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8 15:25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后工业时代的典型象征,具有高知识密度、高附加值、高技术手段等特点,承担了知识生产和资源配置的双重功能,是知识经济社会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近些年来各级政府也逐渐认识到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驱动者的作用,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对于江苏省走出新型工业化道路及制造业强省之路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从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现状入手,运用四个竞争力指标对江苏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横向看,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弱于浙江、广东、上海;纵向看,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与总体经济发展趋势趋于一致,增加值占GDP比重总也趋于稳定。论文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角度对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其次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理论方面看,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对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提高创新能力、完善江苏城市功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吸引投资及推动制造业及其它服务业发展等六个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在实证方面,本文运用就业弹性...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创新点
    1.5 相关理论综述
        1.5.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1.5.2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1.5.3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
第二章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2.1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述
        2.1.1 近十年江苏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概述
        2.1.2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状况
        2.1.3 江苏各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竞争力现状
    2.2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 SWOT 分析
        2.2.1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优势与劣势
        2.2.2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机遇与挑战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理论分析
    3.1 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增强江苏人才实力
        3.1.1 大量吸纳就业人口
        3.1.2 吸引并培育高素质人才
    3.2 提高江苏创新能力
    3.3 完善城市功能
        3.3.1 提升城市辐射能力
        3.3.2 有利于城市基本功能实现
    3.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3.5 吸引投资
    3.6 生产性服务业对其它行业的促进作用
        3.6.1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促进作用
        3.6.2 促进传统服务业的发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
    4.1 就业弹性分析
    4.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4.2.1 理论依据
        4.2.2 指标的选取
        4.2.3 单位根检验
        4.2.4 协整检验
        4.2.5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2.6 误差修正模型
    4.3 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投入产出分析
        4.3.1 中间需求率
        4.3.2 增加值率
        4.3.3 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
        4.3.4 直接劳动报酬系数
        4.3.5 直接生产税系数
        4.3.6 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4.4 三大区域对经济增加值促进作用的面板模型分析
        4.4.1 面板模型的给出
        4.4.2 回归模型的设定及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借鉴和对策建议
    5.1 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先进地区展经验借鉴
        5.1.1 纽约都市圈
        5.1.2 东京都市圈
        5.1.3 印度班加罗尔地区
    5.2 对策建议
        5.2.1 注意结合各地区特点,优化产业布局
        5.2.2 加快交通基础的建设
        5.2.3 进行法律和行业协会建设
        5.2.4 与周边地区实行互补和错位竞争
        5.2.5 推进市场机制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
        5.2.6 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劳动收入比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04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804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f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