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比较优势研究

发布时间:2015-03-08 18:47

摘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回顾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而分析我国的比较优势,并从此角度探索分析,我国该如何通过发挥比较优势,避免比较优势陷阱,挖掘后发的竞争优势,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一、比较优势理论回顾

比较优势理论:如果一国生产某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这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那么我们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产品的就有比较优势。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弥补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

 

二、中国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多。可由于中国的资源分布不平衡,人均占有资源数量低。所以说中国目前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或资源密集型产业。

贸易对象及贸易进出口结构是由一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的。贸易的扩大是各国发展战略转向利用比较优势的结果,同时贸易的扩大也影响着一国的比较优势。

从我国看,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己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资源密集型产业过渡到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资本密集型发展。

三、中国进一步发展比较优势的对策

(一)我们必须明确现阶段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仍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的产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受到了印度、越南等国的挑战。有人认为我国“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现阶段,我国劳动力绝对数量仍然较大,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相对完备的配套设施是我国继续大力发展劳动的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与此同时我国必须借助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契机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产业转型。

(二)调整产业结构,避免比较优势陷阱

 

 

(三)发展规模经济,加快专业化步伐,树立品牌优势

 

规模经济是一国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竞争优势不仅是传统意义的比较优势,还包括规模经济和差异化产品。企业要主导市场,必须通过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形成规模经济并创建自己的品牌。我国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水平低,这些都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在国际上的国际竞争力。所以,我国要开展自己的专业化生产,创建中国品牌。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保持我们的比较优势。

 

(四)挖掘我国的经济发展潜力,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发挥我国的竞争优势,确立技术发展战略

(五)开发拓展国内市场,发展国内区域贸易,大力推进体制创新

首先,我们要利用我国地区间的要素差异,促进国内地区间贸易繁荣,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提高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率。

其次,,我们要进行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改善企业组织结构,积累人力资本的体制环境,为我国商品主导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16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3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