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基于MS-SFAVAR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动态因子和脉冲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4-12-31 11:17

 

【摘要】 货币政策效应的研究是宏观经济金融研究的重要问题,货币政策研究的深入程度直接影响着一国货币政策实践,也关系到宏观调控目标是否能实现。我国自1984年人民银行开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开始,才有了货币银行学意义上的货币政策。从我国近30年来的货币政策实践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时好时坏。我们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仍未完全清楚,研究各宏观经济因子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有助于我们认识货币政策的传递渠道及最终目标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从Bernanke、Blinder(1992)和Sims(1992)提出VAR模型并用于研究货币政策以来,大量的文献采用VAR模型来检验和度量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Bernanke(2005)[4]指出采用VAR模型来研究货币政策至少存在三个问题,第一由于“维数灾难”问题VAR模型很少使用六个以上变量来建模,这样模型只用到了较少的信息,而货币当局和金融市场参与者掌握的信息远比此丰富。第二模型中使用的变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经济理论中的变量,例如“经济活动”(Economic Activity)并不能用GDP或者工业增加值完全代表。第三、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他们关心的变量通常较多,但受VAR模型变量数目的限制能做脉冲响应分析的变量较少。针对现有文献的不足,本文采用马尔可夫机制转移结构因子扩充VAR(MS-SFAVAR)模型来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进行研究。Bernanke(2005)将VAR模型和因子模型相结合提出的动态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能有效克服VAR模型以上三个缺点,但是由于模型估计出的因子并没有清楚的经济含义,我们借鉴Belvsio和Milani(2006)提出的SFAVAR模型的设定方式,使得因子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其次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体制转型,经济运行经过了不同的阶段,为了能捕捉到经济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机制转变,我们考虑在模型中加入马尔可夫状态转换机制。因此在结合了SFAVAR模型和马尔可夫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优点的基础上本文采用MS-SFAVAR模型,并选取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国民经济产出、价格水平、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相关81个经济变量的月度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首先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论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对文章的结构安排、各章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说明。其次回顾了西方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在理论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我们应用MS-SFA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最后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通过MS-SFAVAR模型实证分析我们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我国经济运行存在非线性的特征。马尔可夫机制转移模型估计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三个明显不同的区制状态,通过分析,三个区制的特征十分明显,分别对应着我国“通货紧缩”、“通货适中”、“高通货膨胀”三个状态。通过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我们发现我国经济更倾向于呈现出“通货紧缩”→“通货适中”→“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这样一种周期循环波动的状态。(2)货币政策冲击效果来看,我国存在价格之谜,也存在房价之谜,利率对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货币供应量对产出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股市房市也有显著的影响。(3)货币政策效果存在非对称性。通过分区制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们发现当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状态时,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能起到较好地抑制通胀,也会减少经济产出,使房价下降,股市也会受到负影响。当经济处于“通货适中”的状态时,扩长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产出,提高物价水平,推动房价上涨及催生股市繁荣。但是当经济处于通货紧缩时,货币政策的效果大大降低,利率冲击效果约是高通货膨胀时效果的十分之一,货币供应量冲击效果约是高通货膨胀时的四分之一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抑制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几乎无能为力,在经济处于紧缩状态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动态因子; MS-SFAVAR模型; 脉冲响应; 
 

1.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一般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釆取的各种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的方针与措施。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1984年人民银行开始行使其中央银行的职能,这个时候我国才有了货币银行学意义上的货币政策。1984年至1992年,是人民银行开始实施货币政策的初期阶段,货币政策把促进经济增长放在首位,由于缺乏使用经验,货币政策表现不佳,政策时而扩张时而紧缩,经济波动也较大。1992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GDP增长14.2%,但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6.4%,同时一些金融机构将资金用于房地产,股票和基础设施建设,大量信贷资金通过拆解流向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秩序混乱,因此,1993年初,中央银行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金融秩序混乱的现象基本得到了扭转,但物价上涨的势头未得到遏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4.7%。1994年适度从紧的货帀政策仍未生效,通货膨胀失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达24.1%。1995年央行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加大调控力度,控制基础货币投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1.2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内容

1.2.1研究思路与方法

首先对货币政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文献回顾过程中发现关于货币政策效果度量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讨论的相关研究文献很多,但在做实证分析时这些文献特别是国内文献大多使用VAR模型来进行建模分析。Bernanke(2005)[4]指出用VAR模型来研究货币政策至少存在三个问题,第一由于“维数灾难”问题VAR模型很少使用六个以上变量来建模,这样模型只用到了较少的信息,货币当局和金融市场参与者掌握的信息远比此丰富。第二模型中使用的变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经济理论中的变量,例如“经济活动”(EconomicActivity)并不能用GDP或者工业增加值完全代表。第三、对应政策制定者而言他关心的变量很多,但由于使用变量有限,VAR模型做脉冲响应分析时能进行研究的变量也较少。

............

 

2.理论与文献综述

 

2.1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2.1.1货市中性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问题可以追溯到货币数量论的早期论述,萨伊提了货币面纱观,强调货币对产出没有影响即货币是中性的。休谟(1972)在著作《货币论》等中强调货币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并不对相对价格产生影响,只对绝对价格水平产生影响,是货币面纱观的另一只表述。维克塞尔发现了古典货币理论中的不足,他反对古典的“二分法”并将一般的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联系起来,提出了自然利率和货市利率的概念,并且认为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有影响,但是他的研究还不彻底,凯恩斯真正否定了萨伊的理论,并完成了货市旳价格水平理论转向就业产出的预期理论。后来的研究者发展了凯恩斯的理论思想,如温特劳布、卡尔多等用货币内生性理论取代了凯恩斯的货市外生性理论,强化了货市政策对实体经济有实证性影响的货市非中性观点。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争论主要集中于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他们认为货币在短期为非中性,而在长期为中性。

...........

 

2. 2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而釆用的各种手段和策略。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可以直接控制的,运用它可以对基础货币、银行储备、利率、货币供给量、以及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产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笔耕文化传播,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有很多/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所不同,在选择货币政策时要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要求以及当时的经济环境,有针对性的运用。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包括: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幵市场操作,它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控,而不局限于某一领域。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银行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金存款,一是银行的库存现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实际存款准备金率不得低于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3.货币政策效应实证分析..............20
3.1传统模型的缺陷..............20
3.2动态因子模型(DFAM)简介..............21
3.3FAVAR 和 SFAVAR 模型简介..............23
3.4MS-VAR模型简介..............24
3.5MS-SFAVAR 模型设定..............25
3.6MS-SFAVAR模型估计算法介绍..............27
3.7MS-SFAVAR模型实证研究..............30
3.8本章小结..............44
4.结论与建议..............46
4.1结论..............46
4.2政策建议..............49
4.3不足之处..............49

4.4进一步研究的方向..............50

 

3.货币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3.1传统模型的缺陷

自从Bemanke、Blinder(1992)和Siins(1992)提出VAR模型并将其用于货币政策研究以来,大量的文献用VAR模型来检验和度量货币政策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学者们指出了该模型的缺陷,Bemanke (2005).认为使用VAR研究方法来研究货币政策效果时,为了节省自由度,一般VAR模型很少使用六个以上的变量,这样低维度VAR模型只用到了相对较少的信息,这些信息不能覆盖实践中央银行或者金融市场参与者所掌握的信息,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来研究至少会导致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央行所掌握的信息没有完全反应在VAR模型中,政策冲击效果的检验可能失效,典型的例子是Sims( 1992)通过VAR模型发现,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与IS-LM模型结果相俘,提出了所谓的“价格之谜”。二是在应用模型时VAR中的代理变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经济理论上的变量,例如经济活动(Economic activity)这个概念并不能由工业增加值或者GDP完全代表,而且进入VAR模型的变量也可能是存在测量误差的。三是VAR模型所能得到的脉冲响应仅限于模型中包含的变量,但对于研究者和货币政策当局来说他们感兴趣的变量通常很多,这些变量VAR模型无法全部纳入。

..............

 

4.结论与建议

 

4. 1结论

本文主要运用MS-SFAVAR模型对货币政策对各经济的冲击效果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回顾了西方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研究,主要从货市中性和货币内生性两个方面总结了西方各经济学派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争论和研究的发展状况,其次我们对国内外学者对货币政策效应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也进行了梳理和回顾。通过对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了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证方面对该问题的研究仍然存在争议。这成为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即本文希望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货币政策效应的经济规律,深化我们对货币政策效应的认识。通过对相关实证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了传统实证分析工具VAR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借鉴国外学者进年来的研究成果,本文确定了实证研究的分析工具即马尔可夫机制转移结构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MS-SFAVAR. 一方面他弥补了VAR模型在信息不足上的缺点,另一方面通过模型中参数的马尔可夫状态转移使得该模型可以刻画出宏观经济中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变化特征。

............


参考文献:

[1] 雷雅娜.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探究——基于2008.01-2012.03月度数据实证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8)
[2] 李善燊,沈悦.  中国“房价之谜”的检验与原因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12(08)
[3] 范从来,盛天翔,王宇伟.  信贷量经济效应的期限结构研究[J]. 经济研究2012(01)
[4] 梁向东,刘兵权,文林.  中国货币政策对当前宏观经济影响的测度——基于FAVAR模型的分析[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5] 李洪成,张霖.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探究——基于1998.1—2010.6月度数据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1(01)
[6] 黄飞雪,王云.  基于SVAR的中国货币政策的房价传导机制[J]. 当代经济科学2010(03)
[7]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杨国中,姜再勇,刘宁.  非线性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2009(12)
[8] 戴国强,张建华.  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研究[J]. 财贸经济2009(12)
[9] 徐亚平.  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非线性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J]. 当代财经2009(09)
[10] 刘金全,隋建利,李楠.  基于非线性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作用效应的实证检验[J]. 中国管理科学2009(03)



本文编号:10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0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f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