币权力是建立在该国(或国家联盟)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的。货币权力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一种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影响力首先取决于货币发行国自身的经济实力。一般来说,某一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越强,则该国发行的货币就有可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经济实力首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规模,即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经济规模的常用指标。一国的经济规模的绝对数值由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数值表示,一国的经济规模的相对数值由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产值的比重表示。在研究同一时期的某一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权力时,可同时考察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值和相对值,而在研究不同时期的货币权力时,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值就可能缺乏说服力,此时使用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值更具参考价值。国内生产总值反映出了一国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综合体现了该国拥有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绝对值越大,在全球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则该国的经济规模越大。一般来说,拥有较大经济规模的国家所发行的货币具有天然优势,而且经济规模大的国家拥有规模经济效益,可为该国发行的货币提供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  货币权力的实现途径  

 

货币权力是通过国际货币关系形成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所谓国际货币关系是指“影响一国货币的价值、使用、稳定和其他特性的安排或行为。”一国如想拥有货币权力就必须在本国发行的主权货币与其他国家发行的主权货币之间建立起一种有利于本国的货币关系,并且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长期维持这种货币关系。货币国际化和权力制度化是建立和维护这种国际货币关系的主要途径。货币国际化是内在基础,它意味着一国的主权货币超越国境,被其他国家和地区广泛接受,在发挥货币基本职能的同时在其他政治权力主体的疆域上形成并施加影响力。权力制度化是外部保障,通过一定的制度将某种货币关系以各方认可和接受的方式确定下来,维持和稳定货币关系。货币国际化和权力制度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  货币国际化 

成为国际货币有利于一国主权货币在国际货币关系占据相对主动和有利的地位,是一国获得货币权力的必要条件,这一条件需要通过货币国际化这一途径来实现。货币国际化是货币权力形成的内在基础。  

1.  国际货币与货币国际化的概念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发行的主权货币越过该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要讨论货币国际化,首先要界定国际货币的概念。 

各个组织和学者主要从货币的职能角度出发,对国际货币的概念进行了理论探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三十款将国际货币定义为“在国际往来的支付中被广泛使用的货币以及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被广泛交易的货币。”科恩认为,“当一国货币的职能从国内向国外扩展,当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将一种货币的使用范围扩展到该货币的发行国以外时,这种货币就成为了国际货币。”凯南(Kenen)的观点和科恩相似,他认为,“一种货币在发行国境外同时被发行国和非发行国居民使用和持有,这种货币就是国际货币。”哈特曼(Hartmann)、齐恩(Chinn)和弗兰克尔在各自的研究中对国际货币的职能做了类似的总结,认为国际货币可以为私人部门和官方部门提供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三项职能。所谓交易媒介,是指“国际货币在国际贸易和资本交易中,被私人部门用于直接的货币交换及两种其他货币之间间接交换的媒介货币,同时也被官方机构用作干预外汇市场和平衡国际收支的工具”;所谓记账单位,是指“国际货币被用于商品、服务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计价单位,被官方机构用作汇率锚”;所谓价值储藏,是指“国际货币被私人部门选为金融资产,用于表示非居民持有的存款、贷款和债券等价值,官方部门持有该种货币和以它计价的金融资产作为储备资产。”综上所述,国际货币就是同时在货币发行国内外发挥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的货币。 

 

第三章  货币权力的评估 .................... 61 

第一节  货币权力的定性评估 ............... 61 

一、核心问题:由谁承担国际收支调节成本 .......... 61 

二、自主性的评估.................. 62 

三、影响力的评估.......... 65 

第四章  货币权力的典型:美元霸权 ........... 97 

第一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霸权的确立 ............ 97 

一、美国货币权力形成的基础 ................ 97 

二、美国货币权力的实现途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100 

第五章  中国的应对策略.........135 

第一节  中美货币关系中的相互依存 ...........135 

一、中国崛起对美元霸权的依附与斗争........135

二、美国对中国的货币权力..........137 

 

第五章  中国的应对策略   

 

虽然中国与美国从意识形态、社会结构、文明特征等角度看存在巨大差异,但是从货币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实际是美元本位制中的一个支柱,中国是当前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绝大部分的对美贸易顺差回流到美国,客观上支撑了美元霸权。“中美共治(G2)”的“战略伙伴关系”反映了中国在国际货币关系中的尴尬地位——中国被绑定了在美元本位制上,被迫为美国分摊霸权成本,维护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本章主要讨论中美货币关系中的相互依存现状,以及如何取得和提升中国货币权力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美元霸权对中国的负面影响,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第一节  中美货币关系中的相互依存 

 

中美关系一直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中国成为了美元本位制中的重要一环。中美两国在货币方面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 

 

一、中国崛起对美元霸权的依附与斗争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一直游离于美国主导的战后国际体系之外,是美国遏制的对象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双方的交往逐步扩张到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并于 1979 年正式建交。1978 年,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局面。中国从此不再是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反对者,而是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命运和美国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 

 

结   语 

一、简要的结论 

本文依据货币权力的涵义、取得、运行、影响、评估这一分析逻辑,试图较为全面地把握货币权力的理论和实践,并对中国如何取得和提升本国的货币权力维护国家利益提出了建议。现将本文的主要结论总结如下:  

第一,货币权力是影响当今世界格局及其走势的重要权力形式之一。货币权力是发行主要国际货币的大国(或国家联盟)具有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内表现为一国按照自身的意愿行事不受其他行为体干扰的能力,对外表现为通过国际货币关系作用于其他行为体,使其行为符合这一大国(或国家联盟)预期的能力。强大的经济实力、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稳固的区域基础构成了货币权力所依赖的基础。一国可以通过积极推广本国货币的国际使用以及设计或者参与有利于本国的国际制度两条主要途径来获取货币权力,并通过以操纵货币使用、操纵货币价值等方式行使货币权力。在国际货币关系中处于强势的一方主要依靠国际货币体系制度设计上的不对称优势对处于弱势的一方形成影响力,从而获得相应的收益。 

第二,历史实践显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国际主导货币发行国拥有最大的货币权力。在国际金本位制下,英镑是国际主导货币,英镑的发行国英国拥有最大的货币权力;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下,美元是国际主导货币,美元的发行国美国拥有最大的货币权力。纵观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牙买加体系下的美国拥有迄今为止最大的货币权力。货币权力的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货币权力的定性评估结果显示,牙买加体系下的美国拥有的货币权力自主性和影响力远大于国际金本位制下的英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国。货币权力的定量评估结果显示,浮动汇率制下的美元汇率波动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汇率波动的总体影响最大。无论是定性评估还是定量评估的结果都表明,美国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货币权力最大的国家。 

第三,中国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美国货币权力对中国的剥削。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美国利用其货币权力获取了空前巨大的收益,尤其是在牙买加体系下,美国不断地利用其货币权力侵蚀他国货币主权,侵占他国财富,胁迫他国采取有利于美国的行动。美国以美元本位制支撑美元霸权,以美元霸权支撑美国霸权。虽然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文化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从货币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是美元本位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依存关系。由于中国对美国的货币与金融依存度要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依存度,美国可以运用其货币权力,攫取中国的财富,向中国分摊美元霸权的成本。为了避免美元霸权对中国的国家利益造成进一步的不利影响,现阶段中国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可行的措施,从夯实货币权力基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参与国际制度建设三方面取得和提升中国的货币权力,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9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e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