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8 09:04

  本文关键词: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和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面向师范类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部于2003年4月8日发布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的通知,“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也被积极推动着。目前已有多所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由于师范类院校与非师范类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有所区别,本文只选取了高师院校范围内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级别的“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于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分析,找出其优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为此课程的后续建设提供现实依据;通过将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进行对比,发掘各自的特色之处,也为后续建设和其他学科的精品课程建设给出一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外开放课程发展状况、国家精品课程和“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作为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价标准,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的实际情况,从课程的总体情况、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互动与评价、课程界面设计、课程更新运行情况这7个维度对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进行内容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找出目前已经取得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运用对比分析法,对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出各自的特色之处。 通过对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已取得的成绩,包括已经有五所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课程资源多种媒体呈现方式逐渐增多、课程逐渐形成了立体化教材。(2)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梯队结构尚不合理、课程资源管理问题、交互系统建设薄弱、评价方式不完善、课程学习情境、教学方法设计不足。(3)针对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的推广和应用、改进“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教学设计、丰富课程资源、评价方式多元化、重视过程性评价、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建立完善的网上互动模块、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更新评比机制。 论文第五章对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提炼出具有特色的五个方面,包括在线测试系统、学习过程记录系统、虚拟实验系统、本土特色资源、移动学习支持系统。期望这些特色部分能够给后续的建设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师院校 现代教育技术 精品课程 网络课程 建设现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52.4;G40-057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研究现状13-22
  • 1.2.1 国外开放课程的发展状况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21
  • 1.2.2.1 国家精品课程研究现状14-15
  • 1.2.2.2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研究现状15-17
  • 1.2.2.3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研究现状17-18
  • 1.2.2.4 “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研究现状18-21
  • 1.2.3 对现状研究的简要评述21-22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22-23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23-25
  • 1.4.1 研究内容23-24
  • 1.4.2 研究方法24-25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5-29
  • 2.1 概念的界定25-27
  • 2.1.1 课程25
  • 2.1.2 精品课程25-26
  • 2.1.3 网络课程26
  • 2.1.4 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的区别与联系26-27
  • 2.1.5 “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27
  • 2.1.6 高师院校27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27-29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8
  • 2.2.2 系统方法28-29
  • 第三章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研究分析29-53
  • 3.1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总体情况分析31-33
  • 3.2 教师队伍建设33-37
  • 3.2.1 教师梯队结构33-35
  • 3.2.2 教师队伍学历、职称结构35-36
  • 3.2.3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36-37
  • 3.3 教学内容37-41
  • 3.3.1 教学资源37-40
  • 3.3.1.1 教学资源类型38-39
  • 3.3.1.2 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39-40
  • 3.3.2 课程内容设计40-41
  • 3.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44
  • 3.4.1 教学方法41-42
  • 3.4.2 实践活动42
  • 3.4.3 学习辅助工具42-44
  • 3.5 交互模块44-46
  • 3.5.1 交流互动模块设计44-45
  • 3.5.2 学习评价模块设计45-46
  • 3.6 界面设计46-49
  • 3.6.1 界面布局46-47
  • 3.6.2 导航设计47-48
  • 3.6.3 链接设计48-49
  • 3.7 课程更新运行情况49-52
  • 3.7.1 资源的更新情况49-51
  • 3.7.2 互动交流模块运行质量分析51-52
  • 3.8 申请中的“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情况52-53
  • 第四章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问题和对策53-62
  • 4.1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已取得的成效53-54
  • 4.1.1 五所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53
  • 4.1.2 课程资源多种媒体呈现方式逐渐增多53
  • 4.1.3 课程逐渐形成了立体化教材建设53-54
  • 4.2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54-57
  • 4.2.1 教师梯队结构尚不合理54
  • 4.2.2 课程资源管理问题54-56
  • 4.2.2.1 课程资源内容不足55
  • 4.2.2.2 课程资源更新滞后55-56
  • 4.2.3 交互系统建设薄弱56
  • 4.2.4 评价方式不完善56
  • 4.2.5 课程学习情境、教学方法设计不足56-57
  • 4.3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与建议57-62
  • 4.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57-58
  • 4.3.2 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的推广和应用58
  • 4.3.3 改进“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教学设计58-59
  • 4.3.4 丰富课程资源59
  • 4.3.5 评价方式多元化,,重视过程性评价59-60
  • 4.3.6 提供学习支持服务60
  • 4.3.7 建立完善的网上互动模块60
  • 4.3.8 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更新评比机制60-62
  • 第五章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特色部分分析62-72
  • 5.1 在线测试系统62-65
  • 5.2 学习过程记录系统65-67
  • 5.3 虚拟实验系统67-69
  • 5.4 本土特色资源69-71
  • 5.5 移动学习支持系统71-72
  • 第六章 结论与后续研究72-75
  • 6.1 研究结论72-73
  •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73-75
  • 参考文献75-78
  • 致谢78-80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跃进;魏爱俭;于晓红;;光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实验技术人员的作用[J];现代教育;2011年Z1期

2 梧秋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活物理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6期

3 李陵;;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范式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张颖羿;;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2期

5 范希峰;;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技能人才培养[J];河南教育(下旬);2011年Z1期

6 杨曦;;现代教育技术与西藏牧区初中英语教学的结合[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7期

7 张晶华;;现代教育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2期

8 赵春荣;;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魅力数学课堂[J];吉林教育;2011年20期

9 牟月辉;;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时机[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10 张小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农村新课程改革[J];发展;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道南;蒋斌;罗明;张世中;田进强;;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教学应用[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考玉顺;周秀芳;;现代教育技术下探究式学习的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文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优化科学实践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钟灵;;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5 付长缨;刘侠;王春义;赵敏海;;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院校的发展——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贾宁;方梅;;浅谈兽医病理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宗伟;;共生的教育环境——信息社会中学校教育技术的运用策略[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闵志勇;;论现代教育技术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中的作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张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姜忠元;焦景林;;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思考[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州区小河中心学校 宋学军 王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体现“两抓”[N];张掖日报;2005年

2 记者 宋晓梦;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须改进[N];光明日报;2009年

3 记者 周襄楠;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喜见成果[N];新清华;2008年

4 刘俊红;乐安二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蔚然成风[N];抚州日报;2010年

5 渭城区正阳中学 张时红;刍议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N];咸阳日报;2011年

6 潍坊第一中学校长 于允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四川省江油市三合镇初级中学校 敬仕昌;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N];学知报;2010年

8 王天杰 记者 唐维杨;纳溪英才“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通过市验收[N];泸州日报;2011年

9 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 张小琼;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走进快乐的课堂初探[N];学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钟伟;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美凤;广义技术视野下的教师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仕品;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学生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和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正军;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宋云霞;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实现教学大纲要求的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高守宝;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玉红;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梁芳;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师生物学教学整合的研究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彭祥生;论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张萍;网络阅读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米雁;人文精神关怀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德群;港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和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50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8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